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財政預算案欠長遠視野 續低估收入 高估開支

(獨媒特約報導)今日是大年初七,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讀財政預算案,引言一如過往多次文本諉過於外部因素,包括國際環境如歐洲及日本啟動量化寬鬆,令全球資金流動加劇,又提到「恐怖主義再次挑動國際政治神經」。曾俊華亦再次嚴重低估收入,高估開支。去年度盈餘達638億,去年的預測為91億,偏離達547億。預算案並無提出如全民退休保障等長遠改善貧富懸殊的措施,相反在經濟環境改善下繼續集中向中高產「派糖」「紓困」。

相關報導:
訪港旅客上升 預算案竟「支援」酒店業 免半年牌費

守護學術自由院校自主 港大師生共肩重責

港大乃政府統戰對象非什麼新鮮事,只是沒有人想過梁振英如此高調施壓要求不要讓敢言的陳文敏當副校。事緣在2月初,文匯報等引用教資會內部文件批評陳文敏在港大法律學院管理不善及「搞政治」。報導繼而揭發有政府人員曾直接致電校務委員會成員,要求否決遴選委員會成員一致推薦陳文敏任副校長的建議。繼打壓學苑、刪減名譽博士名單,政府再次直接干預院校自主,令師生感到威脅恐懼。昨日傍晚於校委會會議前,學生會發起靜坐要求校方交代事件,師生都擔心此事先例一開,後患無窮,令港大的自由堡壘不復在。

會議場地在鈕魯詩樓10樓,窄狹的走廊企滿了半百的黑衣的示威學生及記者。隨著一個個身穿光鮮西裝的校委會成員走入會議室,學生拿著「捍衛院校自主」、「校監不代表我」的標語,眼光亦顯得相當無助。的確,港大副校遴選離師生都有點遙遠,權力都集中在一眾高官精英手中。筆者於是跟參與者聊聊,了解他們為什麼跨越校政冷感,參與抗議。

學生:不要政治干預

「學府決策自己做,政治任命是不能接受的!」學生 Natasha 振振有詞道。過往學生會設街站收集同學簽名時,都會見到Natasha的身影,熱心向同學解釋大學內部決策事宜。被問到為何會參與這次集會,就擔心最近事件令人擔心政治干預,令政權插手校務開先例。

I am Joel, I am HONGKONGER

保護Joel免受胡椒噴霧灼傷的眼罩

眼前的少年穿著黑底黃字的棉衛衣,黃字寫著雨傘運動開始後流行的中英字樣︰「我係香港人 I am HONGKONGER」。但他本來沒有現在很多香港年青人那種「自然而然」的身份自信。他是幾經爭扎,才走到今天。誇張點說,雨傘運動改變了他的生命。

「我在最前線經歷了不少驚險場面。例如警察近在咫尺,隔著鐵馬我揮動警棍;例如有便衣準備把我從人群中揪出來,幸而其他示威者死命把我拉回較後排,亦有好心的警察讓我淹沒於人群中。至於胡椒噴霧,吃過不知多少次,不過我有保護眼罩,有時手部被胡椒噴霧灼痛,但不礙事。」他用地道的英語娓娓道來。


Joel經常站在雨傘最前線

他可說是香港少數族裔的雨傘運動「代表」,比很多華裔香港人更積極投入。雖然今年要應考中學文憑試,功課壓力很重。但雨傘運動期間,以至現在的撐真小販、反水貨客活動,他都在現場,是唯一一名少數族裔由頭到尾參與/見證由雨傘運動引發的各種政治活動。「我希望用英文把這些事告訴少數族裔和外國人,讓更多不暗中文的人了解香港人的抗爭。」他希望大學可以考入傳理系,將來可以當一名記者。

廣州的朋友,這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新春返鄉,每年年初一都會見到這五位朋友。近年,大家陸續帶上另一半參加聚會,有的在這兩年也新婚快樂。

