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錄像報導:陰霾下的香港同志遊行2014

在秋意初起的下午,經過悉心打扮的同志們迎著暖和的陽光、懷著驕傲的心情昂首闊步走上街頭--這是歷屆香港同志遊行都會出現的場景。然而,2014年的香港,下半年給豪雨清洗,儘使遊行前夕雨水稍緩,陰霾卻未曾退去。不知是我錯覺與否,今年走上街頭的同志,心情都彷彿有點凝重。

花絮:<同志撐雨傘。高角度俯視香港同志遊行2014>(G點電視製作)

** 本片涉及「敏感題材」,故遭優酷屏蔽,內地朋友請到G點電視網站 (http://wp.me/p52i8p-aQ) 觀看。

11月8日當天,在維園舉行過起步禮後,三位彩虹大使周一嶽醫生、 何秀蘭議員及藝人何韻詩,連同黃耀明、吳彤、 鄭家維、立法會議員慢必等一行人,領著8900人撐著雨傘,走過銅鑼灣及金鐘佔領區,到達添馬公園。抵達後,藝人黃耀明、何韻詩、立法會議員何秀蘭、長毛、前立法會議員吳靄儀先後發言:

投緣何必氣質同

創馥的新書《黑格爾新釋》剛出版,他說已寄了一本過來送我,感謝之餘,亦期望快點讀到他對黑格爾哲學的詮釋。說來慚愧,黑格爾的著作,我從沒讀過,只是很久以前讀哲學史時看過一些二手資料,依稀記得當年的印象是「這樣的哲學太天馬行空,不合我口味」;這個印象當然可能是錯的,但從此我就與黑格爾絕緣,不但不看黑格爾的原著,連討論他的書本或論文也一概不理(幾年前曾經因為朋友的極力舉薦而動念讀一讀 Charles Taylor 的 Hegel and Modern Society,不過最後還是打消了念頭)。然而,創馥這本新書卻是要看的,不只是因為「畀面」,還因為我是真心的好奇。這本書內容豐富,揭一揭目錄便知,除了專論黑格爾,還旁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斯賓諾莎、和康德等其他重要哲學家;我對創馥的能力有信心,相信這本書不會令我失望。

佔領過後的民主路障:有待清理的一些大難題

一場持續了近八小時的真人、真事、實時的拘捕行動,有點像電影般播放完畢,整條道路給開通了。清場期間,路上的各種建設,極權政府及CCTVB不停說是「障礙物」,我們看到的卻是別的東西。如今,道路被清空了,一件不留,但我看到的障礙物卻多得很。蘋果拍到一幅重開道路後的圖,夏愨道天橋往中環方向左面行車線,還留有「公民提名」四個字,加上一個箭咀。讓我想到通往民主的這條道路,會是甚麼樣的一條路?要行,真的一點不容易!公民提名需要的,是一個擁抱民主、自由、公義的公民社會。我們有那樣的公民社會嗎?暫別佔領運動的反思中,有幾個大路障不能不好好處理。

第一,是公民對政治運動參與的理解問題。這兩個月來的觀察,或多或少,在大家的心目中,「參與」是有一種直線性的層級;那道「參與梯級」原來人人都內化了,那是一個有高、低層級的參與觀念,有些人的參與程度高一點、有些人卻低一點。

而除了參與者之間的層級區分外,行動也有不同級數。「升級」,是在整場運動裡天天都遇到的問題;我們的運動,操作起來時原來也是有級別。「升級」當然可以是指行動對政府施加的壓力指數吧,但我想,行動的層級化最後會把參與者也層級化,產生了很多問題。最明顯,就是造成不認識的群眾之間的指責。同時,又會造成朋友之間的猜疑。對參與者自己,則產生各種程度的內疚。這些對運動本身的意義,不容易作簡單判斷。

必須提早結束「一國兩制」

自香港回歸祖國懷抱以來,一小撮人不但沒有歡欣雀躍,更是眷戀著昔日殖民地時代的「好日子」。一些所謂「泛民人士」不斷「唱衰」香港,還勾結外國勢力暗裡進行反中亂港的勾當。回歸後整整十七年的二零一四年,在這些人的教唆和煽動底下,一班無知卻自以為是的學生有學不上,卻發動了公然違反法紀的所謂「雨傘運動」,他們霸佔馬路癱瘓港、九主要幹道的交通,既損害了市民的利益也破壞了香港的國際形象。由於這些人將來會成為香港的選民而進一步擾亂香港的秩序,為了香港的繁榮穩定長治久安,最徹底的方法是提早結束一國兩制,讓香港真真正正回到祖國的懷抱。

