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說香港Facebook的認知框架,只剩下打壓言論自由、仇富/仇特權、地產霸權及官商勾結,也不為過。誠然,網民不止一次指控天文台的惡劣天氣預警受上級部門,即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影響,例如遲遲不發出八號風球,或者在臨下班前才宣佈市民應提早回家,為保住商界利益,不惜犧牲市民生命安全。不過,那種不滿遠不及今次鮎魚襲港。網民把事件看成「李氏力場VS超強颱風」和「李氏力場VS天文台自主性」。當中,不少留言也揶揄李嘉誠不容打工仔放一天假,例如:「李嘉誠:打乜風呀,你番左工味?……為保持香港的競爭力,香港人一定要勤力D,絕不可以讓颱風阻礙大家上班上學 !」,甚至李氏力場大得連超強颱風也「彈走」,從此只有三號風球:「香港以後都唔會掛8號波 」。
楊匡今日出庭應訊,右為另一青台主持阿橙。相片由Florence提供。
青台主持楊匡於6月9日中聯辦外抗議,要求釋放譚作人,被控阻差辦公和襲警,完成三天審訊後,前者罪名不成立而後者成立,被判即時入獄十四天,暫時留押於荔枝角收押所,楊匡隨即斷食三天,現時亦另外有四人獄外同步斷食,包括阿橙、Florence、Stanley Ho和Steven Cheng,楊高呼要抗議政治打壓,並希望各界繼續關注豆腐渣工程。東區法院裁判官梁榮忠於判案時語出驚人,說要將監牢關門聲去警惕示威者,並請去反省自己,示威過程是否恰當,是否讓示威者濫用示威權利!
圖:左為今年六月五日的《明報》,右為今年九月號的《中大校友》校園神像專輯。
中大校友一直以來,都會收到一本由校友事務處的官方刊物《中大校友》,在今期九月號中,《中大校友》的專題是關於新民主女神像。今年五月中,新民主女神像曾在時代廣場展覽時被食環署及警方聯合行動沒收,後來中大學生會表示會接收女神,中大校方以「政治中立」為由,拒絕新民主女神像入中大,引起市民震動。中大學生會召開記者會 ( 梁文道亦出席發言回應「政治中立」論 ),表示一定會將女神運入中大。六月四日晚,逾2000名市民到中大護送民主女神像。
在《中大校友》這個專題中,對於敏感之處自然輕輕帶過。編輯採取的方針,是「你有你道理,我有我道理」的犬儒式的通識方法。其中一位接受訪問的校友張耀良大律師 ( 79祟基哲學 ),其批評的意見因為被編輯刪減「河蟹」掉,憤而要求《中大校友》刪去全段訪問。(較有質素的討論,可見《何慶基:要擺民主女神,但不是這個》)
從網絡社群的反應看,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真乃一件大事。首先在是揭曉之前,不少社運青年、傾向抗爭的文化界人士,紛紛將劉曉波換作頭像,更有網友呼喚動用念力,望助劉曉波獲獎。消息一揭曉,許多人包括八方,fb即遭瘋狂洗版,「開酒!」等歡慶聲此起彼落,與twitter上反應一致,至於設有人肉查機制的新浪微博,版面接近癱瘓,所有頭像無法顯示,甚至有審查人員發出「刪到手軟,飯都沒得吃」的哀鳴。
在歡慶當中,自然有社運人士表示異議、無法分享興奮;八方將異議論點粗略整理如下(以下論點亦由苦勞網孫窮理的報導文章涵蓋):
1. 針對劉曉波提出「零八憲章」中,倡議私有產權等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論點,表示保留甚至反對;
中譯《倫敦書評》2010年10月21日。Vol. 32, No. 20。頁8-9。
Richard McGregor, The Party: The Secret World of China’s Communist Rulers. Allen Lane, 302 pp, £25.00, June 2010, ISBN 978 1 84614 173 7.
評論施政報告的重點,由討論「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能否幫市民儲首期置業,轉移到價值百億的關愛基金。似乎輿論感興趣的,除了是運作細則,以及哪位富豪捐多少億之外,更是疑慮把關人和執行部門會否另有意圖。
慈善恐成助選經費?
