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那天,我用手語解釋何謂公民提名

圖:佔中手語新聞啟動

是譯者也是教育者

抗命的首一星期,我差不多每天都到佔領區去。一天晚上,我決定留在家,拍影片放上臉書,用手語解釋「公民提名」、「人大常委」、「公民抗命」這幾個重要的概念。我的猜想是,聾人朋友有如很多別的邊緣社群,不是常有機會接觸社會政治議題。接,譯者朋友又開設「佔中手語新聞啟動」專頁,把我的影片放上去,聾人亦可以此為渠道,用手語來發放佔領信息。又有一晚,我在平靜的灣仔演藝學院對開馬路,跟抗命的聾人朋友解釋「袋住先」的意義,如此種種,「譯者的身分又多了一重了啊,我們像教育者」,我心裏又苦又甜地想。

10月1日的早上,我獨自一人跑到金鐘,為的是要把握早上孤獨的時間,簡簡單單地來當一個抗爭者,而不用每時每秒都另有重任在身。太陽熱辣辣地照射,我在義工噴的清涼水珠之間,看到有塊板在寫:「民主講台」。我給聾人朋友們發信息:這兒有個講座,誰想來聽啊?時間差不多到,我跑到天橋底找了個前方的位置坐好,等到聾人和別的譯者朋友也到達了,講者開始發話,我和其他譯者便開始輪流工作,投入認真的傳譯。

Hannah Arendt 與匈牙利的1956(及香港)

文:李敏剛

10月23日是匈牙利的公眾假期,為的是紀念匈牙利在1956年爆發的革命。這次被鎮壓的革命對匈牙利人有極為深遠的意義,甚至比1989年共產黨政權倒台更重要。事實上,這次革命在二十世紀的世界史也有相當的重要性,因為那是二戰結束以來,蘇聯和整個東歐共產主義陣營面對的第一次重大政治挑戰;這次挑戰不是來自外國勢力、不是來自「反動勢力」--這次革命之所以具挑戰性,正正是在於,這次的挑戰,是真正的來自「人民」。

當年10月23日,大批大學生、作家和民眾在布達佩斯街頭遊行,要求蘇聯紅軍撤出匈牙利,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即匈牙利共產黨)立即結束一黨專政、開放自由選舉、建立民主社會主義。當晚,匈共第一書記透過電台發表強硬聲明批評示威者,示威者被激怒,拉倒斯大林的銅像、摘下匈共的國旗,並包圍布達佩斯的廣播電台大樓,保衛大樓的匈共秘密警察向示威者開火和發射催淚彈。示威者沒有被驅散,反而布達佩斯大批民眾和工人迅速加入示威,並攻擊警察及取得武器。匈共政府召喚軍隊協助,軍隊卻倒戈支持示威人民,本來的和平示威正式演變成革命,匈共領袖先後逃往莫斯科,政府瓦解。

香港人從沒這麼香港人過

雨傘運動一路走來,發現香港人不是「香港人」。我們一直都被誤會了。在這三十多天以來,走訪過金鐘、旺角和銅鑼灣三個佔領區,一邊留守, 一邊為雨傘運動視覺文化庫存計劃做訪問。親耳聽到、親眼看見、親身經歷,看著許多不可能成真。香港人很可愛。

原來,香港人並不那麼愛旅行。當三個佔領區都被「佔領」的時候,不禁會想到,旺角銅鑼灣等地,到底多久沒有香港人的蹤影?為了避開遍地黃金、橫行的旅行箱、吵耳的還價聲等等,如非必要,我們都不再去這些旺區。若有空餘時間,我們不是躲在家休息,就是趁著三天五日的假期,搶購平價機票去旅行,為的只是一口自由的清新空氣。

你知道嗎?香港人都很愛香港,只是我們在自己的地方找不到屬於自己的空間。

原來,香港人絕不善忘。我們總愛自嘲「香港人只有三分鐘熱度」,任何人事都不會被記住,熱潮過後,大家又會回復正常,繼續生活。事實告訴所有人,即使一個月過去了,除了一班長時間留守的英雄們,還有不少學生們和上班一族,午餐時、下課下班後還是回到佔領區,默默支持集會。香港人,有些信念有些夢想,就像獅子山頂峰上的「我要真普選」直幡一樣,即使被阻被撓被打擊,我們絕不忘記。


