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政治運動長久以來由泛民跟親共兩大集團壟斷,直至最近有別於兩者的第三勢力的「香港自治運動」出現,直斥民主派為「大中華膠」。坊間沒有對此詞嚴謹的定義,以筆者有限的認知,「大中華膠」最接近意思應為有中國國族主義情感的香港人。其實泛民和親共都是「大中華膠」,親共者效忠於中國共產黨,而泛民則是效忠於中國文化歷史的國族情感。兩者都有中華情結相信毋用置疑。
何謂中華情結?
然而自治派對於中華情結的解釋似乎過於單一。泛民和親共兩者都有中華情結,但不致相同。民主派成形於八十年代《中英聯合聲明》後打出的「民主回歸」旗號。在國族身份上,民主派承認中國為其「祖國」的原則,不過「民主回歸」潛台詞亦為「民主抗共」,他們雖然贊成「回歸中國」,但對大陸的一套制度不以為然。他們爭取於香港實行民主,才可以保存香港有別於大陸獨特生活方式。這種「高度自治」的想法,其實跟今天的陳雲《香港城邦論》中的港人身份沒有多大差別。
中華情結對香港是利是弊?
圖:蕭若元分享許多無綫電視可惡的之處,並多次認為應該要執笠!
(獨媒特約報導)三十幾年來,我們只得兩個免費電視台。其中的無線電視台更是壟斷了市場,另外的亞洲電視台重播又重播,觀眾早已怨聲載道。不少業界人士已向政府發出訴求,就今年十月發起「開放天空」運動為例,從影視界、文化學術界及政界、互聯網,Facebook LIKES等渠道所收集到的簽名已超過萬人,其中包括多位立法會及區議員的支持,希望爭取開辦更多免費電視台。上週四,開放天空邀請了多位講員,探討香港免費電視對於華人的創作及流行文化的影響。
本地電視業的昔日光輝
(圖片來源:動物粉絲Facebook)
昨日被揭發的拔萃女書院誤殺小倉鼠兼毀屍滅迹案,其案件性質和去年的14歲小童炸龜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犯案者都是十多歲的小朋友。涉嫌觸犯的都是169章的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的刑事罪。而最雷同的地方是犯案者的幾個家長都認為不過是小事一舂。 在炸龜的片段裡大家會聽到小朋友的家長背後的輕鬆對白「攪咩呀?玩死隻龜囉!」。今次幾個家長亦很不滿校方處分(判罰停課)過嚴。
而當中很詭異的地方是;在兩宗刑事案中警方都扮演著可有可無的角色。炸龜案的片段是在網上瘋傳了一段時間,最後要由立法會議會加動物權益組織主動報案警方才「被動」去處理。 至於今次「小倉鼠誤殺」案,學校已自行處理,從沒有想過有警方的份兒。 而全世界都竟然覺得很理所當然。 大家只集中討論學校的懲罰是否過重,完全忘記了這本來是一宗刑事案。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更贊同校方作具阻嚇及有警惕作用的懲罰,可提醒三名學生將過錯銘記於心,自我反省。
近期紅爆網絡的尖東忌廉哥,紅到出書出精品,不少人慕名而來要一睹牠的風彩。其實,如此人見人愛的忌廉哥,背後是有一個悲慘故事。
政府於上年年尾,稱加強規管寵物買賣,打擊私人繁殖為由,就建議修訂《公眾衛生(動物及禽鳥)(動物售賣商)規例》(第139B章)進行咨詢,但今次建議修訂只涉及狗隻,而且更建立一個發牌制度。這一個發牌制度,會否把現在豁免的私人繁殖去合法化呢?
1. 葉底藏花,踏雪尋梅
王家衛生於1958年,《一代宗師》是他五十過後的首部電影,或可稱為他晚期風格的開端。相對於以往年少氣盛時的電影,《一代宗師》少了一份執著,多了一份包容;少了一點無奈,多了一點豁達;少了一種遺憾,多了一種解脫。
假如《阿飛正傳》、《花樣年華》、《2046》是六十年代三部曲,則《一代宗師》反成了前傳,故事三十年代從佛山開始,一直延續至六十年代初的香港。旭仔和周慕雲是本土新生代,葉問則是戰後南來的叔父輩。上海出生、香港長大的王家衛,這次合拍片之旅,是為另一次尋根的旅程。
在《阿飛正傳》、《春光乍洩》中,不無若即若離的中港張力,夾纏不清的生母、養母糾結,遠赴菲律賓、阿根廷的尋根,卻總是一無所得,甚至客死異鄉。但「其實天下之大又何止南北,勉強求存等於故步自封」,梁朝偉繼張藝謀的《英雄》之後,再一次以「天下」為己任。南北共融、天下大同,這是合拍片大潮下的時代精神,亦是香港回歸十五年的歴史總結。
(圖:Mayumi Taniguchi 透過互聯網創辦了「全日歐巴桑黨」)
每當面書上傳來蔣麗芸於立法會上,或以保母的姿態為梁振英遮風擋雨,或以潑婦的姿態阻長毛等發言的視頻,而論評又往往針對她作為「師奶」、「阿嬸」、「街市潑婦」等「無知婦孺」的形象來攻擊,我感到非常納悶,為什麼中年女人,若非以專業「律師」、「教師」等姿態企出來,就變得如此負面?
師奶缺席的政治
雖然香港男女在工作上相對很多國家和地區來說,算是平等,但「師奶」及中下層服務業的婦女,人數遠高於專業女性,卻被蔣麗芸以「日常潑婦語言」的外貎被「對號入座」了。當然,蔣麗芸這位「有錢闊太」並不能代表中下層的婦女,但泛民在這一塊,也是缺席。
上月到日本出席了一個有關性別與互聯網的研究會,在會上認識了「全日歐巴桑黨」或「中年女性中心」(All Japan Obachan Party) 的創辦人 Mayumi Taniguchi。
(圖片出處:石嘉豪)
(刪節版刊2013月2月1日《信報》〈文化論政〉。作者為文化監察成員。)
「香港電影,有開工,無收工,瞓都無啲瞓,你班[下刪粗口] 收工拍拍屁股就返歸去。可憐的機燈,齋收器材都收幾個鐘,我們不是住拍戲的主景,我們都有自己的家,當你[下刪粗口] 叫收工係晚上11點,我們燈光組收機點都要4個鐘,返到屋企幾點?跟手話開7點─這些叫人道」機燈組員工在網上說。(Kent Ip: 〈香港電影工業的無名英雄:燈光與機工組〉,2013年1月23日,獨立媒體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