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報導,加深了本地長者就是支持建制派的想法。《蘋果日報》截圖。
讀社會研究,老師提醒我們要小心數字,避免被數字牽著走;小心因果關係,因為因果中間可能有東西影響關係,尤其是解釋政治立場和行為。
政府在6月14日出了新聞公報,指臨時選民登記冊及遭剔除者名單可供公眾查閱,直至6月29日。翻查wisenews,有三間本地報章報導,其中《明報》最詳盡,並且探究遭剔除者人數,以及今年選民年齡分佈。該報指出,地方選區的總選民人數對比去年總體微升0.1%,新登記選民約5.6萬名,有約5.3萬名則遭剔除。
細看年齡組別,61歲或以上的選民登記人數,增加共4.08萬人,當中66至70歲的選民更大幅升11.5%,多了1.9萬人,至18.4萬人。
一年間多了4萬長者選民?這可以是正常事
腦內不其然有一個聯想,就是建制派如何誘導年長市民當選民、投票。然後,隨著人口老化,建制陣營更易透過箍實長者選票勝出選舉。還記得經典的「掌心雷」嗎?長者手掌有候選人編號貼紙入票站,懷疑作配票之用。「蛇齌餅粽」更是老生常談吧。
朋友S提醒,我們要跟人口統計數字比較。下表為《明報》提供,今年與去年選民人數比較,以及統計處發表去年(臨時)與前年年底人口數字比較。因為年齡間距和時間差不盡相同,而選民年齡分佈未必跟全港人口相同,所以比較只能參考。
依據上表,其實兩年來,61歲以上的選民登記人數變化,跟全港人口變化相若。變動較大的,反而是21至25歲這個組別,即選民比例上升7.7%,而20至24歲人口數字反而下跌0.8%。似乎今年選民登記的重點,應是多了青年人做選民。
年紀越大,越支持建制?
On second thought,「長者就是支持建制」這個印象也有問題。上月,我去了D100開放日,眼見的,除了是一堆入會表格外,還有一群上年紀的聽眾。其實也沒有稀奇,如果你有聽D100節目,你會感受到節目內容也是批評政府,支持言論自由和普選的。烽煙節目的聽眾,多半是年長的。他們打從心底不滿政府施政。
那麼,是否教育/經濟水平較低,就等於投票給保皇黨派?我又難以同意。從事長者服務前線社工的鄭耀彤,去年9月在《明報》撰文,分享參與社區中心服務的長者的思維。他認為,長者最希望有人能關注他們,不論是物質上或是心靈上。面對面的接觸,最能讓老友記理解及認識。他服務的對象,正是中低層長者。蛇齌餅粽固然重要,但誰親自送給長者,是否真正關心長者議題也是關鍵。他勸告泛民主派不要把抓不住長者選票的原因,全然歸咎於資源不足。
社會經濟地位低的人,較容易支持政府,尤其是現屆政府主打民生議題。如果成功落實議題,基層市民就是最大得益者。但一些中間因素,例如人際影響,會改變其政治取態。容許我多舉一個例子──內地新移民。
新移民支持建制?
有熟悉地區工作朋友最近跟我說,指越來越多親中的社會服務組織,成功投得民政事務署內地新移民服務標書。其中一個致勝原因,是這些組織透過內部資源補貼,令預算開支壓得很低,當價低者得是中標關鍵,它們中標機會也越高。
翻查2011年人口普查內地新來港人士的專題報告。新來港人士的就業人口及家庭住戶收入,總體較2006及2001年增加,但仍較全港人口的低約3成。新來港人士月入10,000元或以下的比例,較全港人口為高。低收入人士需要較多的物質和社區融入協助,理所當然。
民政事務總署現時有兩個針對新來港定居人士的計劃:「地區為本融入社區計劃」及「期望管理計劃」。後者更加是署方贊助承辦團體,在深圳和廣州開展社會服務。有不少承辦兩個計劃的機構,也是親建制的。其中一家,還聲稱「在中聯辦及特區政府的指導支持下」成立的。
民政事務總署已委託兩家社會服務機構,分別在深圳和廣州推行期望管理計劃。計劃旨在讓有意來港定居的人士多了解香港的情況後,才決定來港定居。兩間受委託機構會為他們舉辦社區教育、支援網絡及訓練課程等活動,亦協助他們加強應付困難的能力。上圖為宣傳單張,來源見此。
在困難之時受恩惠,日後回報施予者,是人之常情。回報可以是物質,也可以是情感或政治,例如選票和參與活動(當然,我們不能容許賄選和買票,但政黨政團同時開辦地區服務中心,無疑是模糊了服務坊眾和買票的界線,尤其是接近選舉期間)。我們不可以怪責基層長者和新來港人士支持親中社團及政團。更重要的是,新來港人士及服務團體,也有不滿政府,爭取公平資源分配及民主政制的,其中一個是同根社。該自務組織很積極解決生活困難,又增強婦女和民間團體的連繫,更加倡議政策,例如社區託兒服務。同根社近幾年也參與民陣七一遊行,前幾天公開支持佔領中環行動,立場跟親中的新移民組織差天共地。
同根社是四個支持和平佔中的婦女團體之一,上星期日出席了記者會。(圖片來源見此)
反之,我們要質問,如何決定哪間機構承辦服務,決定過程是否公平公正?如果有一天,職工盟或者街工,能夠成功競投新來港人士適應及支援計劃,而非由親建制的團體一條龍服務,社會會否不一樣?
請不要忽略人際因素
當然,這是幻想,職工盟和街工在內地開展服務是天方夜譚。我只是想帶出兩個信息:一、基層長者和新來港人士不一定自然地支持建制派,他們的政治立場受著多項因素影響。二、人際關係是其中一項。如果我們要立論新來港人士及長者傾向支持建制派,一個較精確的解釋,是親建制的社會或政治團體較容易接觸他們,然後他們認同和支持團體立場,而非單單因為族群、年紀、或者經濟水平。換句話說,如果他們能夠接觸其他政見的團體,他們或會有不同政治傾向。這是我文首提及的,因果關係中的調節變項(moderator)。要算賬,請先找政府政黨,不要先搞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