為表達我們堅決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立場,記協決定發起業界簽名運動,在本地報章刊登聯署廣告,要求當局撤回草案。誠邀在職及前新聞工作者參與簽名行動,有意者請於6月4日中午12時前到聯署。
聯署須知:
1. 聯署表格所提供的一切資料(包括:姓名、聯絡方法),只作「新聞界聯署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聲明」廣告刊登之用。是次聯署行動只會公開聯署人姓名,不會公開其任職機構名稱及其他個人資料。所有聯署人提供的資料(除聯署姓名外)將絕對保密,並於簽名行動後妥善銷毀。
2. 香港記者協會的具名聯署將連同本聲明內容在6月上旬刊登報章廣告,聯署的截止日期為 6月4日(星期二)中午12時(逾時的聯署未必能夠保證趕及於報章刊登)。
3. 記協會視乎聯署人數決定刊登半版或全版廣告,不足之款額將由記協承擔。倘有餘款,記協將悉數撥捐慈善團體。
4. 是次刊登廣告的費用將由聯署人攤分,每位聯署者必須繳付廣告費用 HK$100(不設上限)。
(獨媒特約報導)深水埗區議會今天召開環境及衞生委員會,討論「小販資助計劃」及重新編配固定小販攤位建議。民協議員江貴生欲提出臨時動議,要求簽發新的固定攤位小販牌照,並調整預留予小販助手可申辦檔位的比例,惟遭委員會主席、民建聯劉佩玉指不符合《會議常規》而拒絕接納,做法引起民主派議員、旁聽的民間團體及販商不滿。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於2013年6月開展為期五年的固定小販資助計劃,計劃向全港43個固定小販排檔區持牌小販提供財政資助,協助小販搬遷或重建攤檔,改善小販攤檔的設計及防火效能。計劃在去年結束。食環署在去年12月向立法會建議重新編配空置小販攤位的安排,署方遂向深水埗區議會諮詢意見。
(獨媒特約報導)今年是六四三十週年,職工盟昨晚舉行研討會討論「守護六四的記憶」。1994年六四的五週年前夕,亞洲電視管理層臨時抽起一套六四的節目,6名新聞部高層辭職抗議,他們被稱為「亞視六君子」。在研討會上,六君子之一的李玉蓮分享25年前「抗爭」的來龍去脈,強調「六四是香港人要記住的感情和責任。」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六四故事。」1989年的那個夏天,李玉蓮是亞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的助理總監。學生運動在天安門廣場進行得如火如荼,卻未能前往北京採訪,她視之為遺憾。李玉蓮當時被抽調到新成立的公共事務部,她形容是天昏地暗,因為北京的情況混亂,部門每晚都要製作特備節目,「我連百萬人上街都無參加過。」
(獨媒特約報導)保安局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已繞過立法會法案委員會,將在6月12日直上大會恢復二讀。民陣發起6月9日遊行,號召30萬人上街反對。多個民主派政黨及團體積極落區擺街站宣傳,小麗民主教室連日來在九龍西不停擺街站。「黑暗中保持清醒和意志,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送中惡法不但令香港人重新集結,亦令遭兩度DQ,及在九西補選落敗後的劉小麗振作起來,「13萬人上街,證明香港人對這個城市的感情回來了。」
商人劉鑾雄昨日撤回針對修訂的司法覆核,預計當局將再次向商界跪低,把可移交的刑期改為7年。劉小麗指出,香港人其實普遍關心《逃犯條例》,因為修訂影響城市的未來和發展。她指出今次修訂涉及人權、自由和法治,一旦通過,將會打開中港區隔的缺口,「其實很多罪行都可以過7年。」
劉小麗重申,對當局的無理DQ感到荒謬和憤怒,但民主派在九龍西的落敗,她則表示「已盡力」,「難免有點失落,但有9萬多人投票,其實不是那麼差,重點是在低氣壓下必須更努力爭取市民支持。」
「一個月前訪問的話,我可能會講無力感、沉澱中。但現時已沒問題,相對有力量。」此外,劉小麗將在九月重返校園教書,表示近月來接觸佛學,指正在學習放下執著,更積極面對困境。
阿仙奴即將與車路士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Baku)爭奪歐霸冠軍。但阿仙奴陣中的阿美尼亞國腳米希達恩(Henrikh Mkhitaryan)卻因政治問題沒有隨隊出發。到底是甚麼原因令阿美尼亞人難以前住阿塞拜疆呢?
