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鉛來錄音機

文:築蟲@思政築覺

鉛水風波越演越烈,政府每天拉大隊開記招,反應之快力度之大,簡直可媲美佔領初期。平心而論,政府在安排供水、驗血等補救措施是合格的,但公關、調查方法及檢討機制則慘不忍睹。張炳良局長昨天懇求傳媒打下留情,謂房署職員已經「做到三更半夜」。筆者曾在公營機構服務過,絕不質疑房署員工的壓力,但公務員的這些血汗又是否花得其所呢?

要知道政府每逢回答一個公眾提問,小至一個電話查詢,出街的新聞稿/台辭/答問備考(Q&A),皆要經過無數部門/小組審核,花費人力物力不計其數。作為面對傳媒的首長級官員,皆要熟讀下屬為其預備的「貓紙」(line to take),其用字精準之要求往往到了矯枉過正的程度。當筆者看到房署署長因「怕讀錯」而沒有透露總承建商名字時,我真心相信他是「唔熟書」而已(因為這些公開資一查就查到了,根本無需亦無可能隱暪)。可見「緊跟貓紙」對官員來說是多麼重要,「人肉錄音機」就是這個意思。房署職員要在短短幾天預備數以百頁計的Q&A,其壓力可想而知。

就正正是這種過份小心眼,就算前線公務員花多努力,找了多少証據,能向公眾正確表達的,恐怕不足十分一,這些公開資料,恐怕更要被千錘百煉的假字所掩沒,變成沒重點沒靈魂,公眾越聽越火滾的假字。比如說黃碧雲議員與水務署助理署長的電台對質,當黃議員三番四次追問水務署會否調查中國建築,水務署只不斷重覆:「持牌水喉匠有責任」

誰說鉛水無毒 先把鉛水喝掉

公共關係真的很重要,面對鉛水事件般的危機,更見重要。

7月10日,衛生署在啟晴邨被驗出食水含鉛後,衛生署代表在居民大會如是說:「現時評估仍是低風險,間中超標無損健康,除非長期飲用。」;7月13日,食物及衛生局副局長陳肇始會見記者時表示:「相比世界其他國家個案,有關樣本超標水平不算太高。」

7月15日,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主任程卓端醫生仍在記者會強調:「一生拉勻計飲不明顯威脅健康。」食衛局長高永文同日在立法會表示:「若食水含鉛量符合世衛標準,長期飲用應該無問題。」

在政治危機關頭,官員重複着搞不清周遭情形的說話,只會令問題火上加油。你不會在火場面前說「一生拉勻計呢,火都不太威脅人的生命……」這陣膠味,完全是幫倒忙。按此說法,以後有人駕車超速,大可向慈母辯解:我的車速一生拉勻,也不明顯快很多。

或許,只是或許,居民短期飲用含鉛食水,真的不太威脅健康,但專業人士所以為公眾信任,不但是基於其所屬範疇知識,更包括應對事情的幹練。他們應該明白,當工程黑幕不斷被揭示出來,愈強調沒有問題,反而愈令人覺得有問題,現在新公屋居民大都人心惶惶,說怎樣調查怎樣預防也比說沒問題好,官員的措詞卻像不解苦况,並沒有從居民設想的打算。

學生要求改革大學條例 廢除特首必任校監制度

(獨媒特約報導)各大學學生會及學聯昨日(7月16日)由香港大學遊行至禮賓府,要求廢除行政長官必然出任資助院校校監的制度,及修改院校校務委員會或校董會之組成,以保障院校自主。學生到達禮賓府門口焚燒大學條例,以表達對現有條例的不滿,及對推動改革的訴求。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要求校方立刻處理委任前法律院院長陳文敏為副校長的事宜,將視乎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的回應,考慮是否將行動升級。

是次遊行未有申請不反對通知書,隊伍欲沿上亞厘畢道直接前往禮賓府正門時遭警方阻截,被要求跟從警方指示,從下亞厘畢道前往禮賓府東閘後門。學生則認為遊行示威本是公民應有的權利,無須申請,更不應遇到任何阻撓。雙方一度對峙,警方更一度展示黃旗,學生其後跟從警方指示前往禮賓府東閘。

