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蘋果百萬報酬徵報料 壹傳媒工會憂慮

編按:實行讀者「爆片爆相」獎金制度的蘋果日報,今日刊登廣告再度加碼,報酬可高至一百萬。壹傳媒工會發出聲明,擔心極高的報酬或有人會不擇手段製造新聞,甚至出現假新聞以期獲取獎金。工會亦擔心一旦養成用錢買新聞風氣,將令記者正常採訪愈來愈困難。工會要求管理層珍惜報章公信力,以免1998年「陳健康事件」(記者付錢予受訪者召妓拍下「獨家」照片)及付錢向警察買料醜聞的事件,要求即時終止巨額獎金計劃。

【壹傳媒工會 Next Media Trade Union聲明全文】

壹工會對巨額獎金計劃感憂慮

《蘋果》今日刊登廣告,以一百萬元作報酬,徵求讀者提供短片或照片。以現金報酬方式蒐集新聞,在新聞界行之已久,但工會憂慮,當酬金推高至遠超一般人的月入甚至年薪時,就會造成新聞工作者不願看見的現象。

1. 工會初步徵詢過同事意見,他們擔心,為了奪得巨額酬金,有人會不擇手段製造新聞,包括偽造新聞故事、偷拍或非法取得短片及相片,恐怕會引人犯罪,敗壞社會風氣,《蘋果》誤報假新聞的風險亦大大提高。

女權香水廣告—看清楚史上最偉大的搖滾女歌手

大家最近看電視(咁就緊係唔係講緊亞視啦!),有沒有留意到妮坦莉寶雯(Natalie Portman)那個香水廣告?

如果你知道是哪一個廣告,有沒有留意到廣告的配樂,是一首由一把相當沙啞粗糙的女聲演唱、旋律相當粗獷的歌?

那是六十年代的迷幻騷靈天后—珍妮絲賈普林(Janis Joplin)的經典歌曲Piece of my heart。即使你對珍妮絲不熟悉,大概也能從開場那一段結他聽到一種六十年錄音的粗糙及狂野—就更不用說珍妮絲狂放的歌聲了。

兩種截然不同的美

以色列出生的妮坦莉在1993年以12歲之齡演出《這個殺手不太冷》一鳴驚人,彷佛就是個天才演員。之後她一直是美國有名的「學生情人」,私生活也非常檢點。後來她更考入哈佛大學,畢業之後才重新全面投入演藝工作(跟其他一些童星年代就在大銀幕成名但一直往下沉的演員如《海角驚魂》的Juliette Lewis或《鋼琴別戀》的Anna Paquin相比,星途實在有天淵之別),非常關心各種社會政治議題。她漂亮、有才能、聰明、優雅。

【傘下獨媒】雨傘下的赤子之心

回想五個月前的片段,至今依然歷歷在目。早於922罷課始起,獨媒已日夜分派人手進行採訪。雨傘運動啟動前夕,各位前線同事更通宵達旦的留在佔領區,而一眾幕後的編輯們,為獨媒於整個運動期間的資訊傳播上,實在付出了許多精神及心血,亦是不為人知的。記得於群眾首次佔領龍和道不果後,我半夜三點回到獨媒的辦公室,有的同事已在沙發上倒頭大睡,而一位編輯仍望著發光的電腦視窗,面目無光的對我苦笑:「我已經幾日冇番屋企坐係度做嘢。」

因此,我由衷感謝留在辦公室中,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工作的編輯同事們。

雨傘運動期間,我常到旺角。可能在外人看來,旺角給人的印象是周而復始的衝突及口角,以及更多的路線之爭,然而若你細心觀察,總會發掘到不少動人的故事,當中的每一位主角所付出的努力,小至一名中學生獨自拿著掃把義務清潔彌敦道,大至一眾地盤工人以身犯險,走在前線保護學生,他們都不是滿腹經綸的學者,亦不是有遠大理想的學生領袖,他們可能只是每一名平日與你擦身而過,毫不起眼的香港人,但當你去了解他們的背景與參與運動的原因,你會發現,你們唯一共同擁有的,亦是現時香港人最為匱乏的——一份赤子之心。

