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動物有權——訪《動物權益誌》編輯二犬十一咪

(獨媒特約報導)在云云香港社會運動中,動物保護運動較遲起步較遲。過往多,動物報導往往侷限於人對動物的情感,例如「尖東忌廉哥有幾多人追棒?」又或是一些動物與人類的衝突如「大圍又發現馬騮襲擊市民⋯」。不過近兩年,動物新聞有一重新的意義,社會開始出保育動物的意識。有關人與動物的討論已進入動物權益、動物福利以至動物倫理。多年來關注動物權益的藝術家二犬十一咪何詩敏,更將自己主持的《熱血時報》網台節目Animal Panic內容,由兩位好友阿離及阿蕭筆錄成書《動物權益誌》。

記者:為何會有出書的念頭?你與兩位編者阿離及阿蕭的關係是如何的?

二犬:我自己是生態藝術家,早年畫作多刊登在明週上,主題多為「綠色生活」,至今出版作品共十二本,包括《女巫焗膠花》、《娘足十年》、《宇宙氹氹轉》等。《宇宙氹氹轉》主題也是圍繞動物,奠定了讀者對動保書的基礎。在2012年中,我在《熱血時報》網台開始主持 Animal Panic, 至今50多集。我也在2012成立梅窩牛牛之友(FOMC),作為FOMC 主席,致力推廣地區黃牛保育。

阿離是我好友,正職是記者,合作多年,在書中多數筆錄有關感性故事,還筆錄較複雜的議題,例如動物福利與權利、動物解放與平等、等等。

不只悼念──記深圳致麗大火廿周年

作者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程序幹事。

「再見螢火蟲(小英的故事)」(曲/詞:噪音合作社)

「小英愛在村中蹦蹦跳
走遍山間田野每一角
最愛抓螢火蟲
看那尾巴一閃一滅
像是靠近遙遠的星星
一天她聽到哥哥在哭泣
哭沒錢怎麼上學
一個包幾件衣服
爸媽哥再見
十五歲孩子臉的打工妹
在深圳的一間玩具廠裡
每天12小時做不停
最怕管工保安 罵人搜身
你給我站好 為的是每月兩百多塊錢 
小英縫著手中的毛娃娃
聽說是歐洲孩子的玩具
每一個好幾百塊
她想起螢火蟲
宿舍車間就是她的世界
九三年的一個下午
趕工歐童聖誕的禮物
大火呀逃命去呀
跑呀叫呀門窗都鎖啦
八十幾個女孩就這樣沒了
小英躺在擔架回到村裡
頸背雙腿渾身都是傷
肩不挑背不擔
手不舉腿不走
她哭自己沒用是個大包袱
小英躲在家裡不敢出外
好奇的眼光把她在灼痛
最痛看見爸媽
溫柔的笑凝著淚光
像是看見閃爍的螢火」

我住在港島西的最後一晚

今晚,會是我住在港島西的最後一晚。

活了三十四年,家搬過那麼三數次,來來去去,還是留在這區。般咸道為我的童年拉下背景布幕,皇后大道西往第二街的那段正街斜路,給我磨光磨滑;從銅鑼灣渣甸坊往西環的紅色小巴由五元坐到十蚊,「正街有落吖唔該」,大概就是我跟陌生人說得最多的同一句話。

長居一區,就好像要跟她談一場戀愛;要是你夠愛她,就連對方的皮紋肌理都想了解清楚。我的是盲婚啞嫁,從媽媽的肚子爬出來,還來不及發現自己原來身處堅道的那打素醫院。自此之後,人生中的大小事,幾乎都在西區進行。返學打波追女仔、拍拖食飯買漫畫,都有港島西的街道作背景;連第一份正式工作 - 於《新報》當體育記者,報館都在西環。如此環境下,我怎能不把這區摸得徹徹底底?

