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梁振英質疑捏造買票 長毛:金額不重要

(獨媒特約報導)社民連梁國雄昨日稱有「中間人」開游說他支持政改,今日又解釋1億元金額是虛構,行政長官梁振英今日直指梁國雄「捏造」,認為事件嚴重,促梁國雄向社會交代具體詳情,並向廉政公署舉報。梁國雄回應指金額並不重要,只為吸引傳媒報導,他又請梁振英盡快公佈有關泛民勾結外國勢力及策動港獨的材料,否則應收回言論或辭職。

梁振英出席活動見記者時,特別提及梁國雄昨日稱有人開價1億元要求他支持政改,梁振英直指是「捏造」,1億元的價目是虛構,梁振英認為事件嚴重,「買票係犯法」,促梁國雄今日向社會交代具體詳情,並盡快向廉政公署舉報。

他又質疑梁國雄為何在事發的2月時不對外公佈,他指不會評論其目的,但認為政改是嚴肅的事,立法會議員應慎重,不應用任何手法綑綁其他議員。

梁國雄:重點是確有人買票

梁國雄回應梁振英,表示他在接受各大報章訪問時均有主動提及買票一事,唯只得到《南華早報》重視,並且以「made up」一詞報導。梁國雄指重要的不是銀碼,而是的確有人向他買票,並叫他開個「夠他用兩世」的價。他稱具體銀碼才可以令傳媒更樂意報導此事,又以被人打為例,重要的不是被多少人打,而是被打一事。

中大深圳分校學生議案 評議會副主席:「極權啲都咁話啦。」

圖:原近坐滿的會場,於選舉後只餘下空凳

中大校友評議會為大學正式評議機構,又有選舉大學校董之功能,本應是莊嚴之地,但卻鮮有校友關注,亦因各種不按程序或行政霸道,屢受批評。

今年校友評議會於6月13日召開,今年除了常委和校董選舉外,一項討論議題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有關,即莊啟成校友(2007逸夫政治與行政)及方富潤校友(2002聯合生物化學)的『修改章程-「境外學生」不加入本會』(指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議案,卻被會議主席拒絕表決,甚至明言:「極權啲都咁話啦。」

常委選舉後 與會者僅半

去年評議會出席人數僅104人,今年因校董及常委改選出現大對決(被指為「梁粉」的現任校董黃顯榮與據聞由民建聯黨員、評議會主席陳志新支持的「Vote 4 CU團隊」角逐),雙方「紥恆馬」動員,結果只計算有投票權成員,至少356人出席。

有關境外學生的議案屬於議程10,而選舉事項則為議程7、8、9,不少校友在投票後便離場,至討論境外學生議程時,人數只餘下百餘人,到表決時人數僅118。

不知是否校友不關心境外學生事宜,抑或確實如其他校友笑言「投票機器」、「票數載體」?惟本人於等候評議會專車時,卻也聽旁邊幾位老學兄學姐閒聊,連來開會要支持甚麼也不知道。

議案討論前 副校長力銷中大

警添美新村撿「危險物品」

攝:Alex Leung

(獨媒特約報導)雨傘運動金鐘清場後,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外添美道的示威者重建添美新村。政府日前向發出通告,要求村民清理「危險物品」,昨日派警員到場執行,期間未有遇上阻止,行動於中午前完成。

57

【網絡現象跟進】十八區街坊FB專頁的建制派入滲

簡單地快寫一份拋磚引玉(fact check了,但未整對照表及詳細數據),希望大家關心下呢件事。先講結論:

1)建制派2014年建立了很多以民生地區鎖事的專頁
2)這些專頁一年多來的讚好人數已超越了該區由熱心網友開設的專頁
3)建制派是有意識用這些網頁散播種子
4)這些專頁是用緊區議會撥款

2014年Facebook上出現多個以「地區友」為題的專頁,如「觀塘友」、「東區友」、「沙田友」等。

聯絡email一律係「@18hk.hk」,但此域名並無可瀏覽網站。用搜尋器搵下資料,發現相關開設專頁公司名係「D18 Limited」。

以上專頁當然對政治上的大事大非或社區問題報喜不喜憂。較多與「港人講地」、「民建聯」、「建制派議員」連結。

而我找出了18hk.hk的網站版域名是:
http://www.18district.com.hk/about.php

可見第一個據點是東區,取得東區區議會撥款。D18 Limited申請$179,810舉辦「東區友與電車的圖片故事」,獲批$121,566.30,最後修訂為$118,335.22

區議會文件reference:

天主教團體民主苦路行  陳日君籲不要接受假貨

(獨媒特約報導)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與和多個天主教團體近200人在政改表決前最後4日呼籲拒絕「袋住先」,發起民主苦路行邀請教友一同為此祈禱,唱詩歌及遊行。苦行主題為「民主苦路三十年」,模擬耶穌釘十架時所行的苦路,表達對爭取真普選民主進程的決心。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樞機呼籲港人不要接受假貨。

122225

陳日君表示,有感苦路行沿途上的市民都沒有自由,自己作主的權利愈來愈少。他又指香港市民值得有真正的普選:「我們每個人在天主眼中都是公主王子,不能讓別人給假貨自己。」被記者問及會否覺得行動「沒甚麼用」時,輔理主教夏志誠認同此話,但表示就如耶穌基督死而復活:「愈接近死亡就愈接近復活。」