這是一群我認識了超過二十年的朋友,兒時在廣州生活的時候參加興趣班認識的,後來我來了香港之後都居然能夠保持聯繫並有定期聚會,也算是一段難得的緣分。一直都覺得他們是我廣州的朋友裡面很優秀的一群,考上的都是全市數一數二的中學和全國重點大學。畢業之後也有不錯的工作,穩妥體面,有的甚至已經用自己的財富首次置業開始標準的城市中產生活。其中有人曾經在香港工作,現在回來廣州擴大事業。有人多年前到國外求學並繼續旅居國外,努力工作之餘也開拓了很廣泛的跨國同事朋友圈子,畢竟是年輕一代,不會像老一輩那樣固守唐人街。 這群朋友風趣幽默,重情重義,雖然每年只是在過農曆年期間見一次面,但彼此從來沒有生疏的感覺。

但原來,有些東西隱藏太深,而又一直沒有出現過一面照妖鏡。

直到,在餐桌上,M見到我手機背面貼著「我要真普選」的黃色貼紙… …

M說「你在廣州出生的,一輩子都是廣州人,你有必要將自己完全當作香港人嗎?而且,那些出去瞓街的都是廢青,你有必要同他們一齊癲嗎?」

一見面就來個這樣的「新年問候」,我還沒有反應過來,就爆了一句粗口。M感受到我的怒氣,而旁邊的L露出尷尬的表情,說了一句「算了,我們來點食物吧。」

陳文敏被阻任港大副校長   學生靜坐促校委會交代

(獨媒特約報導)港大校務委員會星期二(2月25日)召開會議將討論其中兩名副校長的人選問題,惟沒有包括陳文敏一職。早前有報導指早在2014年底,大學遴選委員會經全球招聘後,已一致通過推薦由陳文敏出任。而他亦是唯一推薦人選,但事隔多個月,校委會仍未將這件事放上議程。事件令人擔心校委會故意拖延,待公眾減少關注後才於校委會討論。

在會議開始前,學生會會長馮敬恩和在場近六十名同學參與靜坐抗議,又高叫:「捍衛港大自主,抗拒無形干預」,並向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遞交聯署。

梁智鴻回應時表明,他將以兩個身份守護港大。「我1962年畢業,是校友、也是畢業生,我絕對支持學術自主。同時我第二個身份是校委會主席,一定會恪守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他又表示,港大為一百年歷史院校,所有運作有其既定章程及規條,即使有所調節亦定必跟從制度。而作為校務委員會主席,梁智鴻強調是次副校長遴選有世界性的選拔委員會向校務委員會作出推薦,他會在會上引導各成員選出最合適人選,唯因保密協議而未能公開。

自己垃圾自己扔 自己郊野自己救!

當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關心發展郊野公園等議題時,有沒有發覺其實我們一向保護的郊野,也正悄悄地出現了許多迫在眉睫的問題?

 文學城新聞頻道
圖片來源: 文學城新聞頻道

放心,這裡不是香港;而是去年六月深圳的大梅沙沙灘,它遍佈了假期後遊客遺留下來的垃圾。但你是否仍天真的以為,香港的情況比這個較好?

此圖攝於大東山,然而這滿目瘡痍的景象也只是香港郊野的冰山一角。當大家質疑雷鼎鳴教授為郊野公園所計算的成本荒謬時,有沒有致力保護這片無價淨土?香港郊野的垃圾問題其實比這幅圖片所呈現的更為嚴峻,更為惡劣。

破壞郊野環境 造成各項污染

我是反對嶺大退聯的

說實話,我是反對退聯的。

原因很簡單,決策任何院校事宜,都要有一個確實的原因,一個由完整合理論證,加上充足而確實的資料支持,才可以說服自己,令人信服。

但聽到上次退聯論壇,堅持退聯一方的理據,只流於口號式論述,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遑論令人信服。其中兩點指控更令身為嶺南一份子的我,覺得莫名其妙。

1.「而我不知學生會是甚麼」,但我要求學生會從學聯退出

沒有學生會,哪有學聯。

學生會外務副會長=學聯常委=學聯決策者=大學生一群

不過關注組一直強行將學聯和學生會割裂,混淆視聽。只會令人誤會關注組只為以此煽動一眾嶺南學生會會眾,只為履行一個虛假的「對抗強權」義務,而貿然決定嶺南大學學生會退出學聯。若然沒有從民選而組成的學生會的身位和背景,繞過一切可行制度,而高呼「我要嶺大學生會退出學聯」,只是單純利用學生會作政治工具,達成退聯的己見。

就算上面推想不成立,但我聽到關注組成員竟然公然表示,不知學生會架構,還諉過是學生會宣傳不足所致。令人目瞪口呆。

精算師聯署拒絕袋住先:精算師都唔會叫人買住先!

