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它就在鬧市的街頭,窗外就是轟轟的巴士站,招牌靜靜在躺在街角,得承認,我是長大後第一次踏足老人院。我總覺得老人院應設在地下,而最低限度該有一片寧靜的草地,可是不,我們進去後還得上樓梯,打開一道灰鐡色的閘門,裏面有淡淡的藥油味道,映眼而進是一片蒼白的牆,蒼白地板,光管明顯選色錯誤,所有傢俱反射着白茫茫的光,人的臉色則發青。幾張桌子,一部電視和一張沙發組成了「客廳」,一群十多個老人坐在電視前,新聞嗶嗶巴巴地播,也不知有沒有人在看,但視線是望着同一方向的。

這些老人,就住在一格格的房間裏,都用木造的圍板隔開,裏面有一張單人床,一個櫃子,餘下的空間大概夠老人從床上顫巍巍地爬下來時雙手能抓住對面的牆壁。沒有人把門關上,我們走到其中一個房間的門前,牆上清楚地寫了老人的名字,他見了我們,忙不迭從床上起來,我有點不好意思,他還穿着睡褲汗衫,頭髮東歪西倒的,但Mary已一手遞上買來的一袋橙,他客氣地說不用,大伙兒圍着一張桌子坐了下來。介紹時我循例得說我是健聽的,桌子上坐的除了我,都是聾人。

老人看上去仍很健康,我心安了,我以為會看到一個半躺不臥、氣若猶絲的景象。我身後有另一位婆婆,我跟她偶然間對望了,然後她開口:「他剛脫了牙,痛呀。」我問:「是嗎?還有什麼?你們平常有聊天嗎?」老婆婆:「我唔識打手勢喎!」,可愛得不得了,我笑。

L1290297
獨立媒體編輯、特約記者和實習生在七一街站前合照。(梁寶提供)

短網址嘅保安風險

依家電腦網絡流行微博,香港獨立媒體都用咗 twitter 廣播 71 嘅消息,而微博內容精短,短網址就都處都係。短網址嘅保安風險事宜並唔係新嘅學術研究,而我亦唔係專家,但作為微博嘅使用者,呢個問題避已經無可避。

首先,講講短網址令使用者面對乜野風險:

IMG_2200

「左翼21」七一特刊可見此

這是「左翼21」所搞的七一特刊。談到七一遊行,最轟動的當然是2003年那一次。當天,五十萬人在街頭,齊聲激昂地高呼「董建華下台」。當年遊行後,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推銷廿三條的主將葉劉淑儀相繼辭職。再有田北俊領導的自由黨臨陣轉軚,迫使特區政府撤回《國安條例》草案。董建華確實未做完任期便下台了,但那已是2005年的事。

編輯室週記:暴力的政府與和平的市民

七月一日,香港上演了一齣戲,一齣和平市民對抗暴力政府的戲。政府使用行政暴力、行動暴力、語言暴力,對付和平抗爭的市民。

暴力是什麼?暴力是一些越軌的力量,透過精神和肉體,企圖對人類或個人進行支配或毀損。(註一)

何謂政府的行政暴力?曾蔭權政府依仗立法會內保皇黨議員效忠北京,不敢作反,霸王硬上弓,要短時間內在議會進行二讀三讀,通過從來沒有經過公眾諮詢的「選舉遞補機制」。儘管民間反對聲音如雷震天,官員卻充耳不聞,違反重要法案通過須經公開諮詢的慣例。而不滿「機制」的市民,卻是信守承諾,他們在和政府約好的時間及地點,啟步遊行,並沒有選擇突擊政府總部,更沒有襲擊政府官員。這,當然是行政暴力,市民和平。

警方行動暴力。七一當晚,逾千市民留守灣仔及中環部分路段,和平靜坐上,手無寸鐵。但警察卻重裝出動,如臨大敵,重重圍著靜坐者。當有示威者手牽著手,和平前進,警察卻在毫無警示的情況下,舉起胡椒噴霧,射向前行者,多人眼睛受傷害。還記得,2005年底,上千名韓農及反全球化支持者聚集港島,反對世貿會議出賣農夫,香港警方同樣出動胡椒噴,卻是事先張掦。今天,卻使暗招,襲擊慢步前進者,這不是政府暴力,又是什麼?!

去年秋,乘著世博餘溫,動態版《清明上河圖》來港展出,引起一番哄動,一票難求。熱鬧之餘,董啟章(《明報》 2010年11月23日)、馬國明(《文化現場》2010年12月,另見《明報》 2010年11月25日梁寶山文章引述其觀點)及梁寶山(《明報》 2010年11月25日)等,均指出當局此舉之諷刺:當局高舉的、畫卷中描繪的繁盛街道和市集之景、民間活潑的生活狀況,正在今日地產霸權及政府政策下漸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完全掩蔽的商場和通道;同時亦論及將《清明上河圖》改成動態版在藝術上涉及之問題。這些評論隨著動態版《清明上河圖》落幕而沉寂下來;然沉澱發酵半年後,七一前夕,「《清明上河圖》熱」再次於城中冒起,這一次並非由官方辦理,而是來自民間,就《清明上河圖》的槪念,因時地制宜仿創《七一上街圖》和《青苗上河圖》,分別旨在描繪七一遊行的狀況,及已遭高鐵收地摧毀的石崗一帶的本土農耕社會的生活。

