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專題:階級主體的重生
文/潘毅(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教授)
前言
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中國不但成為世界工廠,也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創富中心。中國的生產方式與社會關係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與此同時,一個世界上最龐大的新工人階級正在默默地形成。在遍佈全國的大大小小的城市,有千千萬萬的農民工,他們建設了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和深圳這樣讓世界矚目的國際都市,創造了今天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讓很多中國人可以陶醉在大國崛起的夢幻中。
當我們陶醉於光鮮的城市面貌,嘆服於資本改變世界的魔力時,我們卻遭遇上這樣一群人:在林林總總的工廠中重複著忍耐、麻木、憤怒、離開的一次又一次的迴圈,漂泊於城市與農村之間的新工人。在以自殺式地反抗之余,富士康蘋果生產線的工人寫過一首名為《在這裡》詩,他們用呐喊的方式表達了工人的迷茫與不滿。
流水線帶走的不僅僅是K93
還帶走了我們的青春
泡棉襯托著完美的蘋果/卻襯托不出我們的明天
掃描器喊出了每一聲OK
卻喊不出我們內心的FAIL/24小時耀眼的燈光照亮了5S
也照混了我們的白天黑夜
千萬次的重複動作打造了完美機台
也挑戰著疼痛而又麻木的肩
每一顆螺絲努力的旋轉
卻轉不出我們想要的未來
——《在這裡》富士康工人仁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