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房屋署針對林德深 郭偉強:令林生有平反機會

(獨媒特約報導)啟晴邨鉛水事件一發不可收拾,今年底是區議會選舉,事件成為了各個政黨爭取選票的重要戰場。然昨日四個黨派選擇的抗議對象,反映其意識形態及針對目標,民主黨到政府總部向運輸及房屋局請願、民協則到廉署投訴、新民主同盟則到當局絕口不提的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工聯會則選擇了房委會及房屋署(民協及新同盟早前亦有到房屋署)。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被問到房屋署只針對水喉匠林德深成為追究目標,郭指署方只是希望提高透明度,不認為是「不公平」,指「如非房署公佈,林生可能連平反機會都無。」

郭偉強:公開名稱可助林德深平反

工聯會昨日早上到達何文田房署總部,要求進行全港公屋食水檢測。立法會議員郭偉強強調房署責無旁貸,應擴闊現有針對食水之有毒物質測試範圍,更促請房屋署考慮為公屋住戶承擔水費。他表示將去信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要求召開特別會議處理問題。工聯會藍田區議員簡銘東亦指已於藍田邨單位抽取水樣本交予房屋署檢驗。

被問及當局於7月10日記者會上,只點名水喉匠林德深為追究目標,郭偉強認為房屋署只是想提高透明度,做法可以接受,又指公開名稱可以提供各自表述及澄清空間,「如非房署公佈,林生可能連平反機會都無。」

新民主同盟到中國建築抗議

長沙灣邨承建商同屬中國建築 民協促檢驗食水

(獨媒特約報導)啟晴邨爆發鉛水事件,供水系統更驗出退伍軍人症病菌。承建商及水喉匠同屬中國建築及林德深的長沙灣邨,民協昨(7月13日)舉辦居民大會,指已委託化驗公司作全面食水檢察,促政府全面檢驗。居民會一度有市民到場高呼民協的工程師「不專業」,引起台下市民不滿。

政府早前亦公佈了承辦啟晴邨水喉工程的水喉匠林德深,同時承包了幾個屋邨的水喉工程,其中包括長沙灣邨。民協申請於邨內舉行居民會被拒,改於長沙灣邨東京街空地召開。民協副主席譚國僑及社區主任鄒穎恆指,水務處的長沙灣邨檢驗食水的結果將於星期三(7月15日)公佈,而民協亦已委託化驗公司抽司40個樣本,調查集中於廚房水龍頭,確保食水無害。出席的工程師賴達明指出政府必須對有嫌疑的屋邨的食水系統作全面性的檢查,找出問題根源,對症下藥。

有市民堵亂 居民批保皇黨

居民會開始前,台下有一名男子大聲呼叫,大鬧民協的工程師不是專業,「你d工程師唔係專業,係度呃人,係度搞事!」 引致台下市民不滿,最終自行離開,有居民認為保皇黨搗亂。

啟晴鉛水選戰 西九新動力候選人炮轟民協「知情不報」

(獨媒特約報導)啟晴邨鉛水事件由泛民主派揭發後,各黨派均各出其謀「做野」,其中一個目標自然是今年年底的區議會選區。在啟晴邨,擬出選當區的西九新動力成員梁婉婷,近日派發指責民協知情不報的單張,點名同樣擬出選的民協李庭豐,李批評梁未著眼協助市民,反而花時間作抹黑。

對於西九新動力啟晴邨總幹事梁婉婷近日向居民派發單張至居民信箱,引述《明報》及《文匯報》報導,點名質疑民協啟晴邨社區主任李庭豐,以及九龍城區議員楊振宇早知啟晴邨水龍頭有問題,卻知情不報,罔顧居民健康。楊振宇批評事件實屬「抹黑」,強調事件從來不存在隱瞞。

也隨便說說關於家庭的四四六六事

關於「藍鬍子的密室」這個故事,聽過另一個版本,那就是藍鬍子的新婚妻子被挑起好奇終於打開那千叮萬囑一定不得打開的房門後,見到的並不是血淋淋的被斬殺的前妻殘肢,而是 - 什麼也沒有。神秘房門打開後,裏面的陳設布置,與外間一模一樣。如此反高潮的發現,在心頭擊撞出的是另一層次的驚嚇,而且餘音不散,因為得到的不是結果而是更多問題。但這個版本其實更接近我們的生活經驗。

