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城市脆弱不堪一擊  氣候應變遲鈍堪憂

文:黎廣德(低碳亞洲行政總裁)

從本地到國際,過去兩周的大新聞都離不開颱風和水災:從「天鴿」襲港到澳門淪陷,從「哈維」重創美國德州到南亞三國逾千人葬身於洪水之中,大家驟然醒覺,現代城市原來脆弱不堪。究竟是大自然向人類的愚昧報復,還是我們沉醉在工業文明的虛幻之中,明明警鐘早已長鳴,大家卻聽而不聞?

香港人在「天鴿」過後,看見澳門滿目瘡痍,對比之下少不免內心慶幸,連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視察水浸災情嚴重的大澳時也沾沾自喜,認為「緊急應變計劃發揮重要作用」。可是杏花邨巨浪湧上三樓,地庫停車場數十輛汽車沒頂,政府卻好像事不關己。事實上,無論從大澳到杏花邨或西營盤到鯉魚門,只要細看因由,都能找出兩項威脅香港可持續發展的致命傷:城市設計嚴重滯後,應變方案似有若無。

海平面上升 世紀末一米變兩米

今天全球平均氣溫較1979年上升攝氏0.6-0.7度,由於熱空氣可容納更多水份,科學家早已發現,大氣溫度每上升攝氏1度,水份便多7%。1989年日本研究員運用電腦模型確認這些增加的水氣會化為更多暴雨而非微微細雨,所以全球暴雨成災的情況在過去二十年激增。聯合國數字顯示,截至2015年為止的二十年間全球因暴風及水災造成的損失達1.7萬億美元;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因颱風引起的損失正以每年6%的速度增加。

言論自由之役永不休戰 繼續聲援大專學界異議者

本關注組對張仁良的公開回應表示強烈遺憾,聲明仍未就校方高調處理蔡若蓮事件自毀校譽、傷害師生及雙重標準而正式道歉,以及未清楚解釋所謂調查委員會內學生代表與校方的人數比例,若校方人數佔大多數,那學生代表與立法會中的橡皮圖章無疑。

而且,校方尚未放棄追究渉事人士,僅表示會繼續調查,亦未提供任何正當法理基礎解釋對民主牆的政治審查,包括擅自越過學生會的管理權,將港獨言論下架。

最重要的是,言論自由之役永不休戰,由其各大專院校相繼出現白色恐怖政治審查之情況:中大校方不肯承諾以後不會拆除學生會範圍任何物品;城大校方同樣公開洩露閉路電視內容予親共傳媒網絡公審;理大校方粗暴撕毀民主牆言論,嶺大有人渉刑事毀壞民主牆標語。種種跡象顯示林鄭月娥聯同港共權貴匪賊從未放棄過任何機會殲滅任何大專學界異議聲音。

本關注組懇請大家保持關注事態發展,繼續與所有異議者同行,誓死捍衛香港最後一條防線。

教大言論自由關注組啟

另外,本關注組製作了懶人包及Timeline,讓更多的同學或大眾了解校方如何製造白色恐怖,違法違人權、濫權出賣學生,製造網絡欺凌批鬥風氣丶自毀校譽、抹殺言論自由、濫權違法製造白色恐怖、放任社會傷害師生及繼續由上而下,權貴濫權恐嚇的始末,大家可以轉載以下及Timeline到自己的Facebook帳號、各Whatapps Group丶Telegram Group。

【文化論政】蔡錦源:開放公共電視頻道時段  容許獨立製作生存空間

2013年10月,HKTV不獲發牌,觸動香港最後一次超過10萬人上街。事件令人覺得電視業被一棍打死,一台獨大無法改變。原先政府解說三個申請只發兩個電視牌照的原因之一是怕造成惡性競爭,令現存一間電視台倒閉,大量從業員失業。結果,電視業沒有因為港視廣播不成而保著現有電視台,政府更收回亞視牌照,直接打爛電視人飯碗。

