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WL-212之死:救救海豚,在牠們消失之前

(原圖: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重傷的中華白海豚WL-212(又名Hope)上周被捕捉至海洋公園接受治療,今早被安樂死離世。豚聚一家對WL-212的死表示極度遺憾;遺憾之餘,我們更感憤怒。

在上月發現白海豚後,「救與不救」惹起激烈爭議,全城關注海豚生死,海洋公園及漁護署化身「海豚救星」,出海「營救」海豚,成功捕捉後每天向公眾發佈海豚的最新狀況及照片,登上各大報章重要版面。但事實上,海洋公園和漁護署對中華白海豚的困境一直視若無睹。

受港珠澳大橋等大型基建工程影響,中華白海豚的生境遭到嚴重破壞,過去10年,本港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大減6成,至2013年只餘下約62條。機管局擬建機場第三條跑道,計劃填海650公頃,為本港歷來第二大填海工程,更將進一步摧毀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三跑工程悠關中華白海豚存亡,環諮會去年審議工程環評報告時,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等團體發起「海豚三十」行動,指出報告中的種種謬誤,及對生態所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雖然最後環評報告亦獲通過,三跑工程取得環境許可證,機管局計劃以各種融資方法啟動工程避開立法會監察,但仍有市民上周入稟高等法院,就環評報告提出司法覆核。在這些爭議中,海洋公園和漁護署一直缺席。

中史科課程改革  教育界批課程細節不清晰 執行存困難

(獨媒特約報導)教育局在去年5月成立專責委員會積極推行中史科課程改革,以提高中學生對中史科的興趣,包括以「詳近略遠」教學方式修訂初中中史科,並預計最快在今年九月實施,以及建議加入香港史,刪減內容等。而當局亦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更新中國歷史及世界歷史的課程內容,相關實際內容即將出爐,但各方對課程仍有不同意見,在課程細節問題未解決和執行上存在困難。

「詳近略遠」最具爭議

委員會希望最快可於本年九月正式推行的短期方案「詳近略遠」,以不改動教科書的情況下,將初中中史科目前的三分之二古代史及三分之一現代史的教授比例,調整至約各佔一半,目的為增強學生近現代史基礎,以助銜接高中中史科,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青年交流會?乜唔係「今晚食乜餸」咩?

昨日青年事務委員會邀請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出席青年交流會,在柴灣青年廣場與一眾年青人交流意見,出席者包括身兼主持的委員會主席陳振彬以及委員霍啟剛,以及幸運被抽中的百多名青年參加者。相信不少青年朋友都曾經在網上申請,期望可以與司長直接交流,表達自己對政制改革的意見,一盡自己的公民責任。再者,明知道青年事務委員會有意牽頭,邀請司長與青年來一場鴻門宴,年青一代又豈能不領情、不參加呢?作為青年與政府直接交流的「盛事」,雖然我在抽籤的過程中未獲得參與的機會,但我和不少有心的年青朋友,一早到場碰運氣,相信總有後補的位置可供即場參加,豈知場外的戲碼更有趣。

未抵青年廣場,從興華一期的天橋看到地面一片旗海,不少學民思潮及社民連的旗幟在飄揚,伴隨擴音器的聲音,只見一大班身穿校服的學生及高舉標語的年青人,正在廣場的指定區域抗議,要求參與青年交流會與司長對話。在天橋下的學生一邊大叫「樓貴米貴租金貴、香港青年真閉翳」,「我要真普選」,「我要參加青年交流會」等口號,在天橋上有不少年長的市民都直接參與這次的場外交流。

囍匯的「行貨」羅馬圓拱

重建灣仔利東街囍帖街的項目──囍匯快將完工。最近經過利東街附近可以窺看到新建築的外貌。仿歐陸風情的立面不倫不類固然不在話下,筆者亦不打算對其再踩多一腳。而我感到興趣的,是關於建築風格 (architectural style) 本身的故事:風格本身有甚麼含義?古羅馬的建築元素如何在文藝復興時期被復興起來?他們和後來的民族國家有何關係?以及後來的殖民者如何利用歐式建築作為殖民工具?最後,以這些歐陸建築風格設計的新建築,在香港為什麼如此令人討厭?

