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倡議以公私營合作模式推動「首置上車盤」,土地來源將會是城規會批准改劃、地產商持有的土地,而這些土地正正是新界的散村聚落、農地。
在香港土地制度裡,地產商購入任何地段,即使要起樓都要乎合地契條件、分區規劃大綱圖OZP的規定才可以動工。
例如若購入的地段是農地地契、規劃圖上為綠化地帶/農業等用途,而在註釋內亦沒有提及可以興建住宅的話,盲要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改變用途,方可以繼續進行其發展項目。因此,農地、散村土地並非「地主大哂」,OZP的存在,正正是要限制地主不能作出違背整體規劃的發展。
不過,如果地主向城規會入紙申請改用途,城規會作出的決定,一直都被指偏袒大地產商,尤見於新界東北、洪水橋等大規模發展工程,以及CDA、丁屋地的界線。
大埔洞梓一幅86萬呎綠地自2000年起已遭地主會德豐大幅破壞,並在近日向城規會申建17000個私樓單位及1005個資助房屋單位,有機會成為「首置上車盤」首個項目。
恒基、新地、長實及新世界在香港坐擁過億平方呎農地,當中恒基在新界各村持有4500萬呎農地,這些土地過往因被劃為綠化地或農地,不容易改劃為住宅,但「首置上車盤」的出現,極有可能為過去未能順利改劃土地的發展商中門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