執達吏明抵馬屎埔收地 村民促停「原址換地」政策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上月19日,通過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兩份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受影響的馬屎埔村村民區流根日前收到執達吏的第一封信,要求他在明天(7月17日)前交出土地。馬寶寶社區農場聯同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古洞北發展關注組、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土地正義聯盟及東北支援組,直斥政府和地產商勾結,將公共政策問題扭曲為居民與地產商之間的私人糾紛。團體要求政府立即中止「四萬呎原址換地」措施,並公開所有換地資料。

「四萬呎原址換地」是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的措施之一,意思是在發展範圍內,如果業權人(即地產商)擁有4萬呎以上土地,就可以在2016年4月前申請將土地用途由農地轉換成住宅用地。目前馬屎埔最大的業權人是恆基,擁有逾8成的土地。

未審議先迫遷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稱,在2016年才會向立法會申請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撥款,團體斥地產商「未審議先迫遷」,在法定程序仍未完成前就開始收地,造成程序上的不公義。

是次收到執達吏信件是村民區流根,他的女兒區晞旻稱一家人已在村內紮根三代,地產商20年來都用不同手段迫遷,而「原址換地」無疑是鼓勵地產商加快收地,忽略村民的居住權利。

謊稱前期勘探 荃灣1億重點項目偷步動工

半個西樓角花園被圍封。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3年1月提出預留1億予每區推行社區重點項目計劃,荃灣區議會在同年3月議決用全額重建西樓角花園。工黨、民主黨及新民主同盟社區幹事連同地區組織荃灣社區網絡及荃灣居民服務社昨日(7月15日)在西樓角花園舉行記者會,批評區議會諮詢不足,又在短短兩個月內草草決策,對真正需要解決的交通擠塞問題視而不見。

現時項目尚未獲立法會財委會批出撥款,但建築署已在花園架起圍板拆卸涼亭,新民主同盟地區幹事王珮芝質疑政府「未通過先上馬」,破壞程序公義。荃灣民政事務處指有關工程是前期勘探工程,然而根據區議會文件,勘探工程早於去年10月已完成。

鉛水事件:要推卸責任到幾時?

(攝:陳裕煒)

是時候整理事情始末。

公屋單位發現鉛水事件至今,雖然仍有相當多的謎題有待政府部門交代,包括房屋署訂做的喉管檢驗程序是否妥當、食水的鉛從何而來等等,但繼啟晴邨後,葵聯邨、水泉澳邨先後發現食水樣本含鉛量超標,肇事屋邨中,啟晴邨、水泉澳邨由中資背景的中國建築負責工程,葵聯邨則由港資、「梁粉」羅康瑞任主席的瑞安建業承建,筆者認為,這已不僅僅屬個別公司失誤,而是整個建屋制度存在相當大問題,使劣質喉管能夠通過建造、驗收程序、如果沒有人揭發,現在還可以大剌剌使用。

承建商造件 水喉匠埋單

徹查鉛禍 抽出源頭 還淨水於民

(攝:陳裕煒)

食水含鉛風波愈演愈烈,市民人心惶惶,原以為身處之地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怎料飲啖水都出事。「鉛禍」爆發,局方署方卻企圖卸責、蒙混過關和拒絕道歉;特區之首則極盡護短、偏袒之能事,表現令人失望。

啟晴邨食水被揭含鉛量超標,政府初時試圖將所有責任推到水喉匠林德深身上,隨即被批評「卸膊」。而當大廈預製水喉、喉管等組件被揭是內地製並可能是「鉛禍」源頭,受影響居民、地區組織及傳媒等隨即關注政府有否「把關」做好品質檢測、誰負責檢測及驗收公屋等問題,可惜官員在周二(14日)記者會只一味迴避問題,在公布資料時,數字更一改再改,半日內由啟晴邨「少數」變「約一半」大廈使用懷疑有問題的內地預製組件,教居民如何不擔心?同日,房屋署署長在記者會上多次拒絕道歉,晚上九時卻突發「抱歉」新聞稿,誠意備受質疑。

在市民對內地原材料誠惶誠恐之際,本應「急市民所急」的特首梁振英卻馬上為「中國建築公司」護航,拋出「無證據顯示港製喉管無事,香港以外製喉管有事」話語,為有關內地集團開脫。據悉,建制派與中國建築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蔣麗芸丈夫梁海明為中建的股東兼非執董,民建聯更曾租用同系公司的單位,這些錯綜複雜的利益關連,會否就是是次「鉛禍」,建制噤若寒蟬的真相?