羅馬柱的簡史

升級與落區

雨傘運動後期,常常會聽到「升級」與「落區」這兩個關鍵詞。在這段風雨飄搖、形勢緊張、心力交瘁的日子中,要仔細討論這些關乎民主運動長遠走向的概念,自然並不容易。然而,清場迄今,已過了差不多兩個月,我們應有足夠的距離,重新檢視這場影響深遠的佔領運動,尋找能夠有助香港邁向更民主自由的社會生活的經驗和資源。

升級是為了什麼?

佔領期間,要求運動「升級」的聲音反覆出現,意思大概是想透過進一步施壓,希望能迫使政府讓步。當中對「升級」的理解,主要是把它等同一些衝擊或包圍行動,又或是擴大佔領範圍,以至在精神心態上倡議「勇武」,以取代「和平與愛」的原則。然而,這種對行動「升級」的理解,存在3個相關的問題,分別涉及目標、手段和目標與手段之間的聯繫。

一路走來:古洞實習社工 社區營造實踐

星期日趁墟,是鄉村人的生活回憶。這傳統一方面隨時代變遷而消失,一方面卻有人極力去承傳。土盟兩位實習社工Joanne及阿仙,就將消失超過四份一世紀的假日墟市,重現古洞。墟市背後,這兩位社工同學卻而是迎著充滿艱辛的組織工作而上,在去年底開始在古洞進行社區營造(CD)工作,嘗試拉近村民彼此間的距離。

- 由記者到社工 -

港大社工系三年級的Joanne,在出實習時選擇了參與新界東北的組織工作,在古洞聯生區中通過舉辦小組會及活動,嘗試凝聚村民之餘,亦讓村民得知更多有關新界東北及展的資訊:「本以為CD只是出來遊行示威,但落手做才發現比校像中更貼近人。」

另一位港大社工碩士學生阿仙,亦在古洞另一小區煙寮區展開同樣工作。阿仙大學畢業於新聞系,當時她希望通過文字和報導,扭轉當時社會怨聲載道的氛圍,於是投身傳媒工作:「但現實是,文字很難關心社區、很難影響到一個人。機緣巧合下轉行入了社福界,後來更決定再次讀書。」

- 點滴在心頭 -

近年,愈來愈少社工願意投身CD工作,帶領被壓迫者抗爭,自己可能要承受更大後果如被炒或投訴。對Joanne而言,幾個月的CD經歷卻十分難忙和珍貴:「有時很遲才在港大走,趕去古洞開會,平嫂(村民)會煮定飯盒等我,很體貼。」

動保團體聯署:立刻停止以山羊作宣傳的商場活動!

圖:香港動物報

致時代廣場:

立刻停止以山羊作宣傳的商場活動!

本年2月9日,有市民在社交網站上上載照片,當中顯示商場中公開展示山羊讓市民圍觀。商場使用動物作招徠,讓牠在陌生,公開,嘈吵的環境飽受驚嚇,已涉嫌虐待;而現場所見山羊均顯得驚慌,我們對此做法感到極度遺憾,相信也不為廣大市民接受。

我們要求商場馬上停止是項活動,並從速交代:

  1. 山羊從何而來﹖以何種方式運往商場﹖
  2. 活動結束後,商場將如何安置山羊﹖
  3. 山羊處於商場期間,商場有否提供食水和適當的食物﹖如何確保當時的溫度、環境、聲浪等適合山羊停留﹖

我們亦懇切呼籲:

