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政府搞劏房是飲鴆止渴

題為編輯所擬。

一直以來,劏房被視為「非法改建」的代名詞,政府無能,未能滿足窮人的住屋需求,將窮人擠壓至私樓,才出現「劏房」。

過去半世紀,香港窮人房屋住屋,一直未消失過,像風土病般一直存在,衹是存在的形態有別,先了非法寮屋、木屋區、鐵皮屋,其後是天台屋、板間房、籠屋、床位,以至近年的「劏房」,全屬香港的恥辱。

英國人為了解決寮屋等諸多房屋問題,將新界寮屋合化法,大力建造新市填,市區則興建徙置區、臨屋,其後有公屋。

英國人處理房屋問題,都是由政府全力主導,不會依賴私人市場,對私樓市場不予維護和同情,公有公、私有私,這是政府權威。

林鄭政府無恥,利用私人唐樓建造「劏房」,其一是令唐樓變成有市場,樓價趨升,造成漣漪效應。其二是將原屬違法的改建合法化,衹許州官放火。其三是永續不合理的「劏房」現象,逃避面對窮人合理住屋需要,飲鴆止渴。

其實,唐樓業主出租,必定以市價提供,像何喜華的「一劏四」為例,也要花十多萬元進行裝修間隔,世上不會有免費午餐,要求市民做善長仁翁,何喜華得到有人捐出十多萬,才成功「一劏四」,這不是錢嗎?如果政府實施「劏房」正規化,又用庫房給予支助,根本就等於以公帑為私樓托市,結果是私樓有價,令房屋需求更難處理。

【跟蹤與恐嚇】吳文遠:法律之內警方做,法律之外黑社會做

(獨媒特約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期間,社民連多名成員遭遇疑似黑社會滋擾、跟蹤,示威的道具棺材也遭暴徒當街破壞。作為社民連主席的吳文遠亦同遭跟蹤,「警方和黑社會動員來跟蹤我們的人,每邊都差不多過百人,其實是一個需要協調配合,並投放許多資源才能做到的事。但只是針對我們一個政黨約十個主要成員。」

2012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港時,參與示威被控的吳文遠指,只要有國家領導人來港,警方必定大為緊張,甚至會派人跟蹤。今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規格」更高。吳文遠稱在七一前的大約一星期,已聞說有社運人士「收到不同形式的警察來電,打探風聲,甚至有所謂的中間人,勸籲說『唔好搞咁多啦,今次危險』」。

黑社會人士的出現,則在黑紫荊行動之後。

【傳媒評論】跨性別人士大圍站墮橋案 四大報導手法惹質疑

撰文:wm、py(G點電視實習生)
編輯:Mo

原文刊於G點電視網站

近日,霍姓跨性別人士從大圍月台天橋高處墮下死亡的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事件發生之後,多間媒體為此作出突發及事後綜合報導。公共場所高處墮下以及當事人的背景引來讀者很大迴響,然而,報導手法卻招來不少抨擊。筆者分析各大報章的報導內容後,歸納出四大不專業的報導手法,望有關傳媒引以為鑑。

不尊重事主對自身性別認同的意願

事發後,不少網上報章引用「男子」、「仔」等字眼稱呼事主,像01新聞引述事主好友於臉書留言時,更在女性的稱呼上加上括號「希望「她」能安息」。此等字眼不但間接表現出對事主自覺是女性性別認同意願的質疑,更是背離跨性別人士及事主的訴求和損害他們的尊嚴。


01新網在女性的稱呼上加上括號「希望「她」能安息」

跨性別者輕生報導掀爭議 梁詠恩:跨性別不是病 媒體欠尊重成幫兇

(攝:Alex Leung)

(獨媒特約報導)前日一名跨性別女性在大圍港鐵站跳橋輕生,經搶救後不治。《香港01》報導事件,將死者稱作男子,指她有「性別認同障礙」,不堪壓力而輕生,又訪問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會長邱貴生,指性別認同障礙是與生俱來,應尋求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協助。報導一出引起爭議,有人批評《香港01》不尊重死者,將跨性別描述成一種病。

跨性別資源中心主席梁詠恩指,《香港01》對跨性別人士的不理解、不尊重,是將跨性別人士推上絕路的幫兇。她指,跨性別人士在社會上面對很多困難,常因社會不理解而感到困擾,她要求《香港01》就報導內容道歉,亦希望事件讓政府和社會正視跨性別人士的需要。中大性別研究博士、傷殘女性主義民間學者黃彩鳳亦指,跨性別認同並不是精神病,媒體不應將兩者劃上等號,將跨性別人土污名化。

跨性別非精神病 社會壓力是元凶

梁詠恩本身亦是跨性別人士,她批評《香港01》的報導傷害跨性別群體。梁指《香港01》明知死者認為自己是女性,報導內亦指死者不願被稱為「易服男」,因為難以融入社會而感到痛苦,卻仍然報導死者為「身穿女裝的X姓男子」,做法極不尊重,亦是對跨性別人士的二度傷害。

中華白海豚剩47條 破紀錄最低 團體發起聯署倡擴保育範圍

(獨媒特約報導)自港珠澳大橋以及機場三跑道工程展開後,中華白海豚生境大受威脅,據漁護署統計,2016/17年度大嶼山水域只錄等47條中華白海豚出沒,更是連續兩年絕跡大嶼山東北面海域。

