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大馬style:演唱會作為政治工具

圖:在大馬大選期間,疑為執政黨造勢的「一個馬來西亞檳城國際慈善演唱會」

「我哋冇諗呢啲嘢。」香港巨蛋演唱會主辦單位主席陳淑芬,否認音樂會是為了減少七一遊行人數。馬來西亞友人戲稱,這其實很大馬style。

剛於五月進行的馬來西亞大選,執政黨國陣自知在檳城的選情嚴峻,沒有、也沒法回應選民對於他們的長久不滿,卻借富商和慈善基金會名義,舉辦了多場的國際巨星演唱會和無數免費晚宴,試圖以偶像的魅力和免費美食挽回國陣的負面印象。當中的重頭戲—亞洲音樂節,時間更偏偏選在反對黨民聯的大動員晚會的同一時段,其背後目的明顯不過,也不是一句「我哋冇諗呢啲嘢」,就可把其政治意圖推搪過去。

可是,效果卻出奇地糟糕,國陣的如意算盤沒敲響,集體杯葛導致匯演的出席率極低,選舉結果更是一面倒:民聯成功再度執政檳城,多數票比上一屆大選還要高,以超過三分二議席優勢成為檳城政府。無怪乎國陣領袖在投票前夕已斷言這種派著數式的拉票方式會拖累國陣的選舉成績。

election1
這篇報導,加深了本地長者就是支持建制派的想法。《蘋果日報》截圖。

讀社會研究,老師提醒我們要小心數字,避免被數字牽著走;小心因果關係,因為因果中間可能有東西影響關係,尤其是解釋政治立場和行為。

DSC03590

重點間線版:http://www.boyangu.com/2013/06/june-fourth-rethink/

昨天出席了支聯會的檢討大會,就今年的六四晚會及日後支聯會的發展方向,結果一如所料,三個臭皮匠仍舊是臭皮匠,成不了諸葛亮。會中的論點有部分很有深度,但說不上有新意。

內部會議得不出好的結果是正常,因為土著派如陳雲之流誹謗支聯會過急,因此引起了與會者的反彈,不能謙虛吸收外在的改善意見。(所以我很懷疑陳雲其實是中共間諜,目的就是挑起內鬥,肢解反對勢力)他們大多認為自己盡心盡力,外界不了解支聯會就妄下批評。

west_stat

(獨媒特約報導)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第二階段公眾參與諮詢即將於本星期五(6月21日)結束,建議填海地點中有三個位於香港西部水域,包括龍鼓灘、欣澳(陰澳)對開倒扣灣水域和小蠔灣深水角。同時,政府在東涌新市鎮擴展研究中提出在東涌東部和東涌西部填海,又打算興建機場第三跑道(機三跑)。如果西部水域所有填海項目均全部上馬,總填海面積最多可能高達1,310-1,510公頃。獨媒記者進入了陰澳鹿頸村和東涌視察當地環境,並聯絡了區議員曾文典、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跟進西部水域填海的一系列報導。

填海累事 中華白海豚「家不成家」

(獨媒特約報導)現時,中華白海豚多在香港三個水域棲息,分別是大嶼山東北、西北和西部沿岸,但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發現,近十年中華白海豚卻「家不成家」,這三區的白海豚總數10年內減幅逾6成,2012年的研究數字再創新低,由2003年的158條大幅減少至61條,情況觸目驚心。在2001至2012年間統計同時顯示,大嶼山東北水域的中華白海豚總數跌了8成,去年被調查人員以國際認可的海豚統計法:「樣條線船上調查」 (Line Transect Boat Survey),錄得僅有4條海豚在該流域出沒。西部水域亦不遑多讓,10年前還有56條,直到去年只紀錄得17條,跌幅近7成。洪家耀嘆白海豚數目年年下跌,現時是牠們的「生死存亡之秋」。

港珠澳動工 白海豚無家

區會亂洗一億  深水埗文藝中心疑利益輸送

DSC_2365[1]
圖:今日居民在區議會席上抗議

中大民調支持新界東北 犯低級錯誤

昨天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公佈早前訪問了1001名市民,了解他們對香港房屋土地供應及發展的看法。結果顯示七成受訪者認為香港房屋土地「不足夠」,在政府建議增加房屋供應的各種方法中,逾九成受訪者支持加快舊區重建,八成受訪者支持發展新界東北,四成市民表示贊成填海。行政長官梁振英今日上午更重提民調結果,表示市民與政府所想一致,會盡快開發土地。

