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除獲法援的長毛外,請DQ三子認真考慮放棄上訴,直接重選返回立法會

高等法院於7月14法國國慶日頒令四位議員失去資格,我們作為民主派人士固然感到十分憤怒。但我們懇請四位議員除獲得法援的長毛外,認真考慮放棄上訴,直接重選進入立法會,原因有五:

1. 上訴的法律程序需時過長,變相吞噬人民藉議員監察政府的時間
2. 當英式法律被迫成為大陸法橫冠冕堂皇的管治利器,上訴負的法律風險已然過大,猶如將各人的頭置於斷頭臺下,任由宰割
3. 上訴所需的訟費及不能重選的個人風險更龐大,不應強求任何人「為顧全大局」而進行到底
4. 守謢公義能有多少基金?民間力量若過度消費在無必要的法律程序上,定必難以為繼
5. 同樣,民主律師的力量在處理DQ案上亦已耗費太多。

反釋法遊行被捕者:不要放棄 放下門戶之見團結抗爭

社民連成員陳文威

(獨媒特約報導)去年11月6日反釋法遊行期間,香港眾志、工黨、社民連、大專政關呼籲示威者繼續遊行至中聯辦,與警方爆發衝突。警方事後上門拘捕9人,控告他們參與非法集結等7項罪名。當日雖與梁頌恆、游蕙禎政見不同,卻依然挺身而出,被補者表示釋法是眾人之事,不能因為政見不同就不站出來,希望未來市民一起團結抗爭。

陳文威:在政治檢控前不要犬儒

社民連成員陳文威被控兩項非法集結罪,他指當日不論政見,梁游正受政治打壓,加上當時預計政權想先試水溫,測試民眾對釋法的反應,再作下一步行動,所以堅持出來反抗。

時至今日總共有6名議員被DQ,不少人感到灰心,但陳文威呼籲要「頂住」,「在政治檢控前我哋唔好犬儒。」他所指的「不要犬儒」有三方面,第一是對抗社會犬儒的氣氛;第二是不能因害怕再被DQ而放棄補選,現時政黨要籌款以繼續日常運作,工作不能停頓;第三,不能不反抗政治打壓,市民不要因梁游是本土派、或與6名議員的政見不同,就覺得政府不是在打壓他們。

【佔旺清場】4警出庭作供 承認警方草圖欠準確

(資料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旺角清場刑事藐視法庭案續審,控方今日(7月21日)傳召4名證人出庭作供,包括現場指揮總督察林志源、行動處特別任務組曾姓高級警員、徐姓高級督察,以及談判小組張健斌督察。控方代表資深大律師杜淦堃預計下星期底完成傳召所有控方證人。

總督察林志源繼續應傳召出庭,辯方代表資深大律師駱應淦播放當日由警方拍攝的片段,要求林從片段中辨認出兩名答辯人郭陽煜及熊卓倫。林表示當時情況混亂,無法分辦示威者的身份,而片段亦不能清晰顯示兩人樣貌,無法回答問題。法官陳慶偉認同林的說法,指片段可見現場情況紛亂,無法辨認在場人士身份實屬合理。

控方另一名證人、負責畫製現場清除障礙物草圖的曾姓高級警員出庭作供。辯方代表大律師余卓穎追問,草圖是否準確描畫現場所有障礙物。曾認同草圖非最準確,因障礙物位置隨時間有所變動。余問及對「障礙物」的定義,曾稱視綁在一起的木框、鐵馬等難以拆除之物體為「障礙物」。辯方質疑,帳篷、橫額和其他垃圾、雜物等,應屬於障礙物,曾表示認同,但指當時無特別留意這一類障礙物的位置。辯方又詢問曾是否清楚草圖準確的重要性,曾回答,若知道草圖會用作證供,會將其畫得更仔細。

反釋法遊行案9人提堂 呼籲市民繼續抗爭反DQ

(獨媒特約報導)民陣去11月6日舉行反人大釋法遊行,期間4,000人響應香港眾志、工黨、社民連、大專政關呼籲,到達終點後繼續遊行至中聯辦,在中聯辦門外與警方爆發衝突。警方今年4月上門拘捕社民連主席吳文遠、香港眾志常委林朗彥、林淳軒等9人,控告他們煽動他人在公眾地方作出擾亂秩序行為、參與非法集結等共7項罪名。案件今日(7月26日)下午2時半於東區裁判法院提堂,9人否認全部控罪。主任裁判官錢禮宣佈於8月23日下午2時半於西九龍裁判法院進行審前覆核。吳文遠呼籲市民繼續抗爭,捐款支持被DQ議員。

香港眾志、工黨、社民連、大專政關、嶺大學生會到場聲援,吳文遠表示到現時人大都沒有撤回釋法,政府亦肆意用法律打壓示威者。他呼籲市民用行動反對DQ,又指有議員被DQ的政黨面對龐大財政壓力,「要起碼頂到補選」,希望市民月捐支持。

林朗彥指6名議員被DQ,證明當日反對釋法的重要性,希望社會不會對面臨監禁的示威者和被DQ的議員置諸不理,又指抗爭不會因為政治打壓而停止。大專政關成員葉志洐希望投票給6位議員的選民相信自己當日投下的一票,日後繼續支持被DQ的議員。眾人進入法院前高呼「反對人大釋法」、「民選議席、不容剝奪」等口號。

9人否認控罪 案件8月23日審前覆核

不如我哋去選學生會?