傘下獨媒:雨傘運動照片/裝置展

【傘下獨媒】攝影師不只是目擊者

攝:Manson Wong

在東北發展示威期間,有人在海富中心附近衝出馬路。警察便移動鐵馬,想攔截這些示威者,於是有人想衝擊,而警察當然便拿出胡椒噴霧,用手撥開示威者的雨衣。當時我撥開了警察的手,然後舉起雙手。

那個年青人當然走開了。不是到生死關頭,正式的新聞從業員並不得參與任何報導的事件。但我們這群既不是正式新聞從業員,亦非示威者的攝影師,在拍攝新聞事件時,參與的界線在哪裡?我們是否真的可以參與?在雨傘運動中,攝影師的角色和崗位是甚麼?當眼見有人被噴胡椒噴霧,攝影師應為他淋水,還是拍攝別人為他淋水?攝影師也是有感覺的,那在某些情況下叫一叫口號又可以嗎?叫口號是一種表態,示威者是認識的,行家也是認識的,在網媒的角度出發的我們,該如何報導雨傘運動?「我的眼睛就是證據」、「我甚麼都不會,只懂拍照」這類說話,說到底,是否真正有助整場運動?

我認為攝影師最後始終逃離不了一個課題:作為一個人,攝影師應懂得思考。這樣,攝影的意圖便出現,亦同時成為拍攝的最基本重心。雨傘運動的攝影角色在那裡?在運動前期的第一個月裡,圖片的供應需求是很大的,瀏覽量很高,但到運動後期便不然。那時候的圖片已具備故事性的論述,譬如金鐘夏愨道留守村民的故事,把「我要真普選」以及「公民提名」這些訴求傳播開去。圖像的需求少了,這反映了甚麼?攝影的價值是甚麼?我們為何需要借圖像去推動這場運動?

巴士線公開投標市民有著數 將軍澳至荃灣巴士線收費比往美孚低

(獨媒特約報導)將軍澳區一直要求設立全日巴士線往來荃灣,運輸署3年前提出以取消692(坑口至中環)作交換,692在2013年11月30日取消後,拖延至今,終於確實在3月28日由九巴開辦將軍澳至荃灣巴士線。路線經招標程序,在競爭下九巴以比標書最低要求頻密的班次,以及比將軍澳前往距離更近的美孚($10.5)及紅磡($9.9)的收費投得,新線290及290A開辦首年只收$9.2。不少網友對班次及收費均感意外,認為是九巴為力保九龍區及將軍澳區市場,在競爭下提出優厚條件。

路線公開投標 乘客受惠

高雄大港開唱2015:台港音樂社運連線

(獨媒特約報導)台灣高雄「大港開唱」音樂節將於3月28及29日舉行,在強勁的台灣本土獨立陣容以外,香港的單位也是夢幻般的焦點。首先有走上抗爭前線的何韻詩,然後有闊別20年重組的傳奇樂隊…Huh?!,本周更宣佈多年未作音樂演出的影帝黃秋生以「最終大魔王」姿態加入陣容,將音樂節的話題性推上高峰。在音樂之外,雨傘運動亦佔重要一環,學民思潮黃之鋒將與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進行對談,活動場內又會展出雨傘運動的照片。

常謂「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一場充滿「港味」的台灣音樂節,體現了兩地社會、樂圈的緊密扣連。事實上近年台灣獨立樂圈多次聲援香港社運,2012年支持反國教,去年合唱《問誰未發聲》、台版《撐起雨傘》(見下),以至今年的大港開唱,背後都有一位在台灣生活多年的香港人在牽線。

民建聯成功爭取區議會討論小販政策 劉佩玉:「遲來的春天」

圖:2014年桂林夜市

(獨媒特約報導)深水埗區議會在3月10日討論由民建聯議員提出的動議,要求保留熟食小販攤檔特色,尋找合適場地讓小販合法經營。民建聯議員劉佩玉指小販經營問題到今日才獲得重視,是「遲來的春天」。然在新年前,同樣由民建聯議員提出的動議,卻令今年新年的桂林夜市消失。