先不論中大亞太研究所待相榷的背景,其內部亦曾宣傳相關既定立場。此外,研究所過往更牽涉不少民調爭議,每次皆有學者指出其民調 在學理上和方法學上的問題。

反而首先一論今次民調的本身問題。民調中第一題即向受訪者提問「香港房屋土地是否足夠」。而明顯地,提問時受訪者的認知是決定結果的關鍵,如果受訪者沒有認知到香港2100公頃閒置住屋用地,以及大量未被善用的前公屋用地及地皮被政府拍賣,又如何談「認為」香港可建房屋的土地足夠與否?如果絕大部份受訪者在這些學術層面毫無了解,民調又不去問及受訪者對香港土地概況的實際認知,這只是變相在問教育「地少人多」、政府聲稱「土地荒」的宣傳效果而已。

嶺大新校長上任 文研被重點整頓?

(獨媒特約報導)早前有消息指出,嶺南大學新任校長鄭國漢在上台後有政治任務,而首當其衝的對象正正包括該校的文化研究系(文研)。在星期一(6月17日)的校長諮詢會後,獨媒記者與文研副教授陳順馨博士做了一個訪問,從中了解她對遴選校長的看法。

捍衛學術自由

對於坊間的傳聞,陳博士說從來沒有擔心文研學系會被整治及新任校長會侵害嶺南的學術自由。她認為鄭國漢上任後未必有特定的整頓對像。她分析,即使文研有很多同學或同工參加社會運動,亦不致於嚴重影響政府,因此「未驚過被打壓」的有關傳聞。除此之外,她相信嶺南於學術自由上有其一套的傳統,即使新校長是所謂的「紅底」亦干預不了太多。

陳博士又補充,學術自由並不單單是考慮外界如何不干預,而是應由校方提供一個尊重多元的環境; 讓教職員能在一個對多元政見和研究均得到尊重的環境下教學。在諮詢會中,鄭國漢所呈現的發展方向只是著重於制度上,他的四大願景和目標都是圍繞著嶺南如何生存,如何提高競爭性等的考慮,而看不見他對博雅教育的具體理念。

反對委鄭國漢任校長 守護嶺南

(獨媒特約報導)嶺南大學到了重要的時刻!嶺南大學校董會在星期一(6月17日)決定委任曾替特首梁振英助選的鄭國漢為該校校長,此舉引起嶺大及學界憤怒。從星期一的中午十二時的諮詢會到晚上七時多的記者會,都在校園看得見嶺大師生和校友的身影。他們為了這所校園,「老鬼」也特地請假回來,有學生是第一次參與抗議的行動,而且還有其他院校學生的身影。但不約而同地,他們都一致把矛頭指向這個缺乏學生參與且不公平的校長遴選制度,而這亦是他們出現在嶺大的原因。

這是嶺南持份者的事

嶺大「老鬼」徐先生特地向公司請假,前來出席這個活動。經過諮詢會後,他認為新任校長對於大學理念並無多大的認識,現為科大商學院院長的鄭國漢只著重於如何營運大學這方面。但問題主要並不在校長身上,而是在於整個遴選過程中的不透明。作為曾是學生會中央莊員的徐先生強調,在這件事上,老鬼的參與是非常重要,因為這能夠傳承以往維護校政民主的經驗;而校友亦不能對遴選新校長這等重要事情置身事外。

八成人反對破壞新界東北生態,六成人反對破壞居民生活方式

中大亞太研究所發表了關於新界東北發展區的民調結果,受訪者共1001人。它顯示:
1)六成人不接受為了增加土地而破壞居民的原有生活方式;
2)七成人不接受為了增加土地而減少綠帶;
3)八成人不接受為了增加土地而影響自然生態。

相信政府必須調整項目方向,以貨櫃長城、鐵皮工業區、高爾夫球場和行政長官粉嶺別墅等作為建屋之地,而非犧牲現有鳥語花香的農村。

同樣值得留意的是,有近六成人反對在維港以外的海域填海,愛護海洋的心溢於言表,贊成的則不足四成。當局如要填海,看來仍必須證實已窮盡其他選項。

調查結果下載:http://www.cpr.cuhk.edu.hk/resources/press/pdf/51beceef4e495.pdf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827
  •  2828
  •  2829
  •  2830
  • 2831
  •  2832
  •  2833
  •  2834
  •  283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