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政府上任至今,不斷推出所謂有利民生的基建項目,當中不少項目出現嚴重超支情況。而立法會近日進入討論基建項目撥款申請進度緩慢的議題,建制派將矛頭直指民主派應為申請進度緩慢及超支負上責任。而事實反映,工程超支及延誤與撥款通過時間無關,建制派的指控只是混淆視聽和插贓嫁禍,只會令社會矛盾加劇,失去議會理性討論的空間。
以高鐵工程為例,工程延誤最少兩年,超支最少148億,令全港市民及納稅人震怒。就連港鐵亦有自知之明,清楚知道工程超支及延誤與撥款通過時間無關,並無對當年認真審議高鐵撥款的立法會議員作出指控。去年四月,港鐵總經理(高速鐵路)蔡豐松只以高鐵工程複雜為推搪理由,將責任指向地質複雜及黑雨影響,並指遇上三大挑戰,包括去年三月底黑雨導致元朗連接七星崗及大江埔的隧道水浸,令隧道內的鑽挖機故障,導致該段隧道工程延誤九個月;連接內地及香港的過境路段,途經濕地公園存有溶洞;西九龍總站地底挖掘工程遇上孤石阻擋,並需遷移大量公共管綫,「一環遲環環遲」。但建制派卻插贓嫁禍,將工程延誤及超支問題推到民主派議員身上。
而梁振英政府及建制派議員經常指出基建工程延誤會影響眾多市民生活以及削弱香港的全球競爭力,最終被邊緣化。但實情是基建工程只益財團及官員,與民生和競爭力並無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