一個男人,很多事情要到三十歲後才能稍為領會它一點。小時候我曾經討厭住在西營盤:沒有地鐵,難以準確掌握時間;巴士站人多,十八號十號站站停成個世紀都未出到銅鑼灣;紅Van長期等客滿,搵槍指住個司機都唔願開車。斜路多,已經眼瞓到死啦仲要我爬東/西邊街條死人長命斜;想由電車路上高街?是那種搭車太近行又會出汗的尷尬距離。購物亦不見得方便,只有老舖小商店商場仔,麥當奴都無間。(真的,中一那年麥記於石塘咀開設整區第一間分店,對我而言是件不遜於西隧通車的大事)

那些年的電視節目

圖為編輯所加

我痛恨我並非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無法觀賞當年麗的電視開台初年的精彩節目,也無機會見證電視廣播有限公司開台時的盛況。

當年,應該是一九七六或七七年左右,麗的電視播映一個叫「荔園小天地」的節目,歡迎小朋友到電視台表演,當時的主持人是王書麒和顧紀筠。我已無緣看到節目,只能從母親口中得知當年姐姐在節目中表現得如何。

後來,我開始懂得甚麼是電視,我印象中我先看麗的電視甚於無線電視的,我看過「V型電磁俠」、「金毛獅王」等卡通片。還有林嘉華有份唱主題曲的卡通片的「七小福」,以及賺人熱淚的「星仔走天涯」。後來,有了「醒目仔時間」,也有當年瘋魔所有小朋友的「機靈小和尚」,每次聽到「今日嘅節目時間又到喇,下次再見啦」,就知道是晚飯時間了。

其實,當年我也有看「430穿梭機」的,最初的兩位主持人,一位是張國強,另一位不是譚玉瑛,而是一個叫方嘉瑩的女子。後來,當然我也有追看「宇宙大帝」、「電子神童」、「黃金戰士」、「我係小忌廉」。

我不只一面倒看卡通片的。

沒追看麗的電視的朋友,應該不知道當年的香港小姐鄭文雅曾為麗的拍過一部叫「出線」的劇集,好動的鄭小姐飾演一位籃球健將,朱江飾演她的教練。

社運八方:陳璟茵專訪二創引發城邦高登約架

上星期,獨媒特約記者梁佩珊專訪陳璟茵一文〈我驚,但仍要站出來〉刊登後,隨即引發網上的二次創作。後來,更因為曾在10月20日,政總外香港電視發牌集會上,衝上台揮舞「龍獅旗」嘅人兄,利用專訪的二次創作自我宣傳,惹來高登本土派不滿,引發網上約架。下戰書者是天水圍的高登仔「朱安」,但被稱為「旗膠」的「勇武侯」並沒有到天水圍應戰,堅持在上水車站「赴約」。

其實在網上發生的無聊爭論多不勝數,點解八方對呢場口水戰會咁上心?除咗裡面披露了一啲頗具新聞性嘅細節外,事件亦向大家展露城邦派嘅網上勇武表現。

最早攞專訪來二創嘅係《熱血時報》〈專訪伍淑儒:我仲驚,但仍要站出來〉一文。呢個二創可謂製作認真,照片中伍淑儒連衣著、髮型都學埋陳璟茵,最亮點嘅係交通燈嘅背景。另外,專訪嘅句式、結構同梁佩珊寫的有九成似,不過內容就講述伍淑儒喺上年立法會選舉幫黃洋達助選時所遭受嘅攻擊。

負責幫陳璟茵拍照嘅90後特記恒仔,對於自己拍嘅相被二創表示好「滾動」。梁佩珊對熱血認真的二創也表示佩服,不過就擔心陳璟茵遭受更多嘅壓力。

「按民主程序」提名特首,不能有程序沒民主

我曾在七月六日發表我的特首提名方案,當中説到《基本法》第45條的詮釋和應有理解,文章中,我對如何組成提委會沒有興趣,此因即使提委會如何組成、有那些人和人數多少,都必依據45條「按民主程序」而作出提名決定,我們先看看45條的相關內容: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

關鍵字眼是「按民主程序」,我的舊文探究焦點,正是提委會如何遵照《基本法》法律條文要求的「按民主程序」提名候選人,中央政府也關注到這個重點,與我理解卻完全不同。在11月22日的政總座談會上,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明言「民主程序」是在下一步公衆諮詢中,香港社會要深入討論的「具體安排」之一。就「民主程序」的理解而言,李飛説成兩步,第一步是由提委會若干委員提出特首候選人「推薦」人選;第二步是由提委會在其中,以「適當方式」以機構提名模式,提名正式候選人。怎樣才是「適當方式」,李飛沒有進一步論述。就機構提名説法,翌日他則有進一步的講法。

李飛發水提委會權力

請跟我們一起尋B吧!

