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來錄音機](/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文:築蟲@思政築覺
鉛水風波越演越烈,政府每天拉大隊開記招,反應之快力度之大,簡直可媲美佔領初期。平心而論,政府在安排供水、驗血等補救措施是合格的,但公關、調查方法及檢討機制則慘不忍睹。張炳良局長昨天懇求傳媒打下留情,謂房署職員已經「做到三更半夜」。筆者曾在公營機構服務過,絕不質疑房署員工的壓力,但公務員的這些血汗又是否花得其所呢?
要知道政府每逢回答一個公眾提問,小至一個電話查詢,出街的新聞稿/台辭/答問備考(Q&A),皆要經過無數部門/小組審核,花費人力物力不計其數。作為面對傳媒的首長級官員,皆要熟讀下屬為其預備的「貓紙」(line to take),其用字精準之要求往往到了矯枉過正的程度。當筆者看到房署署長因「怕讀錯」而沒有透露總承建商名字時,我真心相信他是「唔熟書」而已(因為這些公開資一查就查到了,根本無需亦無可能隱暪)。可見「緊跟貓紙」對官員來說是多麼重要,「人肉錄音機」就是這個意思。房署職員要在短短幾天預備數以百頁計的Q&A,其壓力可想而知。
就正正是這種過份小心眼,就算前線公務員花多努力,找了多少証據,能向公眾正確表達的,恐怕不足十分一,這些公開資料,恐怕更要被千錘百煉的假字所掩沒,變成沒重點沒靈魂,公眾越聽越火滾的假字。比如說黃碧雲議員與水務署助理署長的電台對質,當黃議員三番四次追問水務署會否調查中國建築,水務署只不斷重覆:「持牌水喉匠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