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報導)到川龍行山飲茶,少不了點上當地名物西洋菜。行出茶樓走落幾級,就會見到一整片的西洋菜水梯田;往馬路走,則是井然有致的旱梯田,不時有遊人專程來買菜。此處及沙頭角南涌、荔枝窩等活躍農區,在最近的農業優先區(APA)政策諮詢中卻不被包括在內。
留種數十年 留下當年味道
「西洋菜是很普遍的菜,但好像我的菜那麼好食,就不是那麼普遍喎。」悅來農莊的羅國生笑着說。「用有機肥種的菜是甜的,也會香很多。」在旱地種菜的他,更會一天淋幾次水,幫菜降溫,他旁邊鄺嫂農場的英姐也一樣,而他們所用的,正是大帽山的溪水。
這天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再生農業部經理葉子林和香港鄉郊研究者曾妍就着農業優先區政策,與公眾到農區探訪,走在路上,抬眼可見大帽山圓圓的天氣雷達站。葉子林說:「很多地方的西洋菜都會在川龍拿菜種,因為地方比較高,溪水比較涼,可以渡夏。」在此種植的西洋菜,已是留了幾十年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