文:鄭子聰

昨日有一嬰兒,於九龍城懷疑被拐帶,網民紛紛於網上呼籲,希望當時有人目擊當時情況,盡快找到該名嬰兒。

很多市民初時也不相信,這件事情會於香港發生,亦有人會對事件存疑,當他們求證後,擔心不已,亦有人對拐帶的行為,表示憤怒。

在家中,我們在面書分享近況,將私隱狀態轉為公開,就是為了提醒更多香港市民,一對父母心愛的孩子不見了,邀請你們踏出第一步,為兒童能與一家團聚,作出努力。

我們可以先將女嬰的相片儲存於手機,當我們於街上發現半歲大紅衫B女,需多加留意,若女嬰的樣子與相片吻合,請毫不猶疑,立刻致電與警方聯絡。

當我們想起那對徹夜難眠的父母,面對骨肉分離之痛,那種痛悲,亦讓我反思,我不僅要努力今天,也喚醒了我,日後,我們也要努力,竭力保護兒童。

保護兒童,其實我們可以不停步。

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中,建議香港成立兒童事務專員,其實這項無約束動議,於上星期已在立法會通過,但政府傾向以家庭為本的手法,以《家庭議會》,處理有關兒童福利的政策。

作為家長, 我們要把兒童的權利作管教的座右銘,這是公約裏所提到的重要原則,提醒我們在平日生活中,怎樣保護兒童。

他們能否接受免費小學教育,獲得中學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機會,預備將來在自由社會中擔當積極的成年人角色、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才智和身心能力?

誰去決定你的生與死?

人類自身在「安樂死」的議題上一直爭論不休,對於一個人是否有結束的自己的生命的權利,其實也不是理所當然的簡單。 如此,更何況結束他者的生命?

我所說的他者,是動物。

但很離奇,社會對動物安樂死的爭論卻並非那麼的熾烈。去結束一隻動物可以是那麼輕易而毋庸質疑。 原因很簡單,動物權益向來不受重視,在大部份人心目中,動物依然是我們的一件附屬品、商品、財產。 他們的生死雖未至於無關痛癢,但總未至於可以等同我們自己生命的重要。 只要動物的生死不影響社會、家庭、人倫的正常秩序,還是不用小題大做的。

於是,在社會上安樂死一隻動物是來得很輕易的,也不會觸犯任何法例。而安樂死的原因多數是「以人為本」「以社會為本」去出發。 以下是一般市民、政府、及部份動物福利工作者都認同的安樂死的「逼不得已」的原因。

1. 動物生病,主人基於任何原因不願意醫治,與其讓動物受病魔折磨,要安樂死。
2. 動物被主人棄養,動物在沒有人領養的情況下,要安樂死。
3. 流浪動物被人投訴,被捕捉後沒有人領養,要安樂死。
4. 動物數量太多,人/組織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不能確保動物應有福利,要安樂死。
5. 動物生病,痊癒機會渺茫,要安樂死。
6. 動物身體機能受嚴重損害,生活質素不能保證,要安樂死。

學習編程 了解大數據黑暗面——後斯諾登時期數碼自主願景之三(完)

科技成為現代教育不能缺少的一環。(圖:chelmsfordpubliclibrary)

港足冰河時期的回憶

圖:冰河時期亞協盃愉園 vs 新光,旺角場「座無虛席」。

港足冰河時期,雖然係一個環境非常包皮嘅時期,作為一個睇香港波嘅球迷都唔想呢個時候在到來,但係有啲事情仲係值得回味嘅。比如,GoalGoalGoal球迷大聯盟未流行前,唔少香港波球迷都係集中喺某個網內交流心得,呢個網我已經唔記得叫乜名,不過只要你冰河時期仲有睇香港足球,有上網嘅,你應該會記得呢個網嘅存在,而呢個網並非Forum,當中只有一個小小留言版,冇得貼圖,冇得修改,冇表情公仔,但大家一樣討論得咁開心,因為,當時冇一個平台俾到呢班小數中嘅小數,呢個網嘅出現,對於呢班小數中嘅小數,係一個天堂,因為冇人會黎挑機話「咁屎睇黎做咩」或者「摺撚咗佢啦影衰香港人」。呢個網主要講香港足球嘅消息,每次港隊名單一出,網主仲會俾吓意見,唔係Copy完撚就,大家一齊討論邊個甲組球員係滄海遺珠,講吓甘伯斯、拿美利斯、梁德俊呢啲球員又可唔可以諗吓?講吓睇完明珠播嘅『世界足球天地線香港篇』有乜感想,有冇嘢值得思考,乙組球員上去講吓羅倫士喺乙組點屈機等等等等....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00
  •  2801
  •  2802
  •  2803
  • 2804
  •  2805
  •  2806
  •  2807
  •  2808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