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來得赤裸殘酷的數碼鴻溝

來得赤裸殘酷的數碼鴻溝

撰文:賀卓軒(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

從豪宅會所回到工作的基層社區,像在平行時空中穿越,我們那庫房水浸的政府,今次又能否再做多一些,讓平行時空變回同一天空?

香港貧富懸殊問題之嚴重人人皆知,但以往我們觀望問題的角度,很多時候只來自0.539的堅尼系數,欠缺這種宏觀數字外的生活場景角度。在香港整體貧富不均視角內,從不同階級組群觀察使用資訊科技的機會和能力的差距,則不難察覺「數碼鴻溝」的問題,切切實實存在於我們的社會當中。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於施政報告發表前,發佈了《基層兒童電腦狀況及家長支援問卷調查》,探討不同階層間的數碼鴻溝問題。本文則會針對調查中的質性部分作闡述。老實說,當完成質性研究中基層及中產兒童所設的聚焦小組後,縱然兩個組群有天淵之別的物質環境是意料中事,但仍難以當中由階級所引伸的機會不平等釋懷。

當我們以為香港已成數碼城市,外出用手機,歸家用電腦是每人的共同生活時,其實在香港仍有部分基層家庭連最基本的家用電腦都未能夠負擔,縱然擁有自己的電腦,都需要面對很多硬件問題,如上網不穩定,機件殘舊以致運作不穩。種種問題均令到他們的網上學習功課難以完成,更枉論從學習更高階的資訊科技知識。在基層聚焦小組中的家庭部分更仍在使用8MB/SEC的上網服務,難以瀏覽一些系統要求較高的網站,包括其網上功課,不順暢的經驗令他們做網上功課的動機下降,他們使用的正正是由政府提供的「一家一網e學習」上網學習支援計劃,可見現時政府提供的支援未能跟上時代對兒童的要求。

8

在量度數碼鴻溝的過程中,除了「有/沒有」及「新/舊」的硬件問題外,「如何」及「是否有能力」有效使用資訊科技都是十分重要的角度。對香港這類物質富裕的社會來說,這個甚或是更切中我們時代需要的命題,皆因在政府的政策介入硬件的問題其實不算大難解決,只視乎政府是否願意實施民間倡議多年的「基層電腦津貼」。但當問題由「What」變成「How」,當中的差距則不是簡單的物質資源問題,更涉及不同階層兒童的教育(能力培訓)及家庭的文化資本差距。

當電腦進入教育,電腦不應該只是一個完成網上課業的工具,它本身可能達到的教育可能性是有更多的層次和面向的,網絡的海量資訊,更是推動自主學習,憑自己興趣探知探新的重要媒介。然而,透過今次的調查,我們看到基層與中產學童在使用電腦上,實質存在著「質」的差別。進入一個社會遊戲,都需要一些的資本,在法國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的觀念中,則區分資本的三種主要形式,即經濟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當中文化資本在先進社會,特別是知識型經濟社會中起了很大的社會作用,甚成成為了不同社會階層區隔的分隔線,為「基層之所以為基層」及「上層之所以為上層」訂下符號性的標記。

在中產家庭聚焦小組中,組員討論使用電腦的習慣,如平常瀏覽的網站、軟件使用、電腦認知、網上學習內容,發現在小組中小朋友表現出很強烈的共同性,如在他們朋友圈內流行的英文遊戲網站,以商業實作導向的電腦課業、只懂得Apple而不懂得Mircosoft等;與基層兒童在同樣方面的調查結果顯示出很大的差別。在基層兒童使用電腦時,面對著硬件的問題,又如何談論使用的習慣?在聚焦小組中,問及使用習慣時,數位基層學童異口同聲地討論家中電腦當機、效率慢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像在比較那部電腦最差似的。網站下載到一半便輕機、自學網站的動畫不能開啟、伺服器無法支援等。同一條問題,兩邊學童卻有著南轅北轍的回覆。

另外,中產小組的小朋友在電腦自主學習方面,都展現出很高的自主學習動機。當我們問他們遇到電腦困難時會找誰解答時,受訪的小朋友以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以一口流利的英語反問:「Why don't you search in google/youtube?」從這段對話中,可以反映到中產小組的自主學習動機很高。同樣的電腦工具在基層小組中則只是網上課業外的娛樂媒介。以上使用電腦習慣,以及對同一工具卻有不同用途認知的差距,都顯示富裕家庭出身的兒童在更優裕的物質環境下,培養出更有效累積文化資本的能力。

對於以上數碼鴻溝在不同階層兒童中,展現出來的機會及結果不平等問題,是次調查未有就原因作系統性的研究,但就很明顯地展現了數碼鴻溝存在的事實。兩場的聚焦小組,似乎為我們帶來了啟示,像在平行時空中穿越,我們那庫房水浸的政府,今次又能否再做多一些,讓平行時空變回同一天空?

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