政府上月公佈《可持續大嶼藍圖》,聲稱平衡發展與保育,北大嶼及東大嶼都會將發展經濟、房屋及娛樂,南大嶼則作保育及可持續休閒康樂用途。然而,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批評,《藍圖》提出設立的4個海岸公園均屬補償措施,不足以保護海豚。學會倡議更改途經西南大嶼海域的高速船航道,長遠應連結大嶼山北至西南所有海岸公園。學會呼籲市民參加聯署,要求土木工程拓展署重新審視《藍圖》中保護白海豚的措施,以及採納學會的建議。

馬會擬縮減彭福公園寵物區 增設收費策騎小馬區

圖片來源:Google Map

(獨媒特約報導)以私人遊樂場地契約及優惠地價獲批土地的香港賽馬會沙田馬場,中央的彭福公園按最新契約每週須開放60小時予公眾使用。根據2015年最新契約,馬會擬重整彭福公園設施,包括大幅縮減現時開放予寵物的面積達一半,增設「小馬與馬術主題區」,其中策騎小馬活動將會收費。


圖片來源:馬會

佔旺案續審 4人認罪求情 代表律師:他們是工廠中最低層的工人

(資料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佔旺清場案今早續審,20人被控藐視法庭罪。上星期法庭先處理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學聯前副秘書長岑敖暉等7名被告認罪求情,以及另外9名否認控罪的被告,包括社民連副主席黃浩銘、秘書長陳寶瑩的抗辯,今日再處理另外4名被告的認罪求情,包括馬寶鈞、黃麗蘊、楊浩華和張啟昕。代表4人的資深大律師麥高義在庭上指,他們均無意挑戰法庭,並沒有使用暴力,希望法庭能以罰款代替監禁。

律師:望以罰款或緩刑代替監禁

麥高義表示4人都對法庭深表歉意,並指他們均沒有擔任任何主導角色,沒有任何意圖去挑戰法庭或法律的指示,把4人描述為「工廠中最低層的工人」。法官陳慶偉指4人於被捕時曾作出反抗,但麥高義表示當時環境擠迫,移動有困難,4人被捕時曾作出掙扎, 但強調並沒有主動參與或涉及任何暴力的行為。麥更形容黃麗蘊於被捕時高舉雙手,表達「我投降」的訊息,而4人不了解違反禁制令等於不尊重法庭,只希望透過行動對抗北京、香港政府或警方。

沙田居民守護城門河 遊行反對休憩地改建私樓

(獨媒特約報導)恒隆地產向城規會申請將沙田城門河畔香港聖經研習中心地段,由現時的休憩用地改為住宅用途,興建2幢33層高私人住宅大樓。不少居民擔心城門河景觀及環境遭受破壞,早前多次發起街站,聯署去信城規會反對。守護城門河行動組、沙田一隅及居民昨日(7月9日)會發起「反改劃護城河」遊行,要求城規會否決改建申請。

逾百人手持綠色絲帶和氣球,由聖經研習中心出發,圍繞城門河一圈遊行。隊伍回到聖經研習中心時,把絲帶及氣球掛上大門鐵閘,表示要求還居民綠化環境。

DSC03230

【跟蹤與恐嚇】陳文威:不求憐憫  期望更多人頂住

(獨媒特約報導)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期間,多名社民連成員疑被黑社會跟蹤,陳文威是其中之一。

陳文威是其中26名「黑紫荊行動」被捕者之一,他被拘留了30小時後,在6月30日的凌晨獲保釋。同日下午,他正欲從深水埗住處前往金鐘出席聲援被捕人士的記者會,一到了樓下,便察覺到有兩名男子監視著他。「他們肆無忌憚地影你相,不怕被你知。」陳文威感到不妥,便登上的士打算離開。可是兩名男子即上前攔阻的士,並拍下的士車牌,使司機十分驚慌。陳文威無奈要下車,並使用Facebook 直播功能反拍兩名男子。

從影片中可看到,他湊前追問其中一男子「點解你影我相?」,該男子遂回應「你邊位,我點解要影你」,又呼喝「你邊隻眼見到我影你呀!」然後畫面立即劇烈震動、覆倒,並結束。陳文威憶述當時被男子打了接近廿拳,手機亦被搶去,至今仍未尋獲,他及後自行到明愛醫院驗傷

【跟蹤與恐嚇】關兆宏:只擔心反抗力量不夠大

(獨媒特約報導)社民連、香港眾志、人民力量和大專政關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前(6月28日),發起「佔領金紫荊」行動,揭破繁榮假象,並要求撤回八三一框架、落實真普選、釋放劉曉波。

26名行動者被捕,在等待他們保釋期間,部份社民連成員已開始被不明來歷的人跟蹤,關兆宏是其中一個被跟蹤的社民連成員。

「佔領金紫荊」行動翌日(6月29日),關兆宏乘地鐵前往金鐘立法會工作。正當他步出金鐘港鐵站時,看到一名戴著耳機的白衫男子在海富中心站著。他拐個彎後,看到不遠處另一男子與這白衫男子有眼神交流。那一刻,關兆宏知道自己被跟蹤了。

那天他約了一位朋友來立法會商討傳訊工作。道別前,他們在立法會大樓外吸煙及閒聊一會。關兆宏當時已發覺附近有不少穿著黑色背心外套的警員監視著他們。朋友離開後不久,他感到情況不妙,便立即電話聯絡朋友,不出所料,朋友正被數名警員包圍及搜身。

其後關兆宏離開立法會大樓後,被六名警員截停,指他身上藏有武器,要求搜身。結果警員從他身上沒有找到任何武器,卻不願立即放行。經一輪擾攘,警員從上頭收到指令後才肯讓他離開。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2025
  •  2026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