芝大來港搶地收生 破壞歷史古蹟

開辦學費高昂的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課程著稱的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Chicago Booth)(簡稱芝大),早前被新加坡拒租,旋即在教育局的協助下,以低廉租金租入前域多利道扣押中心,即公眾稱為的摩星嶺白屋的三級歷史建築。計劃需大幅改變古蹟的建築,而五楝的建築中,亦有一楝遭拆掉,大量林木被斬伐,整個建築群與摩星嶺被改頭換面,古蹟會被玻璃幕牆包圍,猶如一楝科幻化的商廈,建築的外貎像以元素表為題的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引來長春社等保育團體批評。日前,芝大向城規會申請略為放寬最大的規劃限制,增加16%的地積比,而覆蓋率由25%升至46.4%。

芝大的課程無疑是大生意,2012年收入達2億3千萬美元(18億港元),而淨利潤達1.12億港元,所以在近乎免租情況下,投資3.9億改建摩星嶺白屋實為化算。摩星嶺白屋前身是屬於警方政治部的拘留所,用來監禁政治犯,包括︰六十年代的官至助理警司的華人曾昭科,至1995年,政治部解散才丟空至今。

為何被新加坡放棄呢?

洪思行評《傅聰鋼琴演奏會》

(刊登於《Art Plus》一月號)

傅聰,一個在中國音樂史上相當重要的一個名字,1955年,傅聰參加第五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獲得第三名和「瑪祖卡」獎,是首位在國際性鋼琴比賽中獲獎的中國音樂家。及後,他的琴聲傳遍世界各地,不但名聲日響,技術與藝術修養也不斷提升,令他晉身大師之列。傅聰的演繹、表演風格,以及對藝術的態度,絕對非常值得給觀眾欣賞,讓後輩學習。

2014年,傅聰來港舉辦音樂會,是繼2013年後再次到香江獻技。雖然宣傳品上寫著該晚是全蕭邦音樂會,但拿起場刊才發現當晚的演奏曲目包羅萬有,時代跨度很大,亦不見得全是非常熱門的樂曲,包括舒曼的《C大調阿拉伯式格 Op. 18》、海頓的《g小調奏鳴曲Hob XVI:44》、莫扎特《a小調迴旋曲 K. 511》、貝多芬的《小曲六首 Op. 126》、德布西的《前奏曲六首 》(選自第二冊)、蕭邦的《瑪祖卡三首 Op. 56》及《f小調第四敘事曲 Op. 52》。

說回音樂,傅聰刻意把鋼琴放置在舞台的較後方,據聞這是因為他希望觀眾能更專注於音樂本身,而不是他的雙手,而他又可以與觀眾保持較遠的距離,減少受他們的影響。單是一個簡單的舉動,已見大師對表演和藝術的尊重與認真。

房署繼續跑數  大窩口插針建單棟居屋

(獨媒特約報導)房屋署計劃在大窩口德士古道一幅蚊型地興建一棟高41層、共500伙的居屋,日前在葵青區議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中被多名區議員抨擊沒有做足評估,便搶地建居屋。該區區議員許祺祥不滿當局沒有詳細交代該地段的交通、環境和社區設施的評估,便貿然建屋。民主黨的林立志更直斥房屋署為求跑數,無視正常規劃程序。

自房屋署前職員宿舍拆卸已丟空十多年到現在,房屋署,但該幅0.5公頃地皮中包含一幅斜坡及受渠段包圍,當局預計在2020年落成。民主黨的許祺祥表示,該地面向德士古道天橋,嘈音問題嚴重,而該位置亦做不到隔音屏障。當局去年10月曾作用途諮詢,今年2月結束,當時決定拍板為停車場。他質疑當局是否眼見近期居屋大賣,立刻臨時加碼,搶地建居屋。「你一個月都未夠就提出要改建居屋,真係不能接受!」

區議員批評考慮整體規劃 應考慮優先建公屋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47
  •  2448
  •  2449
  •  2450
  • 2451
  •  2452
  •  2453
  •  2454
  •  245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