你知道嗎?香港人都很珍惜自己的身份,明白民主路上成王敗寇,不願做「二等公民」。


【團結撐小店】系列 - 獅子山下的心燒時分

一首歌、一套電視劇系列為獅子山「開光」,從此每個香港人心中都有一座獅子山。三十多年後,一幅黃色直幡貼在獅子頭上,迷惘的獅子靈氣再現。

有權有勢的統治者 才會破壞法治

攝:獨媒記者 Gundam

法治是用來制約統治者或有權有勢的人,這裡包括所有政府部門、官員,當然連警察在內,也包括法庭、立法機構和一切有公權力的機關,原因很簡單,如果這些機關不依法行使權利,例如不按程序辦事,不按法律規定行事,作出超越法律賦予的權限,凡此種種,會直接危害人民權利,這種危害便稱得上是破壞法治。

那麽,法治與人民關係何在?承接上述前題,法治是制約公權力,公權力既不在人民,法治對於人民,就不存在制約的成份,相反,法治是用來保障人民,令人民的權利受到保護,免受公權力的傷害。一如憲法,是法律中的基礎大法,它是用來約制享有公權力的強者,保護作為弱者一方的人民。

人民要做的是守法,守法的目的,是不傷害其他社會成員,但不守法只是破壞法紀,只要政府將他繩之於法,違法受懲,便成全法治,換在佔領運動的禁制令,只要強制執行便是了。人民無權無勢,更無武器,在法律面前是弱者,憑什麼去破壞法治?憑什麼去成全法治?

佔領運動推動巴士公司求變

佔領運動進行以來,運輸署一直以停駛/改道巴士線數目,「證明」佔領運動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巴士路線陸續復駛後,運輸署也似乎「無話可說」,記招也懶得開了。佔領運動令部份主要道路封閉,其實對路面交通也有正面影響——它迫令運輸署及巴士公司重新思考,如何善用有限的道路維持服務。部份佔領期間以至實行至今的改動頗具創意,甚至比改道前的路線更佳。

101X:改道後受歡迎加班

101X由堅尼地城往觀塘,途經紅隧,是一條平日繁忙時間才開出四班的特別路線。佔領初期,金鐘道及夏愨道均全線封閉,剩下的龍和道十分擠塞,因此巴士公司安排101X改經西隧。路線改道後更受歡迎,雖然全程行車時間相去不遠,但改道後途經的西隧、佐敦道及加士居道,在早上一般不會擠塞,感覺上更為快捷,結果巴士公司將早上開車班次增加至四班。

從路線設計上看,101X使用紅隧其實是比較直接,不過紅隧日夜均十分擠塞,101X改用西隧前往九龍,從整體運輸規劃角度是較佳選擇。當然,巴士公司須付出高得多的隧道費。

680X:分拆不同目的地乘客

金鐘道及夏愨道全線封閉期間,巴士公司亦將一條由馬鞍山往返中環的上下午繁忙時間路線680X,由東隧改行西隧。680X改道後行車時間有所下降,令路線更受歡迎,金鐘道重開後巴士公司亦沒有安排680X重新使用東隧。

民間警察投訴科成立 收集警察濫權資料

(獨媒特約報導)佔領行動以來,多次發生警察濫用權力對待示威者事件。有見當局處理不力,民間人權陣線宣佈設立「民間警察投訴科」街站,收集相關資料,並會於每日下午3時召開記者會回應警方。

民陣警權組歸納了警察在過去1個月違反《警察通例》警員應使用最低武力的事件,尤其在9月28日濫用胡椒噴霧、催淚彈,在10月15及17日對示威者拳打腳踢、攻擊頭部,威脅示威者生命危險。警權組召集人陳樹暉另指出警察在行動違反通例,如阻制及攻擊醫護人員、記者等,市民報案更被轉至警察投訴科,有包庇之嫌。

民陣成員楊政賢表示,監警會雖有回應,但卻沒有展開調查,楊質疑為何2011年8月18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港大百年慶典,一個在校園發生的事件也有詳細報告,但佈及全港的雨傘運動卻沒有。

民陣籲政府勿再以警員作盾牌逃避政治問題,政治問題該由政治解決。民陣將於金鐘夏愨道成立「民間警察投訴科」街站,在每星期二、四,下午5時至晚上9時向市民收集資料,把充足資料收集後為投訴者處理案件,提供法律支援,預計在運作兩星期後評估會否在旺角設站。民陣並會於每日下午3時,於金鐘「命運自主」台召開記者會回應警方。

