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巴甲被欠薪,還是袋千萬年薪?孔卡當然選了後者,重返中超。
在今年冬季轉會窗,開支最大的聯賽當然是英超,但排第2位的竟然是中超,但轉念一想,也非意外,因為中超球會接連出手,羅致了3大巴甲球星,分別是高士路中場高拉特、明尼路前鋒泰達利及富明尼斯中場孔卡。中外傳媒紛紛評論,指中超將要挖空巴甲了。看到這些數以百萬以至千萬美元計的交易,不由得感嘆中超的財雄勢大,但亦為巴甲的沒落感到悲涼。
以往巴甲最好球星都會前往歐洲落班,二線的可能會到崇尚巴西足球的日職,而到中超落班的,大部分都是小球會的小球員。據傳媒統計,由2003起至2010年,共有134名由巴西轉會到中國,幾乎全部球員都是名不見經傳,來自低組別的巴西聯賽。一來當時中超水平低,二來中超球會尚未富起來。
這一切都是廣州恒大開始改變,在2010年,恒大收購了巴西前鋒穆里奇,開啟了中超購買巴甲一流球星的序幕。隨後,山東魯能又在明尼路買了前鋒奧賓拿,當然不可不提,恒大以1000萬美元由富明尼斯買入巴甲最佳球員孔卡。據報,當時恒大給予孔卡世界第3高薪的待遇,僅次美斯及C朗拿度。穆里奇及孔卡的成功,吸引到更多中超球會到巴甲挖人。現時中超的外援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巴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