托爾斯泰關於家庭的名句被引用過多,不必引了,但還是免不得要提一下。因為幸福的家庭雖說只得一種,但這一種在日常生活中還真不好找,你說不是嗎。有一些家庭一家子走出來看著風光明媚,但難道沒發現總被人暗地裏思疑成中產的虛偽其實他們怎麼怎麼什麼。原來是我們根本就不相信,我們不相信世上有一種幸福的家庭 - 從自己經驗得出的總結。

啟晴邨驚現退伍軍人症 政府成立專責小組跟進鉛水事件

(無綫電視畫面)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宣佈成立跨部門及專家專責小組,跟進鉛水事件。衛生防護中心在5月28日收到一名居住在啟晴邨滿晴樓的72歲老翁的求助,經化驗後證實他家中的廚房和廁所的花灑含退伍軍人症病菌,更換水龍頭後仍然繼續於供水位驗出病菌,6幢大廈供水系統需要進行消毒。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當局高度重視今次的鉛水事件,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早曾主持跨部門會議,目標是要追查鉛的源頭,務求做到「正本清源」。他又提到啟晴邨目前的善後工作,如會派發樽裝水及加裝臨時特別供水系統。而當中6歲以下兒童、孕婦及授乳媽媽則會提供樽裝水及驗血。

張炳良指房屋署已即時聯絡承建商,安排更換喉管,又提到該水喉匠有涉及其他屋邨的工程,當局已作評估工作,抽取另外四個新屋邨食水樣本。張強調一旦發現有超標的話,當局會十分重視,並會使用啟晴邨的標準處理。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表示啟晴邨已加裝六個供水點,又已和水喉匠會面,希望提供資料協助調查。他表示政府已決定成立跨部門及專家專責小組,由水務署副署長出任統籌,包括多個政府部門作跟進及協調。

記協:香港兩極化 記者內外受壓

香港記者協會公布最新一份言論自由年報,題為「香港兩極化 記者內外受壓。年報指出,過去一年對香港既重要同時又令人憂慮,記者面對嚴峻的採訪挑戰。年報臚列記者如何內外受壓,外部壓力來自政府和大企業,內部壓力則面對日趨嚴重的自我審查情況。

過去一年亦是新聞工作者人身安全最受嚴重威脅的一年,在採訪歷時79天的佔領運動及其他包括本土派示威活動時,遭到躁動的示威者及部分警務人員的滋擾。根據記協統計,超過30名記者受傷,亦有遭警方粗暴對待,甚至有記者採訪衝突事件時被誣控襲警。

記協主席岑倚蘭說:「我投身新聞界逾30年,從來未見過在一年內,有這麼多新聞工作者受襲,情況令人痛心。」

公眾及新聞工作者均認為,過去一年香港的新聞自由情況惡化。由記協進行的第二次新聞自由指數調查顯示,去年公眾部份的評分為48.8,而新聞工作者的評分更加顯著下跌3.1分,只得38.9分。

新聞工作者尤其擔心自我審查的情況,以及政府官員對待傳媒的態度,年報檢視有關趨勢,並指出記者面對愈來愈大的壓力,在報道上要認同建制的看法。

年報的重點,也講述其他令新聞界不安的事件,包括《明報》及《信報》更換總編輯後,《明報》發生更換敏感報道,惹來極大的爭議,以及《信報》編輯部多名高層離職等事件。此外,英文報章《南華早報》亦修改行之多年的政策,要求專欄作家事先提交題目作審批。

張潤衡 元兇 網絡欺凌 人云亦云

台灣粉爆,竟然令香港刮起尋找誰是八仙嶺元兇熱潮,而六位受傷港人的處境,大家卻不甚了了,可惜!事件由timing 出錯,變成八仙嶺山火尋找元兇大龍鳳,在網絡世界,真的一天也嫌太長。

本來死因庭報告己指出「無法肯定(山火)由誰人引致」,不過網民卻找到一張張潤衡穿上藍白間條衫照片。如獲至寶,開始齊齊玩拼圖遊戲,這遊戲美其名是拼出「山火是否因張潤衡吸煙引致」,實際這遊戲是要拼出「山火是因張潤衡吸煙引起」!

