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五月十九日開始,在印尼一連七天的transmission asia pacific,參與者前後約有四十人,涉及的團體及正在進行的計劃不止於此。但四十人,怎様認識呢?圍圈每人五分鐘自我介紹,可能是世界上最笨最反方法的方法。組織者用盡了營地的環境及招商或曰展覧的想法,把近四十個項目,分成七個回合,每個回合約五個項目各成一個臨時攤位,其他參與者就逐個看。一回合完攤位解散,另一回合的五個項目便化身臨時攤位,讓其他參與者逐個認識,如此類推。不錯每個攤位都要把自己的項目多解釋數遍,但在不同攤位之間走動走動,另設上天送的大禮——傾盤大雨一場,三個多小時的介紹環節,還是能淸醒地渡過。
團體人常常掛在口邊的是:很忙。太多工夫不容易與人解釋,短時間內要「認識」不同的團體及計劃,談何容易。社會環境不同,政府及資本的壓迫程度不同,語言不同,臨場可能最重要的,是表達能力的不同。一些參與者工作主要是在村莊教小朋友拍片說自己的故事,英語說得和筆者不相伯仲,然而從他她們不特別流暢的英語中得知,政府的言論查禁已竭斯底里得要將他們列作「敵人」,生活及工作都不好過。活在彈丸似的香港,我對他們崇然起敬。這裡不是一百萬人的故事(可能其實是更多),聽得多少是多少,記得多少也是多少。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