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普及哲學有偈傾 「荼毒」萬千好青年

普及哲學有偈傾 「荼毒」萬千好青年

圖:好青年荼毒室成員李康廷(李四)、黎家樂(黎樂)、楊俊賢(鹽叔/嚴振邦)

(獨媒特約報導)哲學就是一堆艱深難懂的詞語?就是大專院校才會接觸到的知識?哲學系就是「乞食」?

剛剛播映完結的港台節目《哲學有偈傾》,可說是哲學普及的入屋作。節目的部份主持來自「好青年荼毒室」,他們成立不到一年已累積逾4萬Like,到底這個哲學普及平台為何如此成功?

記者相約了好青年荼毒室成員李四、黎樂及嚴振邦三人到屯門嶺南大學的虎地書室,書室由嶺南大學學生自行經營,過往與好青年荼毒室合作舉辦講座。好青年荼毒室亦多次與不同的機構合作,包括到學校與中學生討論哲學議題,透過漫畫、電影等文本講述哲學等。

近年不少媒體開設哲學版, 但好青年荼毒室希望走「另一條路線、另一種風格」,以他們認為適合的方法來推廣哲學 。

21055270_333303650451390_6737735899237082882_o
圖:好青年荼毒室最近更出版書籍

黎樂解指如果要推廣哲學,不能以內容高深難明引以為傲,更不能為了使文章更具所謂的「哲學味」,而以別人難以看懂的字眼包裝。這些做法與推廣的原意相違,做法「荒謬」。嚴振邦更指哲普文章的作者必須熟悉哲學,而熟悉哲學的作者必定能以簡單清楚的文句來說明這些哲學概念,不然可說是沒有讀通。李四則認為以高深難明的文章來推廣哲學「有害無益」,甚至有反效果。他希望好青年荼毒室能把「難的東西亦簡單解釋清楚」,不能照書直寫,令讀者可以明白介紹的哲學問題和理論。

咦?難的東西可以簡單解釋清楚?但是哲學討論中總牽涉術語,例如義務論、形而上學、存在主義等術語。李四指的確不能因為要普及哲學而避開術語,但強調使用術語前必須解釋清楚,確保未接觸過哲學的人亦能了解當中內容。嚴振邦則認為運用簡單句子亦可以表達出同樣的意思,使用術語亦需視乎對象。好青年荼毒室的文章,亦採用難度分類制度,使讀者們能夠選擇合適自己程度的文章閱讀,而部份被標示為難度較低的文章,正是透過簡易句子演繹術語的內容。

好青年荼毒室另一特色,是透過漫畫、電影等文本講述哲學,讓哲學更貼近生活。不過這種做法亦曾引來批評,有人認為借用流行文化來談哲學,是貶低哲學來遷就讀者,這樣會令哲學變得膚淺,甚至會曲解文本。

李四認為哲普之所以為哲普,正正是認清了學習哲學需要循序漸進,如果哲學是隨便找一本經典都能夠讀得懂,那麼就無須要普及了,而學校亦不需要開設像「哲學概論」、「經典導讀」之類的課程。借用流行文化來介紹哲學,只是一個吸引大眾走入哲學大門的起點。至於用流行文化來談哲學會不會令哲學變得膚淺,甚至曲解了哲學文本?這完全視乎作者的學養。有人以為用流行文化來談哲學比較容易,這完全是誤解。相反,要將一個理論應用到一些原著沒有談及的現象身上,其實需要作者對該理論有透徹的把握。如果作者只是似懂非懂的背誦了一些表面「有型」的術語,他們自然就不能夠用平白的語言去解釋這些術語,更加不能夠將它們應用到日常生活的事物身上。事實上,被困在術語的迷宮中,正正是對理論一知半解的表現。

除了文章外,令他們更為人所知的自然是成員參與主持港台節目《哲學有偈傾》。節目在今年四月首播,每星期就一個議題邀請嘉賓作哲學討論,由法治講到男女,再講到電影,議題範圍廣泛。雖然節目帶來相當大的迴響,但好青年荼毒室成員亦有顧慮。嚴振邦表示節目面對兩難,邀請知名嘉賓雖可吸引觀眾(黃秋生一集 Youtube 點擊率超過10萬),但亦因為知名嘉賓未必有哲學底子,只能按步就班帶領嘉賓慢慢進入題目,結果討論往往點到即止。李四亦認為節目始終無法應付所有觀眾層,顧此失彼下「兩邊不討好」。他們呼籲觀眾給予意見及感想,使往後普及哲學活動能走得更遠。

螢幕快照 2017-09-08 下午1.40.02
圖:剛播映最後一集的《哲學有偈傾》

好青年荼毒室除了參與《哲學有偈傾》外,亦有另一個互動更強的視像節目《樹洞Live》,嚴振邦形容是類近電台節目,讓觀眾即時致電討論哲學問題,節目的經驗不錯,討論到的問題並不容易理解。李四亦希望延續《樹洞Live》,指讀者能夠參與其中才夠「哲學」。

記者:羅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