新年前曾指桂林夜市是滲入黑社會的「亂墟」

民建聯劉珮玉在會上發言指,她早前曾在環境及衞生委員會中提出要給予基層小販經營空間,但直到今天的區議會會議,小販經營問題才得到重視和討論,是個「遲來的春天」。然而翻查該動議,「關注」小販經營的內容僅在文件內容首五段中最後一段出現,首四段均為批評桂林夜市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後一段雖表示可幫補基層人士收入,但不忘在同一段指「如此龐大的市集滲入了黑社會活動,淪為無王管的亂墟。」獨媒記者當日亦有出席會議,劉佩玉在會上指「小販擺賣會影響咗小商戶同有志創業既人。」,亦會帶來嘈音問題,甚至傳播病毒。

農業檢討未完成 蕉徑農業區全滅

有發展商最近在古洞南蕉徑農業區有大動作,兩項申請分別興建270幢3層低密度住宅(編號Y/NE-KTS/7),以及一間提供1,200個學位的一條龍國際寄宿學校(編號A/NE-KTS/390),聲稱又要滿足港人房屋及國際學校學位的迫切需求,變相提早終結社會對農業存有任何幻想。兩項發展的申請人,分別為萊特發展有限公司(Rand Development Limited)及Prodigy Education Limited,其中前者的公司董事為禤寶華及羅泰安,不少報導稱二人曾代表恆基、田生收地收樓。

螢幕快照 2015-03-13 上午10.55.04

超市停用保鮮紙發泡膠 終結塑膠危機

香港的三個堆填區即將塞爆,政府卻只懂得花費巨額公帑興建不必要的焚化爐。擴大範圍的膠袋徵費實施在即,我們也要為自己產生的家居垃圾邀付費用。在民間,網絡上已有不少交換物品的群組,鼓勵大家透過交換的形式,將已經不再需要的物品轉交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減少將物品當垃圾棄置。

家具廢物處理得宜,除了需要有政策配合和公民參與,企業的行動亦十分重要。是次聯署的目的,正正是要推動企業用行動去支持減廢。

聯署發起人Megan Tanner是香港土生土長的「洋人」,早年在英國留學,現於香港定居和工作,眼見香港的垃圾危機處理已經刻不容緩,所以發起了網上聯署,要求連鎖超級市場的母公司及持份者擔起社會責任,承諾停止使用不必要的塑膠包裝蔬菜水果等商品,用行動去支持減廢。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塑膠,由食品、清潔用品的塑膠包裝,到汽車、電話、電腦的塑膠零件等,塑膠幾乎無處不在。

根據環保署的資料,香港的家庭塑膠廢料來源,有三份之二是來自膠袋、包裝膠料、膠樽及食物容器。雖然有些塑膠聲稱可循環再造,但從前述數字可見,其實大多數都是被棄置到垃圾堆填區。

Megan認為,塑膠垃圾是個嚴重和影響深遠的問題,而且發泡膠對環境的影響已廣為人知 - 除了不能分解外,也難以回收再用。如果超級市場承諾停用塑膠物料包裝,那麼消費者就可以以此作出負責任的精明選擇,從根本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

關於觀塘搞塗鴉的幾個問題

昨日──以刑事毀壞為由通宵扣查連儂牆粉筆畫少女與通緝撐艾未未的塗鴉少女;剷走Invader數十件馬賽克作品與擦除薄扶林一幅火龍壁畫塗鴉;經常性以「行乞阻街」為由驅逐或拘留街頭表演藝人──今日,卻推出活化觀塘區後巷計劃,投資一百萬元邀請藝術家於十八條後巷創作塗鴉。不知是「今日之我勝於昨日之我」的覺醒,還是想借塗鴉這把刀幹點什麼?

借藝術之名美化社區、改善環境、紓緩擠塞自然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幾個面向需要認真對待:

1) 誰來執行這項計劃?怎樣執行?塗鴉的內容與形式有什麼樣的規限與準則?這些規限與準則又是否會清晰地公開列明?塗鴉的主題與內容有最少限度的規限是可理解的,但要如何在鼓勵創作自由的前提下,避免有關機構作出自我審查或政治審查?誰來篩選塗鴉作品初稿?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09
  •  2410
  •  2411
  •  2412
  • 2413
  •  2414
  •  2415
  •  2416
  •  241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