(獨媒特約報導)「廢」、「頹」、「整圖差」、「無作為」,以上這些是參與「校園民主工作坊」的中學生,對所屬學校的學生會的評價。這個暑假,他們雲集「教育實驗學社」,參與這個籌備了5個月的工作坊,希望把所學到的帶回自己的中學學生會,改變現況。

「教育實驗學社」(下稱學社)由前學民思潮成員與關心教育發展的學生創辦,希望以學生作為主體革新教育。在他們的成立宣言中,有這麽一句:「學生時代是成長最急劇的時候,我們必須敏於深遠影響著我們的事情,才能真正的命運自主。」

學社位於一坐工廠大廈內,單位約有300呎,小小的空間裡,成員們認真地為工作坊作準備,偶爾夾雜一輪打罵或調侃。還未開始,成員吳皚純(Ocean)透露了籌備過程緊張,「這個活動的其中一個挑戰是,參與者的背景很 diverse,有的從未選過學生會,有的已有不少政治參與的經驗。」如何不讓任何一方主導討論,使大家都能暢所欲言,促進交流,在 Ocean 眼中是十分重要的。

黃碧雲動議縮短表決鐘聲前後 發生咩事?

圖:進入第四節會議前,民主派議員商討對策

立法會財委會本年度最後一次會議在爭議聲中結束,事後焦點之一,是民主黨黃碧雲要求將表決鐘聲由5分鐘縮減至1分鐘,遭部份網民質疑,黃碧雲當日及事後回應是因為有大量臨時動議,擔憂36億教育新資源無法順利通過。

20157986_10155536092244889_8333469784544192314_o

必要的憤怒

或許這裡的人仍然需要更多時間學習,學習表達一種憤怒的正確方式,在規條比公義重要,禮貌比良知更有價值,表像比真相更深得人心的社會。或許這裡的人需要更多時間相信,憤怒不但是應該而且是必須的存在。

這個城巿或許從來都是一種想像的存在,不同的價值觀爭奪的地方,因為它不斷在消失,所以這裡的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渴望去抓緊它,唯有在試圖努力抓住的時候會發現難以掌握。

但這些都不是被任由踐踏的理由。

立法會應該是一個可以討論和否決的地方,但現在議員只能被催趕盡快通過撥款。

民眾的選票應該是有效的,但有更高的權威把議員的資格取消,可能還要追討他們過去多月的薪津。

反抗的年輕人一個又一個被抓進牢裡,反對的組織被一個又個瓦解力量。

法治才是這個城巿真正的邊界,不被入侵的方法,唯有是用一切力量守著這邊界。

這裡愈來愈沉寂,並不是因為冷漠,相反,是憤怒和震驚,無法表達和反應,只能積聚在肝裡,慢慢成了一種癌症。

對抗荒謬的方法,或許並非一再指出其荒謬(因為,當荒謬成了一種合法的存在,它就會硬化成常態),而是,一再指出,反覆說出,那些漸漸消失的常理,合理和道理。即使他們每天都會有一百次把錯誤說成是對,我對自己說,但你心裡要知道,黑和白是不同的顏色。

【佔旺清場】警察承認示威者離開現場有困難  行動或超出禁制令範圍

林志源

(獨媒特約報導)佔旺清場案今早續審,控方今天繼續傳召總督察林志源及另一總督察林景昇作供。林志源承認當日示威者離開現場有困難,口頭警告中亦沒有解釋合法代理人的身份,示威者或由始至終都不了解代理人的身份,而且在警告期間亦沒有任何執達主任或代理人在場。林景昇於盤問中則承認,警方當日的行動區域或有超過法庭頒佈的禁制令範圍,但對於辯方資深大律師潘熙對於當日警方行動當日分工的盤問,他則一概表示不在其職責之中。

2017-07-18 05.30.39

馮敬恩擾亂秩序罪成  裁判官:控罪嚴重,判監機會高

資料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前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馮敬恩去年初因衝擊校委會,被控刑事損壞、企圖強行進入及刑事恐嚇、在公眾地方作出擾亂秩序的行為兩項交替控罪,前副會長李峰琦則被控抗拒或阻礙公職人員執行公務,案件今早於西九龍裁判法院宣判。馮敬恩的刑事恐嚇罪不成立,但交替控罪公眾地方作出擾亂秩序行為罪成立,而他早前已承認刑事損毀及企圖強行進入罪,李峯琦亦被裁定阻礙公職人員執行職務罪成立。裁判官高偉雄清楚說明二人判監機會高,將索取兩人的背景和社會服務令報告,並會索取馮的醫療報告;案件押後至9月21日判刑。李峰琦准以500港元保釋,馮敬恩則以1萬港元保釋,期間不得離港,馮敬恩則獲准可於9月4日至10日離境,到台處理入學事宜。

劉曉波頭七全球悼念  支聯會添馬公園舉行追思會

(獨媒特約報導)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劉曉波上週四離世, 全球發起公祭,支聯會昨晚八點在金鐘添馬公園舉行劉曉波「頭七」追思會,有近500人出席,現場提供弔唁冊供市民填寫,又安排市民到劉曉波肖象前獻上白花。

_DSC6682

在追思會開始時,大會先播放劉曉波的生平片段,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呼籲大眾繼續關注劉霞的去向,支聯會日後會繼續支援劉霞及劉曉波弟弟劉暉,要求中共停止監控他們兩人。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