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唸書的朋友S,傳來兩篇當地商界和政界關於香港的報導。一篇是企業組團來港考察,一篇是官員來港訪問。他奇怪為何香港沒有人轉載跟進,然後加了一句:新加坡人洞察了香港人的優勢,以及相信高生產力跟輸入外勞無關,不明白為何香港商界要入外勞。於是我翻譯了內容,再整理我們倆的對話。
圖:建議中被縮短兩邊路線兼削班至20分鐘一班的77K線。
九巴與政府自去年開始一唱一和,先以「屯門轉車站」開幕為「轉乘」作宣傳,然後在批准九巴加價前後一同宣傳巴士路線「過時」、「重疊」,意圖將加價歸咎為路線設計問題。接著共同推出一個所屬新概念——「區域重組」,表示將突破過往一條一條路線商討的問題,以地區整體巴士服務作整體,將路線「優化」及「有加有減」,望能減輕阻力。當然,少不了某些友好區議員及媒體不斷作「宣傳」。
北區區議會是「區域重組」的第一試點,昨召開小組會議,有關計劃將於下月13日在區議會表決。細看北區重組方案,其實可以發現九巴藉「區域重組」綁架削減路線與加強服務,又疑採取拉一派打一派的方法,集中削減某一區域的服務,從而獲得區議會內多數地區的支持。細看北區的方案,更可發現其實重組完成後巴士服務是有所削減。運輸署作為巴士公司的監管者,卻「樂見其成」不負責任。
(獨媒特約報導)行政長官梁振英早前宣佈撥一億元予各區議會推行社區建設,各區議會磨拳擦掌,大興土木。其中灣仔區議會建議利用施政報告推出的社區重點項目一億元撥款,於中央圖書館旁邊的摩頓台臨時遊樂場排球場現址興建社區會堂,並計劃在會堂天台重置排球場。有排球愛好者則於網上發起群組,決心保衛摩頓台排球場。他們擔心工程進行期間將有一段長時間無場地使用,以及日後新興建的排球場或由兩個場變為一個場。此外日後重建的假如是室外場的話,則因為接近行車天橋可能引起安全問題,室內場的話則可能面對場租上升。
記者就此向灣仔區議員伍婉婷查詢,她指該區的社區重點項目早前區議會經公眾諮詢,接獲大多數市民表示希望利用該筆撥款興建多元化社區會堂。早前區議會就有關建議在區內尋找個適場地,初步認為摩頓台運動場比較合適。下一步仍需就此建議作可行性研究並邀請公眾人士表達意見。為了確保不會因新設施而失去原來的設備,區議會會爭取於社區會堂天台重置排球場。
波友學生:我們的聲音被忽視
不過,這項建議卻得不到球場使用者的支持。有使用者發起簽名聯署,希望區議會保留摩頓台球場。「排球友」Jovi 認為,香港一直都是「體壇墳場」,社會一直都不支持體育發展,連所剩無幾的排球場都要清拆使人失望。
2000年報章報導李嘉誠言論犯眾憎的報導
李嘉誠旗下的和黃昨日向法庭申請禁制令,要求在長實總部外示威的工人清場,法官指事件不但涉及勞資糾紛,更涉及示威及言論自由,拒絕頒布臨時禁制令,表示要留待下星期五開庭。雖然未知這位法官最終如何裁決,但他昨日的說話值得一讚,因為他明確指出工人享有示威及言論自由等權利。現時香港工人缺乏集體談判權,根本沒有籌碼跟資方談判改善工作條件,如果連示威及言論自由的權利都給剝奪,試問工人跟舊社會的奴隸有多大分別?
李嘉誠討厭言論自由,不自今日始。記得回歸初年,由於臨時立法會推翻回歸前多項涉及市民政治權利和人權的法例(包括僱員的集體談判權),民間有很多批評和不滿的聲音。李嘉誠曾為此公開說香港政治失卻和諧,所以減少在香港投資。
2000年,前立法會議員程介南涉及將作為議員獲得的保密資料交予其公關公司客戶,李嘉誠被記者問及長實是否程介南的公關公司客戶時,他回應稱,如果「別有用心的傳媒及政客大合奏」,他只有減少在香港投資。李嘉誠以撤資威嚇市民及傳媒,惹起公憤,二百多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以「遺憾和憤怒」為題,登報讉責他意圖壓制跟他不同的政見和對他及其財團的批評(見這裡)。
四月廿五日,市建局公佈啟德的樓換樓項目於2013年完成,明年預售樓花,共提供484個單位,但只有2名業主參與,參與率只有0.4%,如果用數學計算可說是0%,堪稱完全失敗,為何參加率如此低?
今早(4月24日),各界支援碼頭罷工後援會一行約二十人,到長江中心七樓接待處要求親手交信給李氏父子,要求和黃高層出面回應罷工工友訴求。
相關內容:
要求承擔企業責任 長江中心「尋人」行動
本短片由 inmediahk.net 製作,以 Creative Commons「共享創意」授權 - 引用出處及非商業性。公民獨立影像製作,需要大家的支持,請捐款支持「獨立媒體(香港)」 http://inmediahk.org/support-us/ 。
圖片說明:四月十四日在上村球隊上演的非洲人足球大戰,有職業水準。
聚居八鄉錦田 望融入社區
上村球賽團結在港非洲人
四月十四日星期日,八鄉上村球場舉行了兩場別開生面的「非洲團結盃」足球賽。參與的朋友來自尼日利亞、加納、剛果、摩洛哥、喀麥隆、索馬里和馬達加斯加等多個非洲國家,當中有在港踢足球的職業球員、商人,也有正在尋求政治庇護的難民。為數千多二千人的在港非洲人群體,因緣際會選擇了八鄉錦田作為生活、謀生和社交的核心。不同的生活習慣曾經引來本地鄰居反感,近兩年由在港尼日利亞人牽頭,成立「橫台山Akunne非洲人協會」,又得到八鄉警署義務教授廣東話,為協助非洲人融入社區共同出力。
非洲人是繼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印度人後,最新落戶八鄉錦田的少數族裔。來自尼日利亞的ATHENS在錦田居住超過十年,在區內租用貨倉地從事汽車出口生意。他說首先來到八鄉錦田的是尼日利亞人,通常是來自東尼日利亞,信奉基督教的IGBO族。久而久之,這區成了非洲人的聯絡點,無論是尼日利亞人,以及來自其他非洲國家,到香港後都是先來八鄉錦田落腳。橫台山羅屋村被在港非洲人稱為小尼日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