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人支持原址保留果欄 區議員質疑研究偏頗、未解決滋擾問題](/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獨媒特約報導)油尖旺區議會轄下的「關注油麻地果欄工作小組」早前委托樹仁大學企業及社會研究中心進行「油麻地果欄的保育和活化方案研究」,報告指近九成受訪居民和業界支持原址保留果欄,希望透過保育活化果欄,改善果欄對社區造成的影響。油尖旺區議會昨午(28日)舉行會議,部份議員表示對報告「有保留」,質疑問題設計上傾向以保育為先。研究中心伍志豪博士回應指,調查是按原址保留或搬遷獨立而問,強調並不涉及偏頗。
(獨媒特約報導)油尖旺區議會轄下的「關注油麻地果欄工作小組」早前委托樹仁大學企業及社會研究中心進行「油麻地果欄的保育和活化方案研究」,報告指近九成受訪居民和業界支持原址保留果欄,希望透過保育活化果欄,改善果欄對社區造成的影響。油尖旺區議會昨午(28日)舉行會議,部份議員表示對報告「有保留」,質疑問題設計上傾向以保育為先。研究中心伍志豪博士回應指,調查是按原址保留或搬遷獨立而問,強調並不涉及偏頗。
(獨媒特約報導)兩支民間野豬狩獵隊將於月底解散!漁護署表示考慮公眾安全等因素後,無計劃恢復狩獵野豬行動,狩獵隊的狩獵許可證於本月31日到期後將不續發。香港野豬關注組幹事黃豪賢指消息令人雀躍,亦是香港動物權益的里程碑。
關注組六年努力抗污名化
香港野豬關注組成立於2013年11月,關注組一直要求停止真槍狩獵,改以絕育及加強公眾教育等方式「人豬共存」。六年至今終「成功爭取」,關注組幹事黃豪賢表示消息令人雀躍,亦是香港動物權益的里程碑。
黃豪賢指,社會各界及關注組自2013年起為野豬爭取權益,過程「跌跌碰碰」,「當時好多人都覺得野豬係害獸、係窮兇極惡嘅動物,甚至有某啲媒體、團體,同狩獵隊嘅人不斷污名化野豬。」他表示當年野豬的形象頗為負面,為牠們爭取基本的生存權益十分困難。
(獨媒特約報導)油尖旺區議會大南選區補選上周日已塵埃落定,代表民主派參選、「社區前進」的李國權終以209票不敵經民聯李思敏。補選後四日,油尖旺區議會舉行大會,惟李思敏首次以區議員身份出席會議已遲到,並在長達逾4小時的會議,僅發言一次。
(獨媒特約報導)環保團體多年均促區議會減少印發利是封,以免浪費,不過各區似乎毫無反應。其中屯門區議會前日舉行會議,利是封印刷數量續維持100萬,工作小組召集人歐志遠強調屯門區人口較多,印刷量視乎社會實際需要,過往亦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呼籲減少印製利是封的地區團體「屯們誌」成員陳凱姿對此表示失望,期望屯門區議會可帶頭減少印製數量,並同時提高市民對「環保利是封」的認識。
《香港01》曾報導2019年全港區議會印製利是封數量,觀塘區以156.5萬個「奪冠」,屯門區剛以100萬佔第三名,全港十八區區議會共印製878萬個利是封,當中僅四個沒有印製。
(獨媒特約報導)民主派議員及民陣將於星期日(3月31日)發起遊行,反對政府提出修訂《逃犯條例》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條例》,設立一次性個案移交機制,適用範圍包括中國大陸。多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反對修訂引渡協議,直言「送『中』條例,出賣港人」,呼籲市民一同參與本周日的「反對修訂引渡條例」遊行。
「反對修訂引渡條例」遊行於今星期日(3月31日)下午2時半在灣仔盧押道集合起步,並遊行至公民廣場。
早前有商界憂慮因經濟及商業罪行而被引渡到內地,行政會議於昨日審議及通過修改草案內容後,政府隨即在同日下午召開記者會,提出剔除九項可單次移交的罪行,包括破產及清盤、與公司有關的法律罪行、證券及期貨交易、知識產權或版權、環境污染和公眾衞生、控制貨物進出口或國際資金轉移、非法使用電腦、財政及課稅或關稅,以及虛假商品說明。