結束一國兩制帶來的好處多得不可勝數。首先,所有政黨將會被取締,社會上凡事都爭拗不絕的情況將會成為歷史陳跡,香港將會成為一個和諧社會。社會不再撕裂,人民便可以盡情投入到發展經濟的活動之上,令香港的經濟更上一層樓。此外,香港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方面充份合作,立法會與政府的關係便會如魚得水,開會時再不會出現爭拗、謾罵、「拉布」等現象,辦事的效率必定會較今天的高得多。

結束一國兩制後,爭拗多時的「二十三條」不用再安排立法,因為任何對國家不利的言論皆可透過「尋釁滋事」、「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甚至「分裂國家」等罪名入罪,就像高耀潔、劉曉波、高智晟、譚作人、陳光誠、胡佳、趙連海等人一樣。

六套我想看的雨傘世代小說及電影

香港這十七年來,傳統的文化創造變弱了;從回歸前每年兩百多套電影,變成了去年不到五十套。當中有經濟原因,亦有科技轉型的原因。但是另一方面,文化創造,從來都是建基於現實生活的。

雨傘運動之前,社會氣氛變得凝重。彷彿,我們都被困在一間四面不通風的房間裏,氧氣漸漸變少,呼吸逐漸變得不舒服,但卻沒有辦法打破這種悶局。雨傘運動,在這看不見、摸不著的牆上,打開了一個大洞,讓外面的冷空氣湧進來。雖打了個冷顫,卻突然醒過來了。之後,在佔領場內外,文化創造好像突然熱鬧了。各種戰地藝術品、山頭上的直幡、改編歌曲、心情故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這在在證明了,香港的文化根基仍在,只是過去我們沒有將創造的能量,好好引導到我們能欣賞的載體裏。

很多評論,都說雨傘運動撕裂了社會。部份人的目標,是將社會重新引導到他們眼中的和諧。假如沒有雨傘運動的這一陣冷風,筆者可能亦會讓他們去做。但是現在筆者醒覺了。多元社會,一定會有不同意見;能接受,則是多元優勢,不能接受,則是亂局。在普天下都穿藍色中山裝的年代,迷你裙、高跟鞋也是撕裂社會的奇裝異服。

假如,要找回我們的創作力量,代價是現在這種堡壘分明、有藍有黃的社會對立,那麼好吧,筆者就是阿修羅妖女,寧要紛亂的世代,亦不要回到以前那種,以別人的價值觀為主體,改變自己以迎合及生存的模式了。

【民主黨選舉總結】錯失最後機會 立會選舉只望輸小當羸

圖:民主黨

民主黨新領導層改選塵垢落定,圖畫也越來越清楚:從起初焦點仍由劉慧卿連任主席,至終於「發現」決策層的中委會,原來依然由元老及其指派者控制著,質疑民主黨元老不肯交棒、無力革新。評論團重申,這次議會選舉前的黨內換屆,是民主黨最後向外界展現改變或革新的機會,但始終錯失了,幾乎可以斷定未來區會、立會必敗。現在唯一可以做的,是盡量做好選區分界、選舉部署、派人等「技術層面」,冀望輸小當羸。

評論團早在選前巳撰文,從政治公關角度指出,四候選人當選,將分別給予公眾什麼訊息。其中,由現任主席劉慧卿連任的話,三個字「the same」。筆者周日在會場內,當宣佈劉慧卿勝出第二輪選舉後,身旁經過某位中生代女區議員,其大佬是主流派。她即時衝口對同伴說「吓?阿姐羸咗呀。」然後面有微慍地丟下一句「我走!」不等中委投票便即離場。筆者心想:你大佬是主流派代表人物,你明明是主流派,咁都得?可想而知,劉慧卿連任,不僅炸爆民主黨Facebook的巴打絲打不滿,黨內不滿的人也不少。

余仁生廣告的反思

余仁生最近拍了一輯為「一念仁,一念世界」的廣告,我花了大約三十分鐘把所有廣告片看一次,試着了理解整件事件,我不敢說是事實的全部,但也希望表達一些關於對故事的見解。

故事構思源於一個英國威爾斯的民俗故事《 Gelert 的墳墓》,講述Gelert 這隻狗,他住在英國北威爾斯,他的主人叫做 Llywelyn the Great是一位王子。