上世紀大部分時間,阿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都是社會主義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但其實早在兩地被併入蘇聯前,一個叫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的地區應歸阿美尼亞還是阿塞拜疆所有,己曾引起雙方開戰。在蘇聯時代,人口逾九成為阿美尼亞裔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被劃為阿塞拜疆共和國內的一個自治洲。該自治洲四邊都是阿塞拜疆共和國的其他地方,即沒有任何土地與阿美尼亞共和國相連。
到蘇聯崩潰前夕的1988年,當地蘇維埃領袖要求與阿美尼亞統一。不久之後,暴力衝突以至戰事爆發。大量居住在阿美尼亞的阿塞拜疆裔人和居住在阿塞拜疆的阿美尼亞裔人為了逃避種族暴力而離開家園。1991年底,蘇聯正式解體前夕,阿塞拜疆議會決定取消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自治區地位,當地領袖則以舉辦公投反擊。當時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阿美尼亞裔人佔人口逾七成,再加上阿塞拜疆裔居民抵制公投,公投結果是脫離阿塞拜疆獨立。這個國家今天的名字叫阿爾扎赫共和國,英文名字是Republic of Artsakh。
(獨媒特約報導)屯門區議會今早召開工作小組會議,討論開放直播區議會會議的細節及準則。民主派要求修改《會議常規》,容許公眾人士於旁聽區議會或屬下會議時可拍攝照片、進行錄音或錄影。建制派則主力就公眾直播準則「劃線」設限,如公眾直播人士數目以5人為上限、直播須在指定的範圍進行。建制派陶錫源更建議在會議室四角加裝閉路電視,以便翻查會議爭執情況,免卻傳媒製造新聞,誣陷區議員。
民主派要求修改《會議常規》一事源於在3月5號,屯門區議會大會討論明日大嶼填海計劃,守護大嶼聯盟成員及其他示威者在會議室進行直播,卻遭到秘書處阻止,最後更召喚保安並報警處理。有關直播會議的建議曾於屯門區議會財務、行政及宣傳委員會上作出討論,但當時多名建制派議員認為應先成立工作小組討論詳細準則。而今早召開第二次的檢視屯門區議會(二零一六年至二零一九年)會議常規第40(6)條工作小組,出席會議的有10名議員,當中有3名為民主派議員。
(獨媒特約報導)保安局提出修訂《逃犯條例》,13萬人上街反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中學母校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有校友、學生及教職員日前發起聯署反對修訂。聯署的發起人、林鄭月娥的學姐何芝君接受獨媒訪問時,炮轟對方自以為是、剛愎自用,「佢幾時有仁,幾時有愛?佢係冇仁冇愛。」。何芝君斥道,林鄭月娥看不起市民,只當香港人的說話是耳邊風,「完全令人蒙羞」,「無視基層,不以人為本,民生上缺乏合理的政策。」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早在1869年創校,是港島的女子名校。公民黨前立法會議員、資深大律師余若薇、行政會議成員查史美倫和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都是該校校友。書院的校訓是「力行仁愛,實踐真理」,聯署已開宗明義指,希望林鄭月娥能夠銘記校訓,懸崖勒馬,以免釀成更大的不公義;和港人一起捍衛人權、自由及法治。
何芝君表示,在讀書時學校較少提及校訓,但校內的大氣氛是希望學生要關心別人,並灌輸正確的價值觀,例如要幫助別人和做正直的人。她邊說,邊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