本來如果遊戲是要拼出「山火是否因張潤衡吸煙引致」,根本就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完成拼圖遊戲,只要細看鄭繼文同學的證供,答案早已寫在牆上 - 張潤衡絕不可能是鄭繼文目擊吸煙的其中一位同學,如果山火是由吸煙引起,張潤衡絕不可能是元兇。

鄭繼文作供時指出「目擊三至四名同學站在早前休息的平地聚集吸煙,繼續往前步行上山後約一分鐘即聽見後方一男聲高呼山火並籲同學逃走,他回頭再看見山火蔓延,而火源正處於方才他發現吸 煙者的附近,而該處有一身穿藍白間條衫的人。」

生活在他方

《島嶼.浮城》將在香港書展兩個攤位限量發售,分別是3G-D08的「德慧文化圖書有限公司」,以及1A-D02的「花千樹出版社」。另外,也可在網絡上七五折預購, 八月將會正式發售。

「在浮城生活,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要靠意志和信心。」
--〈浮城誌異〉西西

二○一四年的初春,人生第一次踏足台灣,並計畫於此地停留半年。在充斥著「小確幸」的寶島,我不知道到底會遇上甚麼事、甚麼人,又會經歷到些甚麼。於是,帶著種種的未知,抱著諸多的問號,還有渴望一嘗在異地生活的滋味,我來到了這片距離香港八百五十公里的土地上。機緣巧合下,我展開了一個與在台港人交流的訪談計畫,嘗試了解這樣一個群體的生活狀況。
一直以為,異地最吸引人之處並非壯麗的風光,美景看得太多終究會有審美疲勞的出現,唯有那些在途上遇見的人,如同囈語又或認真的對話,才能印在記憶的最深處。所謂旅行的意義,大抵如此。

法國詩人韓波說過:「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齊普拉斯的賭局

齊普拉斯乘著大比數反緊縮公投大勝之勢,卻又立刻開出緊縮改革以尋求歐元區更大額度的貸款,他葫蘆裏到底賣什麽藥?

我不是齊普拉斯當然不能知道他心裏在盤算什麽,但假如我們願意基於兩點假設去推想:1)他不願意當脫離歐元,觸發前所未見經濟危機的的罪人;2)這是盤算過的行爲;我們不難窺探一點端倪。

如何走出創科局困局

最近,我收到不少朋友和記者的簡訊,問及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上被特首當眾質疑不代表業界有何感想。老實說,我沒有興趣和梁先生再作爭辯,只求以事論事,突破當前的困局。口說謙卑和誠意,行動上卻挑起紛爭,甚至對議員擺出嘲弄的態度,難免令人擔心他到底有否深切反省行政立法關係自他上任後弩拔劍張的原因。

創科局被政府用作民生撥款的政治籌碼,三番四次調動議程,政改觸礁後又再休會前硬闖。本來創新科技顧問和官員有數月的空間去展示政策構思、討論,以及進行游說,但梁振英以鬥為綱,把議會內部和政府僅餘的合作空間一手摧毀,更加深社會對官商勾結的憂慮,使這個有機會推進科技產業的方案蒙上陰影。這種手法把科技業界成為政治鬥爭下的磨心,對此,我為和我一起爭取創科局多時的業界深感不值和惋惜。

支持成立創科局是我的政綱,就任立法會議員以來我堅持的立場始終如一,認為在制度上設有一個專責統籌創新及科技政策、有足夠權力、資源和懂得科技的局長帶領的創科局,總勝於目前政府內部各自為政,缺乏統籌。

過去兩年多,我已多次表示支持成立、盡快成立創科局,過往亦明確表達不贊成「拉布」的立場。提交建議書、撰文支持、網上聯署、發表聲明、和業界一道游說泛民議員,與反對的業界人士溝通,盡力與不同意見者尋求諒解和共識。如果特首願意離開他偏聽、安逸的小圈子,相信會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36
  •  2337
  •  2338
  •  2339
  • 2340
  •  2341
  •  2342
  •  2343
  •  2344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