香港漁塘美

日落後驚現片刻紅霞

炎炎夏日上山拍攝太過吃力,偶爾會走到新界西北看看水鄉風貌,雖然發展財團趾氣高揚,但香港尚且保留著千多公頃的漁塘,飼養著不同種類的淡水魚和小蝦,集中地有豐樂圍、大生圍、蠔殼圍和南生圍等。漁塘環境風光明媚,素來是攝影者的天堂,更是雀鳥和昆蟲的理想棲息處,屬境内為數不多而生態價值極高的濕地。

「流浪攝」香港漁塘美Beauty of Hong Kong Fishponds (4K UHD Timelapse)

南生圍大限將至

南生圍告急,近年開始講得太濫,但又的確是事實。新鴻基也好,傅氏家族也好,一直在南生圍一帶無間斷提交發展大計,廿層高住宅、獨立屋、居屋、老人院、公園、酒店、outlet mall、商業魚塘……總之應有盡有,南生圍有如肩負解決全港民生經濟問題的最好地方。

「唱好」發展的理由,同樣精彩,建屋填平濕地,講成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在公共空間起個公園,講成提供公眾設施方便遊人;攪商業運作魚塘,講成履行保育濕地責任;在魚塘旁攪商場、餐廳,講成仿傚Jaime Oliver、Gordan Ramsay重視「從農場到餐桌」、獨一無二消閒享受、優質生活體驗。

發展商的南生圍,就是可以沒有一幅供野餐、玩模型飛機的草地,沒有一連整片可作三色台電視劇、MV外景的蘆葦床,沒有拍甜蜜婚紗照、耍帥自拍照最佳背景的桉樹走廊。他們依然會問﹕為何搬走南生圍那著名的小橋地標到其他地方,會影響到你影相?為何濕地背後起多幾幢高樓、酒店,又會影響到你在南生圍拍片的雅興?南生圍起商場你我都受益,為何你硬要講「犧牲香港人資源,只為內地客服務」之類的說話?可見的未來,他們會繼續把社會人文、景觀價值作軸心的保育運動,定性成自私、好主觀、非理性、不顧全大局的禍港行為。

獨立媒體(香港)聲明: 要求廉署及警方交待接觸黑客公司 修訂《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保公眾私隱

獨立媒體(香港)聲明:
要求廉署及警方交待接觸黑客公司
修訂《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保公眾私隱

維基解密日前揭發,香港廉政公署曾聯絡 Hacking Team公司(註),要求該公司示範一套名為『伽利略』(Galileo Remote Control System)的遠程控制類惡意軟件,該軟件可截取電腦及手機等多個平台的通訊數據。廉署在7月15日凌晨證實署方曾聯絡該黑客公司,同時據《明報》報導,該黑客公司的電郵中,有至少3個本港警方的電郵地址及5個廉署執行處人員的電郵地址。

本會關注網絡自由, 一直跟進《截取通訊及監察條例》(下稱《條例》)的發展。《條例》設立的原意,是規管公職人員所進行的截取通訊及指明類別的秘密監察行動,確保四個指定的執法機關( 即海關、香港警務處、入境事務處和廉政公署)在偵測罪行和保障公共安全之餘,同時保障市民私隱及權利不受侵犯。

公眾或不知情下電腦被監控、入侵

廉署在被維基解密揭發後,才承認曾聯絡該黑客公司。由此可見,《條例》對執法機關的監管與制衡能力明顯不足。如廉署確實購入該黑客軟件,軟件除可偵察外,亦可主動入侵他人電腦,公眾私隱與資訊自由或因而受損。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36
  •  2337
  •  2338
  •  2339
  • 2340
  •  2341
  •  2342
  •  2343
  •  2344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