新界鄉議局和原居民是如何煉成的

明報編按:早前,一群新界人發動一場圍堵立法會活動,眾人搖動鐵欄,聲言保衛家園。為什麼他們可以名正言順,「誓死」捍衛自家僭建物?他們根據「大清律例」所享有的疑似特權,又自何時開始?作者追溯至1899 年,細數權力煉成的百年史。

〔七月二日 1100 特約記者綜合報導〕七一遊行,民陣宣佈布二十一萬人參與。在隊尾的人民力量隊伍,在行至灣仔修頓時停留在軒尼詩道。差不多同時,在長江中心外亦有超過300位示威者集會。至晚上大約十點半,在長江中心外的示威者轉到干諾道中示威。人民力量隊伍則向中環方向前進,在金鐘道的中銀大廈前與警方衝突,警方出動胡椒噴霧,又出動防暴警察及三層防線。至晚上十二時,警方在干諾道中清場,凌晨兩點,警方開始在金鐘道清場,人民力量成員包括陳偉業及黃毓民被捕。全日警方共拘捕228名示威者,罪名分別是妨礙公眾罪及非法集結罪。今次是繼今年財政預算案示威及六四晚示威分別拘捕113及53人之後,更加大規模的拘捕行動。

最新消息(七月二日 1140):人民力量被捕的百多名成員已全部獲釋,至於在干諾道中被捕的人士,有22名目前拒絕保釋,抗議警察濫捕,目前仍未被扣留在香港仔警署。

最新消息(0220):金鐘道: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偉業已被捕。干諾道中:人權監察羅沃啟批評警方,明知其身份也打算拘捕他,他亦批評警方使用索帶是過度武力。

最新消息(0207):在干諾道中,警方將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拉離現場釋放,香港人權監察一向會身穿橙衣,派員出席遊行監察人權的狀況,警方一向均不把人權監察的人員視作示威者對待。在金鐘道,人民力量大部份示威者已散去,只剩下約100人堅守,警方開始清場。香港人網在示威者開始離開時已終止直播,可到無線互動新聞台觀看直播。

View 2011七一上街圖 in a larger map

有説,「替補機制」的議題由最初的冷而後被炒熱,通虧「大律師公會」(後稱「公會」)的表態介入,而泛民主派則完全脱節、已不再是民主運動的發電機。這番斷言,我不止一次聽過(例如昨早商台的黃永),但確實與自己的感知有所出入。

難以否認,近幾年,泛民領導不了民運,「公會」則仍是法治精神的代表,這大家都知道。可是,我在想,由冷而熱的媒體流程,所包含的公共意義,遠複雜於泛民是否發電機的問題,也不是一句「公會介入」了得。網絡上,人們真正感到事件「熱起來」的一刻並非「公會」的介入。而在大眾媒體,「大律師公會」是在6月17日才第一次表態,那次表態也得不到媒體大篇幅報道:

618明報:大律師公會:立會替補制違憲 ,逾60 學者聯署促政府撤回(624字數)
618蘋果日報:大律師公會,立會替補機制違憲(587字數)
622明報:大律師公會再斥遞補制違憲(386字數)
622蘋果日報:大律師公會再轟替補機制(467字數)

有趣是,直至6月26日才形勢逆轉,報導字數也翻了翻:

藝術對抗審查.自由敲擊政治

藝術公民七一遊行聲明
藝術對抗審查.自由敲擊政治

七一大遊行,是香港巿民上街表達訴求的大日子。二零一一年,藝術公民於四月二十三日舉行過「藝術公民大聲行」,得二千餘巿民參與,實踐我們對於藝術自由、表達自由的堅持,大聲講出釋放艾未未等國內維權人士的要求。艾未未已於六月得到暫時的保外候查,言論自由卻受到更大的控制;放眼香港本土,一方面政府施政無能,製造社會問題,另一方面藝術自由和表達空間備受威脅;因此,我們呼籲藝術界人士、香港巿民,七一上街,向權力中心表達我們的不滿,以及對藝術自由的堅持。

國際人權公約保障各國人民的藝術自由和表達自由,但今年,香港巿民已經一再看到,當巿民和藝術家想以藝術方式表達政治訊息時,往往受到不尋常的威脅和打壓。繼警方對艾未未塗鴉的嚴苛處理後,今年警方對七一遊行諸多約束,以附件形式援引《簡易治罪條例》228條第四章,表示「任何人無合法權限或解釋而公眾街道或道路上奏玩任何樂器,即屬犯罪」。當政府高舉文化創意工業的同時,街道藝術一次又一次受到當權者的打壓,甚至限制公民的奏樂權,實在貽笑國際。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911
  •  2912
  •  2913
  •  2914
  • 2915
  •  2916
  •  2917
  •  2918
  •  2919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