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攝影的精靈及其試煉

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周年紀念,但明年有幾個似乎特別惹人矚目:中共立國六十年、六四慘案二十年,唐滌生逝世五十年等等。相較之下,攝影術問世一百七十年就顯得平淡本來不值得大書特書;只是在市場龐大的力量推動之下,二零零九年會舉行好些紀念慶祝的攝影展覽和研討會等,已是勢所難免的了。

回顧攝影一百七十年的紀錄片

《座千峰》留給這時代廣場的啓示

早前如果你經過時代廣場二樓大堂,你會發現人來人往的商場裏出現了一個自由閒坐的小園林,真的有種在沙漠中看到海市蜃樓的感覺,叫我想起了《小王子》提到沙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在沙漠的某個角落藏着一口井。時代廣場就像是有空調的沙漠,不知在某個角落收藏了一片真正的休憩空間,這總叫市民有等待驚喜的期望。

海市蜃樓

政府決定要拆去尖沙咀天星碼頭前的巴士總站,把它改成一個廣場,據說,以後這個廣場可以成為花車巡遊的起點。

A16_01_a

政府官員為了增強大家的信心,說將來的廣場就如倫敦的特法拉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

幸福的刺痛感

寫在前面的後記:
寫好文章後,讀到一則香港的新聞,甚為生氣。發生了一宗單車意外,一死一重傷。媒體的報道重點竟然是:「非法載人」。神經病麽?不去探討在香港騎單車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道路設計和汽車司機的意識統統對單車族極不友善),反而把責任放在死者身上說非法載人。視野狹窄得可怕。
--------
幸福的刺痛感
早一陣子,當香港連日暴雨時,台南這邊也是連續好幾天下個不停。某天看到門外有十多隻死了的蟑螂,鄰居跟我說,才一個小時前突然路面湧出了兩三百隻蟑蟑,大概是水掩到巢,統統跑出來避難,他她們才剛剛大開殺戒。我最怕蟑蟑,聽到後雞皮疙瘩的。

雨過天晴,這幾天烈日猛照天空蔚藍,藍得像小學生用木顏色筆畫出來似的。趁天氣好騎了兩天單車,曬得紅紅的,稍為碰一下就會感到剌痛。

菜籃不丟臉
來到台南安定下來後,上網找騎單車的路線。要求不高,一:少汽車;二:不用走有很多狗的路線。找一找,發現有一個介紹3C產品的討論組上,竟然有單車一項,而且活躍會員人數甚多更以地域分區討論,我點進台南一區,天啊竟然每天都有出團。白天上班的,可以參加夜騎團;晚上沒時間的,又有白天出團的太陽團。照顧不同能力的車友,有不同難度的團。

教育部傻眼了:"范跑跑"事件凸显教育垄断下的部门利益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四川都江堰市民办光亚学校老师范美忠第一个下楼跑达操场。事后,范美忠在天涯博客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被网络媒体指为逃跑行为和无耻言论,随即引发传统媒体热议,有人还送其绰号"范跑跑"。

范美忠写文章表感受本是个人行为,但由于网络效应,该事件得到迅速无限放大,甚至一些网友认为"范跑跑无耻"必须给予道德审判。


小弟弟開心地彈著琴,家姐向媽媽投訴說:「媽咪,弟弟侵犯我既版權呀!」
媽媽勸導弟弟說:「你咁樣做係唔啱架……」

這個政府宣傳片,相信大家印象深刻:小弟弟快快樂樂的彈奏,被姐姐保護版權的意識打斷了,再由媽媽的教誨作結。

版權 (Copyright) 本來的意思是作者賦予其他人複製流通作品的權利/協議,right to copy。可是,我們現在對版權的理解,卻變成一種限制流通的權力:「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保留該作品的所有權利。

當姐姐堅持自己的作品是「版權所有」,弟弟不能隨意彈奏姐姐的曲調,亦不能修改或延續該創作。姐姐也許保護了自己的版權,但她大概不會得到弟弟的尊重和欣賞,更窒礙了弟弟培養藝術和創作細胞。

保護版權≠尊重版權≠創意。

私人的「公共」空間‧再思 之一

"Privately owned public space is law’s oxymoronic invention."
Jerold S. Kayden
Professor, Co-chair and Programme Director,
Department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中國歷史最令人感動的特點之一就在於歷史的書寫本身。歷代史官以「實錄」的方式,盡力客觀地記錄國朝上下發生的大事。雖有帝王荒淫暴虐,也不必為尊者諱;雖有天災人禍諸端異象,亦不必筆存忌憚。然後把一切留諸後世,不只信任自己,也信任未來。直到另一家人做了皇帝,依據前朝留下來的紀錄,再替它修整成史。這是後人對前人的責任,「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

RIMG0330

『通識教育』與『通識教育科』:哪一種批判?

圖:Franciso de Goya (1798): The Sleep Of Reason Produces Monsters

來自這裡(維基百科)

『批判』與主流踐行

『批判』一詞,實在太流行了,就像長久以來的『愛國論』、『和諧社會』、『理性討論』等詞彚,容不下一點討論的空間,遑論異議。作為一位半職教書佬,一方面俾錢讀書拿一張通識教師文憑,另一方面卻感到自己和『通識科』的距離越來越遠。我既不擅於急才辭令,近來更欠缺了讀書時代敢於書寫的氣魄,他媽的俱往矣。容我有一點個人分享:不知道是自己走火入魔,還是因為通識教育中對『批判』一詞的現代主義理解確實普遍存在,使我一直飽受『浮躁』與『沈默』折磨。文武火交煎底下是否真的會為自己的思路與踐行開拓出新視域,我相信一切隨緣吧。感謝陳潔華博士一直用心聆聽小弟那些零散不堪,旁人難解難明的絮語,使我明白世人皆如德勒茲福柯,唔係似佢地咁把炮,只是人心再相似,也只是兩條孤獨的歷程中一個微不足道的相交點,最終雙方也只會作揖一笑,然後共享世人皆有的孤獨感。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3008
  •  3009
  •  3010
  •  3011
  • 3012
  •  3013
  •  3014
  •  3015
  •  3016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