港視不獲發牌事件後,浸大傳理學院及傳理校友會合辦了一個「從發牌事件看香港的電視業往何處去」論壇,毛孟靜議員是座上嘉賓。到台下發言時,我以台下觀眾身份提出,電視業應該走入民間。大專院校培養出不少多媒體製作人材,互聯網發展迅速,拍攝器材愈來愈輕巧便宜,基本上任何人都可以低成本製作影片在互聯網自創個人頻道播放。事實上,這幾年在網絡頻道看見不少有水準的業餘影片,長短不一,有政治宣傳、社會時事、娛樂玩意、音樂動畫等。

長毛、小麗上訴 眾志:積極考慮補選拿回羅冠聰議席

(獨媒特約報導)被法庭DQ立法會議員資格的梁國雄及劉小麗,今午正式到高等法院提出上訴。因「重奪公民廣場」一案正在獄中服刑、同被DQ的前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則透過香港眾志表示不會上訴,香港眾志成員林淳軒稱眾志會積極考慮派人參加補選,拿回羅冠聰在港島直選的議席。

今日9月11日是四名被DQ的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及姚松炎的上訴期限。上週五梁國雄及劉小麗召開記者會,表明會提出上訴。今午兩人正式向法庭申請,梁國雄稱感謝香港人支持,並鞠躬致謝。他指四名議員都是基層人士,被政權壓迫。對於訟費方面,梁國雄已獲法援全數資助,「守護公義基金」則會優先支持劉小麗的訟費,他稱「我哋對市民有信心,對政權無信心」,籲市民捐款。長毛與到場聲援的民主派議員高喊「DQ議員可恥」、「你有袁國強,我有香港人」。

普及哲學有偈傾 「荼毒」萬千好青年

圖:好青年荼毒室成員李康廷(李四)、黎家樂(黎樂)、楊俊賢(鹽叔/嚴振邦)

(獨媒特約報導)哲學就是一堆艱深難懂的詞語?就是大專院校才會接觸到的知識?哲學系就是「乞食」?

剛剛播映完結的港台節目《哲學有偈傾》,可說是哲學普及的入屋作。節目的部份主持來自「好青年荼毒室」,他們成立不到一年已累積逾4萬Like,到底這個哲學普及平台為何如此成功?

記者相約了好青年荼毒室成員李四、黎樂及嚴振邦三人到屯門嶺南大學的虎地書室,書室由嶺南大學學生自行經營,過往與好青年荼毒室合作舉辦講座。好青年荼毒室亦多次與不同的機構合作,包括到學校與中學生討論哲學議題,透過漫畫、電影等文本講述哲學等。

近年不少媒體開設哲學版, 但好青年荼毒室希望走「另一條路線、另一種風格」,以他們認為適合的方法來推廣哲學 。

朱凱廸倡垃圾站設回收中心 環保署拒絕稱令工程延誤

(獨媒特約報導)民政事務局斥資2.2億,在油麻地巧翔街重置垃圾站及露宿者之家,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倡議撥出一樓作社區回收中心之用。環保署以令工程延誤為由拒絕,食環署則稱回收不屬其工作範疇。

原位於油麻地上海街的垃圾站及露宿者之家,因應油麻地戲院擴充須遷至海旁。設計曾多次修改,最新設計是在垃圾站及露宿者之家之間設兩層辦公室,方案在立法會上一個財政年度獲工務小組通過,但未及在財委會討論。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垃圾收集及資源回收小組委員會今早舉行會議,討論朱凱廸建議在垃圾站增設社區回收中心。朱凱廸指新垃圾站新增的兩層是「豬頭骨」,為的是分隔頂層的露宿者之家及垃圾站,其中一層是「唔知擺咩貨」貨倉,而環境局推動的「綠在區區」效果欠佳,局方應盡量尋找地方增設回收點。朱凱廸指如今新垃圾站是兩個「NIMBY」(鄰避效應下的厭惡設施),回收中心如可放置社區有用的設施如二手傢俬,令項目對社區有意義,促當局不要「Hea」他們。