正委前任主席鍾炳霖希望爭取民主普選,他認為這與天主教教至吻合,因為制度的缺失會限制個人願,並會帶來不公義,因此身體力行,以求追隨上主的意思。

人人都有殘疾——《殘疾資歷:香港精神障礙者文集》

(獨媒特約報導)「正常人與殘疾人對立是一個幻覺,就像『2017一定要得』是幻覺一樣!」《殘疾資歷:香港精神障礙者文集》主編兼作者張馨儀笑說。「殘疾資歷」是張馨儀提出的新概念,書中結集精神障礙者與「正常人」書寫自己的「殘疾」故事,每個人其實在「精障者」標籤以外都有更豐富的身份,例如患強迫症的前記者、曾入住高街精神病院的老人、兒子患抑鬱症的媽媽,也有與精障者相處的教師、社工加入討論,戳破「精神病」的幻覺——抑鬱、燥狂、精神分裂等「病」,本來不過是人人也有機會經歷的痛苦狀態。

重新定義殘疾

社會普遍對殘疾者的理解,不是「好慘」,就是「勵志故事」,傳媒總愛描述殘疾者如何努力融入主流,「正常人做到我哋都做到」,但這種敍述並不是真正的平等,「在人們眼中,就是不要歧視精神病人,他們好慘,這都是用『正常人』的眼光,叫大家不要歧視『異類人』」,「當你將自己變成一個『正常人』,融入主流社會,其實都解決不了歧視的問題,只是在認同『正常人』歧視的原因」。

體育政策普及化「得個講字」 曾德成:不反對設立「體育局」

(獨媒特約報導)立法會民政會昨討論本地的體育政策的最新概況,人民力量的陳志全談到體育設施不足,與「土地供應不足」有關。林大輝更直指現在「叫人遊行示威仲易過叫人睇運動會」,建議設立「體育局」,作為專注發展部門。民政事務務局局長曾德成表明不反對該項建議,會上亦討論到應開放更多學校開放予公眾,作「體育設施」使用。會上的討論令人質疑前行政長官董建華訂下的本地體育政策以來,都是「得個講字」,尤其以普及化為甚 。

運動場地不足 建議學校開放予公眾使用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馬逢國表示現時政府只顧推動體育發展,但並沒意欲檢討體育政策的成效。他指現時體育場地設施不足、體育設施不符合實際需要,部份球場晚上照明系統不足、體育架構沒有進升階梯及薪酬調整以致流失率高等問題。他更指學校「我智fit健體計劃」進行兩年,只有24間學校參與,效用成疑。他又建議康文署及教育局加強與學校合作,將學校的剩餘體育設施開放予公眾使用。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文學館將於6月至8月舉行首屆「香港文學季」,主題是「書在人在」,傳遞對書的熱情,尤其鼓勵參與書的行業。文學季將有多個不同的活動,包括展覽、表現、導覽、講座、工作坊及書評比賽,文學館召集人鄧小樺表示希望透過活動培育「有心人」撐住文學。

以「書」為焦點

鄧小樺表示,舉辦是次活動是受到「台北文學季」的啟發,認為香港也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文學季;而由於7月將會舉行書展,留意書本的人數會較多,所以文學季的日子擇於6月至8月舉行。此外,以往公共圖書館舉辦的香港文學節比較文靜,文學季則會強調「熱情」——文學與書的熱愛,和跨界別的普世熱情,能夠連結不同世代的人群。文學季另一主要目的是培育「有心人」,鄧小樺認為,「撐住文學,除咗impact(影響力),更要培育『有心人』。」

作家潘國靈坦言,「很開心今次文學的焦點在於『書』」,他認為文學的力量應凝聚於書。書籍設計師胡卓斌表示認同,「慶幸香港有以書為主角的文學節目」。他認為在香港,作家的名聲遠超過一切,身為書籍設計者,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引起大眾對作品的關注。胡卓斌將於書籍設計工作坊教授書籍設計技巧,和分享設計師於設計書籍時的心態及角色。

(獨媒特約報導)2016年立法會選舉地方選區分界及名稱的臨時建議公眾諮詢於5月21日至6月19日進行,選舉管理委員會建議港島選區減少1席,九龍西則增加1席。選管會昨日(6月11日)舉行公眾諮詢大會,主席馮驊及陸貽信等數名委員均有出席,惟只有4名公眾人士出席,在場的工作人員比市民更多。有出席市民指法律已經訂立,市民覺得「講嚟都嘥氣」。

市民質疑議席上限不合時

大會開始近10分鐘,才有1位市民發問;由於良久亦沒有市民發問,所以共休會兩次,第2次休會更接近1個小時。歷時2小時的諮詢大會,只有3位市民發問。

新界西人口不斷增長,但法例規定每個選區的議席上限為9席,已有9席的新界西因此不能增加議席配人口。有市民問及新界西的離島區應否劃到其他選區,馮驊回應指有關變動已考慮了地方性質的發展程度。

市民郭先生指出,每個選區的議席應改為5至10席,他憤慨表示,「(議席)4年來都無改變,咁都做唔好,以後點會好?」馮驊則回應指議席數量是《立法會條例》規定,並不是選管會的職責,選管會只是依照法律的規定,但他強調市民提出的所有意見均會被接納,並提交予行政長官。最後郭先生認為,是次諮詢大會出席市民寥寥可數,是因為法律已經訂立,市民覺得「講嚟都嘥氣」。

圖:居民佔領重建地盤入門抗議

(獨媒特約報導)白田邨公屋重建計劃第二期被揭發未來落成的單位面積「大縮水」,以谷高落成的單位數目,其中2睡房單位面積與2012年落成的第一期同類單位相差60呎。事件揭發房委會自2000年起,應用所謂「因地制宜」的建築模式,不斷縮減公屋及居屋面積至接近人均最低平均居住面積要求(每人70平方呎),香港人一齊「住細D」。

公屋面積十年間不斷縮小

1398443_760308464044558_6789252958881468127_o
圖:近年公屋單位愈見「縮水」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36
  •  2337
  •  2338
  •  2339
  • 2340
  •  2341
  •  2342
  •  2343
  •  2344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