有一天,主人回家後看到狗狗滿身(還有滿嘴)鮮血,同時也發現自己的小嬰兒不見了,所以認為他的狗狗把小嬰兒咬死了,氣憤之下就拿劍殺了牠。 但是在狗死掉之後,主人突然聽見嬰兒哭聲,並發現在搖籃的下面,有一隻死掉的狼。結論是狗狗為了保護要嬰兒把狼咬死了,但卻因為誤會,反被主人殺死。

主人發現了事實很難過,於是就建造了一個大墳墓來紀念謝謝牠,但在那之後,主人再也沒有微笑過。

廣告拍攝者將故事結局改寫,變成小主人及時趕到,阻止了父親傷害義犬,是個大團圓結局。

然而,短短幾十秒的廣告出街後,卻引起了不少反響。許多人認為廣告誤導公眾狗隻是兇頑的動物,也認定廣告鼓吹了傷害動物的訊息。

事實上,廣告主題「一念仁,一念世界」,正是希望提醒大眾慎言和慎行的重要。有時停一停,想一想,用同理心感受環境及周遭所發生的事,或許會對每事每物有更深的見解,免得自己日後追悔莫及。

清場後空氣質素惡化 行人專用區改善空氣新出路

隨著金鐘及銅鑼灣佔領區先後被清場,多日沒有行車的夏慤道和紅棉路亦塞滿了熙來攘往的車輛。不少市民均表示通車後的夏慤道太嘈吵,空氣質素又變差,究竟事實是否如此呢?

有見及此,健康空氣行動於昨日及今日再派員前往三個前佔領區(中環、銅鑼灣、旺角)實時探測路邊空氣污染的數據,與10月1日時三個路段均被示威者佔領時作出比較,結果如下*:

螢幕快照 2014-12-16 下午5.31.38

警拘未成年鳩嗚少年  或違國際公約

警方雖然已經收起催淚彈及警棍,但警方濫權仍未停止。連日來的旺角「鳩嗚」,警方多次採取包圍行動,選擇性拘捕未成年鳩嗚「團友」。青少年不論成年或者未成年,均擁有參與集會的權利,警方此舉或已違反《聯合國人權公約》及《兒童權利公約》。

選擇性拘14名未成年鳩嗚青年

警方在12月13日及14日兩天針對鳩嗚的行動中, 針對未成年人士作拘捕行動,一共拘捕了14人,當中7人於星期六凌晨被拘捕。星期日行動中拘捕的20人,也有7名年齡介乎13到15歲的未成年人士。警方指被捕者涉嫌干犯包括「參與未經批准非法集結」及「阻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等罪名。

沈偉男:沒法例禁止青少年晚上逛街

警方在打擊「鳩嗚」時,採取先設封鎖線再檢查身份證,然後才決定把誰帶回警署,民權觀察者成員沈偉男認為警察拘捕涉及選擇性執法。警方稱把未成年青年「帶返警署」的做法,是為了聯絡其家長接回,以確保他們安全,但沈偉男認為警察是以保護未成年人士為名,濫權為實。沈偉男指出,目前根本沒有法例禁止未成年人在晚上逛街,這行為不應被預設為不正常及違法,警察的做法或已違反《聯合國人權公約》及《兒童權利公約》,侵犯了青年的「和平集會參與權」及當捲進法律衝突時的「受保護權」。

國際公約保護青少年集會及表達自由

曾偉雄預告秋後算賬  恐針對未成年少年

攝:獨媒記者 Gundam

(獨媒特約報導)警務處處長曾偉雄在「失蹤」近一個月後,昨日(12月16日)親自主持記者會,他指自9月28日佔領行動至今共有955人被捕,警方會在3個月內完成調查,包括將其他主導者緝拿歸案,大有秋後算賬之意。除了所謂的「主事者」外,未成年少年亦是警方針對的目標。

在900多名被捕者當中,不少是未成年的示威者及佔中支持者。民權觀察者成員沈偉男指,雖然被捕人士享有法津賦予的權利,但即使是成年人也不太掌握當中的細節,他擔心未成年的青少年會在受嚇的情況下,向警方提供對自己不利的資料。

因參與遊行示威三度被捕,今年就讀中三、年僅14歲的學生組織「學生覺醒」召集人張浚豪,在今年7月2日亦曾參與預演佔中,是511名被捕者當中最年輕的一位留守遮打道的行動者。在人大831落閘後,他和其他北區學生成立「中學生政改關注組」,集中在北區的學校宣傳早前的學界罷課行動,及後再成立學生組織「學生覺醒」。在雨傘運動的兩次被捕過程,其權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

學生覺醒召集人疑遭警點相拘捕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77
  •  2478
  •  2479
  •  2480
  • 2481
  •  2482
  •  2483
  •  2484
  •  248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