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Frankie
香港現時最大型的市區重建和轉型計劃,非「起動九龍東」莫屬,它覆蓋啟德、九龍灣、牛頭角和觀塘等多個地區,但社會討論似乎多聚焦於重新發展後帶來的商業效益,對現時重建策略的討論完全付之闕如。
成立3年的「起動九龍東」,其概念總綱計劃包括五大焦點:「易行」九龍東、綠色核心商業區、聰明城市、飛躍啟德和創造精神。首四項也許比較容易從字面上猜到內容,但「創造精神」的意思是什麼呢?
貨櫃市集 有機發展
細閱內容後,發現與「創造精神」相關的項目,包括「善用觀塘繞道下的土地作藝術、文化及創意用途」、「將駿業街遊樂場變身為觀塘工業文化公園」及「探討於觀塘行動區發展創意產業的潛力」。似乎觀塘一帶的工廈,只要適當注入文創產業,便可以體現計劃大綱中提及的創造精神。
注入文創產業,似乎已經成為發展廢棄廠房或是歷史文物的一貫處理手法。筆者無意斷言注入文創產業的行為,本身必然帶來士紳化的現象,亦非否定所有透過注入文創產業以挽救經濟活動日漸衰落的地區的嘗試,我只希望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觀塘這個地區的地區經濟是否已經衰落到一個地步,必須透過注入文創產業,甚或是強迫轉型為「核心商業區」,才可以繼續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