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 Basel提前在三月席捲到來,引發香港上演一場藝術生態文化戰。畫廊紛紛爭相在三月策展,展示自身最富市場競爭力的「拿手好戲」。期望在這個因Basel而來的全球指標性收藏家、藝術品買家與投資者聚集香港的時刻,賣多幾件作品,吸納多點資金。「伙炭」也不例外,把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撞向Basel,推出藝術家專題導賞團,以拼個你死我活的聲勢正面追擊。在我看來,這更像是一場──由全球性藝術文化霸權的藝博會在本地呈獻的───以中環價值為主導的威權商品藝術與本土邊緣弱勢藝術的戰爭。
我們正好趁這個機會,來觀察一下香港的藝術生態的現況,並以大膽的狂想猜測它可能的未來發展動向。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種角度來觀看這場戰事:一、經濟上的影響;二、社會上的影響;三、對本土藝術文化生態的影響。
攝:Manson Wong
對一個罷課開始便積極投入整場雨傘運動的大學生如我,2014年好像只有三個月,其他時間的記憶都有點模糊。而「學聯」二字,大概是這段記憶裡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關鍵詞。眼看著這陣子沒完沒了對這組織的否定及攻擊,我很想分享一下我眼中的學聯。在我的視角,學聯從來都不只存在於電視機、hehe團、或所謂大台。很多鎂光燈外的學聯成員及義工,包括各院校代表團及罷委成員,都存在於佔領區的每個角落。
金鐘佔領區裡你可能見過一個一臉疲態卻依然溫文的女孩。她奔走於各物資站、救護站間,埋首於不同大小的棕色箱子中,為不同群組提供物資及運輸上的協助。佔領運動較平靜的時期,她甚至寧願放棄參與學聯成員間少有的聚餐放放風,也不願把與各物資站救護站的溝通和與他們的安排推遲。對,這弱不禁風的女孩正是學聯的一人物資團隊的負責人。
每當我客串叉電站義工時,中午左右都會遇到一個睡眼惺忪、穿著freedom now tee的大男孩來取回他的啡色皮套電話。這高大又經常一臉靦碘的男孩每夜都帶著各院校的學生及義工走進佔領區的每個角落,與不同的留守者交談,了解群眾對運動方向及學聯決策的想法,為常委會內的討論提供民意參考。這需要「厚臉皮」地接觸不同人的工作偏偏落在一個因小事就會臉紅的大男孩身上,但他依然每夜默默地在佔領區中尋找下一個傾談的對象。
攝:Manson Wong
特首梁振英上周終於開腔回應他三年前承諾解決而未解決,於今越演越烈的陸客矛盾,正式承認「由於旅客人數增加對香港市民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壓力,所以特區政府是關注這件事。....我們會繼續與中央商討有沒有收緊現行政策的空間,使得內地旅客來香港的自然增長趨勢能夠受到控制。」可惜單從這一段聲明,便可看清特區政府既不掌握問題核心,更無意徹底解決矛盾。
首先,梁氏把問題簡化為「對市民日常生活造成壓力」,顯示他不理解每年近5000萬人次陸客來港對香港城市規劃,經濟發展和就業模式的影響,而這些影響的負面因素會長期發酵,令香港走入窮巷。再者,他並未承諾減低陸客水平,只暗示增長放緩,又是另一招語言偽術使眾多傳媒表錯情。
三類陸客交錯 形成亢奮流動社區
要認清問題,先要區分三類不同性質的大陸旅客。
第一類是大陸過夜旅客每年1910萬人次,加上國際旅客860萬人次,他們平均留港時間3.4晚,即每天約26萬過夜旅客在港活動。他們造成的壓力主要在旅遊景點、市區旅客購物熱點和酒店賓館,少部份會佔用原為港人而建的設施,例如貝澳海灘露營區、社福團體渡假村甚至公眾游泳池,製造「擠壓效應」,令市民能夠享用的社區設施買少見少。
攝:關冠麒
二月二十五日,曾俊華在宣讀財政預算案時宣佈「同意」設立未來基金,並且表明已要求相關官員制訂細節。未來基金這構想,源自曾俊華在前年財政預算案中指示成立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下稱小組)。奇怪的是,小組的第二階段報告,即有關未來基金細節的報告,在三月二日才公開。換言之,先有小組交報告予曾俊華,曾俊華同意了報告的方向後,小組始召開記者招待會和將報告公諸於世。廣大市民以至立法會議員連閱讀小組的二期報告的機會也未有前,曾俊華連公眾諮詢這樣的門面工夫也懶得做已決意上馬。再加上小組建議曾俊華以行政手段方式成立未來基金,連立法會的授權也不用,整個未來基金就是在這個極度黑箱作業、完全沒有民主參與的情況下成為曾俊華要在今年內完成的政策目標。
小組建議將現時土地基金全數約二千二百億改為未來基金。土地基金原是過渡期間香港政府的賣地收益。特區政府成立後,土地基金的款項一直沒有特別用途。但在董建華時代,經歷金融危機和疫症等多重打擊,面對赤字的政府曾在立法會同意後,兩次將土地基金的款項轉移到政府一般收入賬目,總數為一千六百億。小組剛公開的報告卻表明,除非政府的其他儲備跌至大約相當於六個月的政府開支總額,而且政府在發債或者出售資產後仍未能解決問題,始能動用未來基金。