投訴警察課收1375項投訴

政協不再,賣港依舊的政治買辦:田北俊

文:Eric

田北俊高呼梁振英辭職,何其擲地有聲,丟了政協委員後才懵然說忘了自己的身份。他面再懵,心卻不懵,今天只是以退為進,靈活地扮演中共和本地華資的政治買辦罷了。自2003年廿三條一役倒戈以來,田北俊精明的買辦本色不改,出賣港人的劣跡也不改,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他十年來精彩的政治買辦生涯。

一、與民為敵的商界代理人

為了擁護本地工商財閥的龐大利益,田北俊堅決反對財富再分配。田北俊既帶頭倒戈反對廿三條,甚麼最低工資、規管工時、全民退保也可見他的反對聲音。即使是社會最基本的保障——綜緩,也要把養懶人的髒水往它潑。2013年他以「杜絕濫用」之名提出「失業綜援限領兩年」的動議,妄圖把社會上苦無生計者的最後生機果斷杜絕。如果梁振英只是甘於讓收入14K以下的階層迎不了真普選,恐怕田大少心機之歹毒,毫不遜色於貪狼。

田北俊惟恐政府把維持社會福利的成本轉移至商界,時時不忘自己是反對一切便利社會民生政策的急先鋒。「關鍵時候,有我捍衛底線」,田北俊努力捍衛了資本家算盤,以資本家的政治代理人而言可謂功德圓滿。

二、保守價值的代言人

香港外傭對佔中的看法

English Version

香港外傭運動的義工Meredith McBride及Vivian與一些外傭對話,談及雨傘運動的佔領抗爭。

Catherine來自菲律賓 ,已在香港生活3年。

「示威者想要這場抗爭,與中國抗衡。或許他們可以幫助我們,令外傭更能受惠本地法律。或許我自己傾向抗爭者的一方。他們真的為自己的權利、民主而奮鬥,犧牲甚大,所以我希望他們可以得勝。」


來自印尼的Bolot因常逗得朋友開懷大笑,暱稱亦取自一著名笑匠。現年29歲的她已在香港居住兩年。 Bolot 是一支持印尼民主的駐港機構的成員,現時正在學習政治。她在上一次印尼大選未有投票,但表示如果新總統能夠證明其能力,自己下次便會投票。

「我不了解這兒發生甚麼事,但聽說是他們想把民主帶回香港。他們想政府聆聽人民所想所言。這就與印尼的情況一樣。我們想為人民爭取民主,而不是為政府。政府要開始聆聽人民想要甚麼。或許現時政府只與自己的員工開會,他們必須聆聽市民,要親自與民眾接觸,用自己雙眼看看人民怎樣生活、想要甚麼、需要甚麼。」

趁佔中改劃交通 環保借東風

文:周月翔(香港地球之友助理環境事務經理)

由學生發起的佔領行動已1個月了,政治的訴求卻意外帶出公共空間的討論。作為一個環保團體,純由交通政策層面看來,有悲也有喜。

喜者,香港的交通及道路規劃,原來有很多的可能性,眾多市民在無計劃之下,透過佔領運動親身體會,有助成為政府日後制定政策的重大參考。

悲者,政府對塞車問題前所未有地重視,但可惜運輸政策僵化,遇上突發事件,缺乏應變機制,除了日日開記招宣布數據,卻無緩解良方,變相讓市民及佔領者「攬炒」,任由民怨發酵。

疏導交通 政府豈能置身事外

佔領期間,幾條主要的幹道,包括彌敦道和亞皆老街交界、銅鑼灣崇光百貨對出的軒尼詩道和金鐘夏慤道一帶變相成為行人專用區。當區的居民和上班人士即時感受到空氣質素的提升。但及後假期結束,問題就出現了。長長的車龍湧現,不但增加交通時間,同時排放大量廢氣,導致空氣質素惡化。除了清理堵塞的道路外,政府真的無計可施嗎?

不妨作一個粗略的分析,運輸署宣稱,佔領頭幾天,再加上假期關係,過海車輛減少約3萬架。之後復課復工,車輛需求回復原狀,上下班時間,私家車、巴士和校巴一齊出動,但路面的空間卻未「收復」,在求過於供的情況下,導致擠塞。這個責任,堵路者有份,但政府亦不能完全置身事外。因為完全可透過需求管理,調節道路的使用需求。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531
  •  2532
  •  2533
  •  2534
  • 2535
  •  2536
  •  2537
  •  2538
  •  2539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