(獨媒特約報導)為期兩個月的第二階段政改諮詢限期在即,繼早前醫學界護士發起聯署行動反對「袋住先」,再有一群專業人士精算界從業員於2月23日至3月2日發起聯署行動,向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發公開信,堅決表明拒絕「8.31」框架,並促請當局重啟政改。另外,他們又希望引起業界關注,告訴大眾精算師界別的意見,並呼籲更多專業群起發聲。

聯署代表之一的陳清泉(CC)指,發起聯署除了表達反對「8.31」框架外,更觀察到業內較少討論近期炙手可熱的政改,因此希望透過是次聯署行動,喚醒業界對政改的關注和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告訴社會大眾:「精算師呢個專業都有人留意政改!」他又希望保險界議員陳健波能參考是次聯署的結果。

為加強聯署可信程度,核實聯署人的程序嚴謹,聯署表格要求聯署人寫下所屬的公會和聯絡資料,方便於不同精算師公會的網頁上核對,一旦發現有意聯署人的資料有誤,便會致電查證。發起人認為即使有人不是執業精算師但從事業界多年,也可接受聯署。

精算師其實做咩?

Barter Concert:一對一的觸動

(獨媒特約報導)「Barter Concert一換一概念音樂會」連續第三年舉行,觀眾入場要帶來一樣物件,「交換」這一場音樂會。第一年的主題是與基層分享食物,第二年用琴譜與基層孩子分享音樂夢想,到今年「夠『薑』用器官換音樂」,則呼籲關注器官捐贈及病患人士。觀眾要帶來一塊薑,志願機構會用來製成糖水及盆栽,再由學生送到護老院長者的手中。

Barter Concert由樂隊De Tesla一手籌辦,他們一直堅持音樂不只是消費,不只是演出,不只是娛樂。音樂可以引發討論,可以跳出好不好聽的框框,可以成為一種態度、一種展望。

「你唔係諗住我搞黎幫人呀嘛?我覺得幾好玩咋!」

李林風是個很有趣的人,說話直接、坦率。小記相約他做訪問,他的band房、獨媒辦公室、小店餐廳先後被拒,說是訪問每每在這些地方進行,相片背景千篇一律,沒有趣味可言。最後我們相約在深水埗北河飯店。北河飯店的老闆明哥十分關顧基層,提供廉價膳食,又不時向區內露宿者派發飯盒。第一年的Barter Concert邀請觀眾帶來罐頭等乾糧,再轉發給基層,與北河飯店的理念正是不謀而合。

災難羊

城市人都是如此偽善嗎?

我們很愛城市的生活,我們很想活在一個安逸舒泰不被騷擾的小盒子裡,因此我們都愛上了管理處。 有管理處,我們就彷佛很有安全感,陌生人不能闖入,更何況動物。 視線範圍內若看見有流浪貓狗,就向管理處大興問罪之師,生怕他們侵佔我們的豪宅。 一旦見到野豬出現於方圓一里之內,肯定立即報警,將豬送官究治。

但我們卻不肯承認自己冷漠,還覺得對動物其實是挺友善的。下班回家追看cctvb劇集時,間中也會轉台看看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或者 animal planet。外遊時當然也會帶小朋友探訪動物園,站在籠外看籠內的動物,既安全也有教育意義。

城市人接觸動物的機會不多呀, 所以很珍惜每年的農曆年。拜托中國的十二生肖,除了龍年不可以一睹一條真龍的風采外,其餘每年市民都可以有機會和動物來個親善接觸。皆因新春期間,動物就會被逼出席各大小「真人show」----上電視,去商場,上台表演… 給那些仿如一生未見過動物的市民圍觀、撫摸、餵飼……擁抱拍照,驚呼狂叫! 動物們沒有選擇,唯有無奈的受寵吃驚!!兔年的時候白兔就空群而出、猴年當然就要看猴子表演、馬年也見過有小馬被拖進商場、鼠年時就是倉鼠大熱,狗年最慘!突然間會多了很多人買狗養狗,春節過後,自有很多人棄狗。動物之於我們來說,其實只不過是過年時的一隻吉祥物。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39
  •  2440
  •  2441
  •  2442
  • 2443
  •  2444
  •  2445
  •  2446
  •  2447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