編按:獨立評論人協會晚上在面書專頁指,已向由三聯出版的《佔中透視》一書發出律師信,書中指協會由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資助,暗示受外國勢力指示,協會聲明指屬失實陳述。
佔中論述已成書籍出版的戰場,早前有報導指親中的大書店多拒入黃絲雨傘運動書籍,或入書量出奇地低、放置於不顯眼的位置。相反不少新書推介位置均擺放不少質疑及批評佔領運動的書籍。
有關《「佔中」透視》對「評協」失實陳述的聲明
由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今年2月出版,作者余非(關秀瓊女士)的《「佔中」透視》一書,書中第57頁對獨立評論人協會有失實的陳述。
該段原文指:「呂秉權是前無線及有線電視台新聞記者,現為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講師。另一身份是由美國NED資助的獨立評論人協會的成員。」
該書第111頁補充說:「NED,全名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國家民主基金會),表面上是非牟利機構,由美國國會撥款資助。
《「佔中」透視》指,獨立評論人協會由美國NED資助,評協必須嚴正指出這是一個失實的陳述,完全與事實不符。獨立評論人協會絕對沒有直接或間接接受美國NED的資助,評協財政獨立,收入全靠會費和講座收益。
編按:政府正進行農業政策諮詢,3月31日截止,諮詢建議設立農業園及推動高科技農業包括水耕。不少農業團體均批評農業園的政策,未能保護散落全港社區的農業,水耕等高科技技術亦對環境構成損害。
水耕是一種種植的方法。不用泥土,植物種在水中,所需養份來自「營養液」。去年《明報》星期日生活刊登一篇名為《生活達人:務農有得賺》的訪問,受訪者為一名水耕農夫,他向讀者吹噓水耕蔬菜的各種好處,重點:食水耕菜保證安全。
未來基金 世紀騙局 財政紀律 緊縮開支
民間長遠社會發展運動
2015年3月5日反對未來基金新聞稿
「民間長遠社會運動」於2014年成立,由十多個民間團體組成。在既有關注房屋、養老、反私有化、稅制等議題的基礎上,討論香港公共財政的方向,以期達致社會平等。
曾俊華第八份財政預算案可謂一切依舊,無視現實——第八次大幅錯估財政盈餘、堅拒承擔提供長遠社會保障的責任、繼續依賴一次性「紓困」措施、並向大財團輸送利益等。令我們最為憂慮的是,財政司打算把這種「重商輕民」的公共理財哲學一直執行下去,等同令香港民生困乏的情況無止境地持續,甚至惡化。
未來基金 無人得益 社會投資 無影無蹤
財政司曾俊華於2013年宣佈成立「長遠財政工作計劃小組」(簡稱工作小組),聲稱為人口老化作更長遠及週全的財政預備,並預告將會成立「未來基金」,詳情交由工作小組研究。
【文:鍾靈】
一場媒體實驗
180台DV,180雙小眼晴。拍出來的,是怎樣的世界?
《180台DV的故事》是一齣公益紀錄片,由張藝謀執導,內地學者卜衛作顧問。電影的賣點,不在製作團隊,而是電影的拍攝方式——整部片子,有九成的鏡頭素材,取自一群小孩子拍攝的影像。
這場媒體實驗,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策劃,本意在以小孩的視角進行公益調查,同時透過電影製作,從另一種角度切入當代中國的社會問題。項目地點在四川省蒼溪縣,為西部偏遠的地區。每一個參與的兒童,經過基本拍攝技巧的訓練後,會被分發一部DV,分兩階段按自己喜好拍攝。
這場實驗,沒有刻意尋求一致的畫面,卻巧合地組構一個不平行的時空。
留守的距離
計劃的第一階段,孩子們被邀在學校嘗試互相拍攝。
「你和誰一起住啊?」「爺爺、奶奶。」
製作人處理第一階段的素材時,這一問一題,老是常出現。老少一簷下,還有在外的流動打工者,三組人的命運,兩句話就串連起來。
計劃的第二階段,孩子們被邀請拍攝自己家的生活。
圖:數百人去年8月到港鐵總部示威,要求徹查未雪事件。(攝:撒雅)
(獨媒特約報導)港鐵本周二(3月3日)就唐狗「未雪」疑遭東鐵列車輾斃事件,向立法會提交調查報告全文及閉路電視影像。立法會議員黃碧雲表示動物誤闖路軌問題存在己久,是次事件反映港鐵之前未有重視問題,她亦對港鐵未有就事件發生、交代責任及公開道歉表示失望。十八區動保專員召集人麥志豪批評報告粗疏,未有就事件問責,將於今日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討論該報告時發起示威行動。
報告指出,港鐵職員於9時50分發現未雪闖入上水站路軌,即時按下緊急掣暫停列車駛進車站。有3名職員嘗試救走未雪但未成功,於9時58分重新通車慢駛。未雪沿路軌走到粉嶺站,車長一直慢駛及響號驅趕未雪遠離路軌,故在10時到10時07分期間並未撞到未雪。按閉路電視影像,未雪於10時07分出現於粉嶺站路軌,但月台長於10時08分收到乘客通知才發現未雪,並到月台邊以手號示意即將駛入月台的直通車緊急停下。月台長在月台搜索未有發現未雪,直通車駛離月台後,職員於10時13分發現未雪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