隔靴搔癢的廢物回收政策

文:李美笑/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職工權益工會副主席

環保署助理署長(回收支援)黃漢明先生近日出席一環保團體舉辦的一個回應中國7月公佈「限廢令」分享會時,提出政府將推出的數個對應政策,被回收業界批評不切實際,有食環署處理垃圾多年的同事亦感慨政府的環保政策從來只在枝節修補,未能在核心解决問題,只因香港負責環保的部門先天已身(食環署)首(環保署)異處,不能统合。

食環署垃圾車不作分類回收

國內年底將停止進口廢膠、只收再造成原材料的膠粒。此政策將令部份回收商要結業,市民分類好的膠樽亦隨其他廢膠一樣苦無出路,將當垃圾處理,堆填區每日將多了數以百噸膠樽。回收膠商一向反映收樽的運輸費和分揀人手成本高,窒礙業界的發展,從環保園內唯一的廢膠回收廠也因收膠樽不足導致倒閉可見。政府若能協助解决前期廢膠收集,回收商於後期處理便能應付。

團體遊行促落實全民退保  聯席批林鄭違反競選承諾

(獨媒特約報導)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昨日發起遊行,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出最後通牒,要求盡快落實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發言人劉卓奇批評,林鄭在競選行政長官時,高叫與市民「同行」,但上任以來未有回應全民退保安排,亦拒與民間團體會面,是違反競選承諾。

IMG_7837

遊行由中環長江中心出發,遊行至禮賓府。近400人沿途高喊口號「人口老化、時日無多」、「退保支柱5缺一、林鄭月娥咪縮骨」、「三方供款齊共責、全民退保至安心」。多個民主派政黨皆派代表出席遊行,聯席在禮賓府大閘掛上喻意「最後通牒」的紙碟後離開。

中大「港獨」橫額挑中港矛盾 文研內地講師冀兩地學生換位思考

(獨媒特約報導)中大校園自開學日起,出現「香港獨立」的橫額,校方一度拆除引起學生會不滿打壓言論自由。民主牆成為角力的主戰場,更先後有內地女生撕走港獨單張、親建制組織「珍惜群組」到中大踩場和前學生會會長周竪峰用粗口指罵內地生是「支那人」。事件亦由校方被指打壓言論自由,演變成兩地學生的文化衝突和中港矛盾。

獨媒訪問了來自內地的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李鐵成,「我們天天在講理性,但民主牆上卻出現很多情緒化的宣洩,沒有看到主張,只有口號和標語」。他認為中大應有平台讓內地生與港生和平及理性地討論,希望學生能「換位思考」,強調這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技巧。

質疑媒體有既定立場

李鐵成在內地出生,畢業於中大,在2012年獲得文化研究博士學位。他的論文題目是《體制與亞體制-重讀中國獨立電影的獨立性》,目前的研究興趣是全球獨立電影、紀錄片研究和中港台電影教育等。此外,他亦是電影工作者,紀錄片《我的電影》和《華哥》等分別展映於第十五屆香港IFVA和第六屆華語紀錄片節中。

【聯署】唇亡齒寒:撑戴耀廷  齊抗白色恐怖!

聯署網址

新特首上任後,政府對傘運學生和領袖的清算一波波接踵而來,近日針對戴耀廷教授的言行亦告展開,繼楊振權法官不點名在雙學三子公民廣場案判詞評擊戴耀廷「違法達義」後,何君堯亦以近似觀點指斥戴耀廷公民抗命行為, 更於8月26日發起網上聯署,並去信促請由李國章任校委會主席的港大校方辭退戴教授。8月31日,《文匯報》、《大公報》以頭版及社論大篇幅評擊戴耀廷,建制網媒《港人講地》、《幫港出聲》等亦風向一致。9月5日,何君堯變本加厲,再度要求港大校方在一星期內回應其辭退戴教授的要求,並稱「倘若(港大)可以給予一個及時的回覆,是令我滿意的話,可能會避免法律行動」,更揚言不排除舉行公眾聲討大會。(詳見傳媒報導)

我們認為,以何君堯為首,左派輿論助攻,糾衆要求大學將戴教授撤職來得聲勢洶洶,只因戴耀廷是爭取真普選的中產和專業人士的一個圖騰,一旦被拉倒,威權政府對社會各行各業的壓力更會長驅直進。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