民主派召集人毛孟靜表示,民主派立法會議員會用盡一切方法阻撓修訂,亦希望藉不同行動訴諸民意。她指,修訂條例令中港之間的司法防火牆變成「中門大開」,強調市民不應有錯覺認為政府剔除九項可單次移交的罪行就已釋除商界疑慮,「商界冇人行出嚟話全盤接受,拍哂手掌」。她指,商界仍然對引渡協議有猶豫,批評政府玩弄法律招致惡果。
左起為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經理(海洋)楊松頴、大埔生龍清湯腩老闆伍綺媚、大埔生活書院項目主任溫善婷、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保育政策主管張潔儀。
(獨媒特約報導)本港塑膠垃圾回收處理率現時只有13%,而棄置的塑膠廢物中,以塑膠餐具最多。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早前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接近8成的受訪者表示支持規管即棄塑膠餐具。WWF促請政府在2022年前立法禁用發泡膠餐具,2021年完成監管即棄塑膠餐具顧問研究後,盡快訂立淘汰即棄塑膠餐具的具體計劃和時間表。
世界自然基金會項目經理(海洋)楊松頴表示,調查於去年11月至今年2月進行,在本港10個地區(中西區、東區、油尖旺區、葵青區、西貢區、沙田區、大埔區、屯門區、元朗區),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3,237名市民,以了解大眾對立法規管即棄塑膠餐具的態度。調查結果顯示76%受訪者至少「間中」拒絕即棄塑膠餐具,64%的受訪者會至少「間中」避免光顧即棄塑膠餐廳,當中更有3%的受訪者選擇自備餐具。楊松頴指出,市民對減少使用塑膠的意識已逐步加強。
黃根源(左一)、葉寶琳(中)
(獨媒特約報導)2014年6月的反對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前期撥款示威中,土地正義聯盟葉寶琳、黃根源、社運人士周諾恆及東北村民張貴財早前被裁定違反立法會行政指令罪名成立,分別被判囚兩至三周,及罰款1,000元。4人申請就定罪及刑期上訴至終審法院,惟終審法院今日拒絕批出上訴許可,葉寶琳及黃根源需即時到監獄服刑。
辯方:「不守秩序」界線模糊 行政指令限制示威是否必需
葉寶琳及黃根源早前分別被判監兩至三星期,兩人於高等法院的上訴遭駁回,他們即時提出上訴至終審法院。終院今日處理兩人的上訴許可。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明言,示威者當日的行為明顯是不守秩序,問題是訴求與表達手法是否合乎比例、定罪及刑罰是否合理地可爭論。
辯方代表資深大律師李柱銘指,示威者沒有直接阻礙立法會的程序進行,控方亦沒有證據顯示當日立法會財委會會議受到影響,法庭應予以示威者的行動容忍度。他又質疑,「不守秩序」的界線模糊,以《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第8(3)條發出的行政指令第11條,來限制市民表達自由是否超越必需性。
右至左分別為法團秘書高文軒、居民Peggy、Paul
(獨媒特約報導)位於西營盤德輔道西、中聯辦附近的均益大廈二期,在街坊的團結和努力下,在去年踢走親民建聯的建制法團。一年過去,新法團面對著內憂外患,工作舉步維艱;更遭到前法團成員及建制勢力形形色色的「騷擾」。法團秘書高文軒接受獨媒訪問時指,法團會勿忘初衷,在進行大維修時做好把關的角色,「我哋初衷就係唔好俾人呃哂啲錢」。
時間先回到一年多前,均益大廈二期在去年一月尾召開改選法團的會議,會議由晚上八點開到凌晨四點。「均益二期老友記」名單的其中六名住戶,成功擊敗親建制的法團。時任主席許溪水在獲悉落敗後,中途賴皮離開會場,一度令會議無法進行,要由居民推舉另一名業主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