關愛基金由政務司司長唐英年領導運作,由民政事務局處理。議員和學者隨即質疑基金會否變成政治捐獻。理工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暨正言匯社社長張超雄擔心商界會藉捐獻支持唐英年。此外,民政事務局一向跟地區社團和區議員關係密切,筆者不少朋友已說自從曾德成上任局長後,民政署特別對親建制的團體撥款申請「手鬆」,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國柱擔心基金或會成為議會選舉的拉票途徑,扭曲原意。他建議基金應交給勞工及福利局負責。就算不談官場秘史,社聯主席陳智思認為基金只是「救災」式撥款,也未能消減民眾仇富情緒。他又擔心富豪捐出上億善款基金後,減少捐獻給一般社會服務團體,影響團體善款收入。
富商那五十億是如何來的?
筆者同意他們的憂慮,但我更憂慮的,是為何大眾少有疑問設立基金的決定。打從今年起,筆者聽到一些基金的名字,例如成立數年的百仁基金、田北俊早期稱構思的扶貧基金、剛成立的兒童發展配對基金,連同響噹噹的「集思公益」和施政報告提出的關愛基金。富豪及其後代義不容辭擲下千金注資,洗脫──縱使他們否認──為富不仁的形象。
(刊今日《信報》「文化評論」版)
月前社運朋友在facebook上傳來田生地產在何文田一帶的併購banner,驚嚇成份令人嘩然。雖經網絡流傳及傳媒報道後,若干地段的「覆蓋程度」已略有收斂,但以拉橫額作為一種迫遷收樓手段,本質不變。價廉物美、對生態有害的banner 膠產品(本文簡稱「笨膠」,泛指由橫額到易拉架等以電腦輸出技術印製成的宣傳品),在十年八載間先後成為廣告以至社運界恩物。如果說紅白藍代表的是多勞多得、人人平等的香港精神;那麼這種題材不限、尺寸任揀的笨膠所見證的,則是寸金尺土的城市空間,無論平面立面都寸土必爭。
視覺恐嚇
(第八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影片《阿賀河上的日子》的影評,影片放映:日期: 17/10/2010星期日| 時間:7:30pm| 地點: 鯉魚門榕樹頭, 地圖請去http://smff2010.wordpress.com/)
寫在前面
為了寫一點關於《阿賀河上的生活》一片的介紹,又再翻看了一次該片,重拾起幾年前初看此片時的激動的感覺--就是那種,當你看到一個真、善、美的結晶,當你見到有人通過一個藝術創作的過程,將不同的人的生命連起來了,「我」將不再只是「我」的那種觸動。
現今導演佐藤真已自殺過身,才思想起當年好像未有清楚向他表達這齣影片為我所帶來的觸動,也有一些問題未好好請教過他。現在,短時間內要寫介紹猶恐力有不逮,唯恐影片在我筆下降了格。搪塞地說,豐富的作品往往難以介紹,故下文也只能觸及影片的幾個側影。因此,還是由衷希望各位還是親自來到鯉魚門觀看此片,直接在自然環境中感受這電影吧--雖說是宣傳話,但也實在是由衷之言啊。
隱隱作痛的、深遠的傷口--水銀中毒事件
1971年暑假,我小學畢業去新蒲崗一間玩具廠做暑期工。
工廠是流水作業,我們做一種叫碌軌的工作。教我們的組長叫鳳萍。她人很好,很有笑容,快手快腳,常常一邊做一邊跟我們聊天。當時年少的我們社會關係狹窄,只有家人師長同學,在工廠,我們多了一班工友。輕輕體會成長和獨立的奧妙。
工友比我們年長,但對暑期工很親切。特別是鳳萍,她是廠內的靈魂人物,誰人有問題都去找她。她也義不容辭,事事挺身而出。我們在她帶領下,過了一個既賺到錢又歡樂的暑假。也感受了工廠生活正面和積極的部份。
升中了,我們重投校園。鳳萍繼續在廠內穿花蝴蝶……離開的時候,大家都依依不捨。沒什麼利害關係,這一段樸素的感情,令大家感覺非常良好。我記得,鳳萍還叮囑我們寫信給她。那個年代的工廠生活,真沒有什麼血汗的感覺。反而是廠內互相幫忙的氣氛,令我覺得工友好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