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李卓人:誰是香港猶太人——寫在劉曉波尾七

撰文︰工黨常委李卓人

曉波逝世剛過斷七,但劉霞仍是「被失蹤」,除之前「被報平安」外,一直被中共軟禁,禁絕與外界聯繫。回想整件事,由曉波患癌到逝去被速葬,中共的殘暴大家都已預期,但有些卑污的做法,仍讓外界大開眼界。

大家都會記得在曉波要求出外就醫,中共放德美醫生見曉波,希望藉此紓緩外間壓力,但卻掩不住醫生的口,便只有賴皮地指不要借病情干預中國內政。最後拖到病情危殆,又假惺惺地稱為劉曉波檢查之後,認為他不宜出國。

沒有最可恥,只有更可恥。中共安排的葬禮,不容曉波朋友出席,但就安排國保做臨記扮親友。可憐劉霞見到如此假場面,不知她心中有多難過。然後中共就攪盡腦汁要曉波死無葬身之地,連立碑也沒有位置,於是搬出環保海葬。最令人咋舌的還要為此搬出一個與曉波根本很疏離的大哥劉曉光召開記者招待會,而整個記招變成一個環保海葬的宣傳會。

大澳災民幾時攞到「特別援助金」?

這個周末可能第三次打風,但大澳人還在為天鴿的破壞勞氣。昨晚幾百人齊集關帝廟前,質詢食環署、渠務署、土拓署和離島民政處。這裏特別要說民政處的問題。

天鴿風暴潮淹浸的除大澳、還有鯉魚門和屯門嘉禾里等沿海村落。對於天災災民,民政事務總署過往會批出華人慈善基金會的「特別援助金」,大澳居民11年前風災也拿過。不知為何,今次天鴿風災,政府卻亂了套,屯門嘉禾里災民要在民主黨區議員朱順雅多番催促下,才由民政處安排登記,預料本星期五(9月1日)收到每戶3000元援助金。

大澳的情況更離譜。離島民政處在風災後沒有主動登記幾百戶受災居民的資料,並協助他們申請「特別援助金」,卻繞了一個大圈,先交由大澳的社福機構做家訪了解居民狀況,然後再經大澳鄉事委員會和區議員余漢坤向仁濟醫院申請援助金撥款。昨晚余漢坤表示,由於數目不少(但沒有透露數額),仁濟醫院要召開董事局決定。那董事局幾時開呢?不知道。

居民最嬲的是,咁有錢的政府,當發生天災人禍時,居然事事依賴社福機構和慈善團體,連向居民每戶發放3000元「特別援助金」也不做,居然要等仁濟醫院發落!嘉禾里居民星期五攞到錢,大澳人卻不知什麼時候有人理,難道大澳的風比屯門打遲幾日?為何不是全港統一安排?

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斷莊兩年 「復出」關注露宿者議題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今早聯同深水埗通州街的露宿者前往何文田房屋署總部,向房屋署遞交約60名露宿者名單及請願信。今次是聯會「斷莊」後兩年來首次行動,聯會內務副會長張宏宇相信今次是很好的嘗試,希望日後能引起公眾對更多的社會民生議題的關注。

2017-08-31 17.47.28

愉景新城違契出租公共空間 爆租務糾紛 智游天地停業

(獨媒特約報導)室內遊樂場「智游天地」荃灣愉景新城分店前日(8月29日)暫停營業一天,店舖閘上貼有「出租違契地方,業主無視違約」的標語,昨日更宣佈停業,指因「業主的違約問題未能合理解決及達成共識」。記者昨日到店舖現場,發現有保安駐守,閘外貼上由高等法院發出的傳票,業主向智游天地追討租金,要求在14日內回覆,並離開有關場地。智游天地的註冊公司「E3 Club」執行董事陳先生回應指,自4月起不交租,是因為新世界發展本身提供的租約違法。愉景新城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更多:
去年被踢爆違契 愉景新城重設遊樂設施 現免費開放

教育局更新通識教材 節錄白皮書、引導身份認同 眾志促撤回

香港眾志成員黃莉莉(左)、常委鄭家朗

(獨媒特約報導)教育局今年更新「通識科課程資源冊系列:今日香港」,香港眾志認為教材中含有「染紅」、偏頗的內容,要求教育局修改或撤回相關教材,並交予專業教師重新進行評估,加入其他事件如「六四」,以平衡內容。香港眾志亦呼籲學校盡量不要使用該份教材。

香港眾志常委鄭家朗認為,通識科應該客觀、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議題,但新教材限制學生思考,單向引導學生建立「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將具有爭議的白皮書內容節錄到教材之中,更令人擔心這些「官方概念」會被帶入學習過程,日後學生將只能學習官方思想。

屯門市廣場公共空間「被消失」 申訴專員查地政

(獨媒特約報導)「拓展公共空間」去年在獨媒撰文,提到屯門市廣場四樓的被隱藏的公共空間,引起屯門居民迴響。事隔一年,部份維修欠妥的設施獲修復,游泳池亦於夏季開放兩個月,但籃球場、網球場等仍被圍封,規定須開放的6萬平方呎空間包括哪些範圍,至今未獲確定。民主黨早前去信申訴專員公署投訴地政總署,近日獲回覆受理,公署將展開查訊。

屯門市廣場由信和集團發展,於1988年落成。地政總署資料顯示,四樓平台6萬平方呎為公共休憩空間,需對外開放。平台在落成初期設多項遊戲及休憩設施, 如跨層兒童遊樂場、高爾夫球場、壁球室、羽毛球場、網球場及滾軸溜冰場等,商場亦有扶手電梯到達四樓平台。不過平台於90年代末不再對外開放,直至2009年8月地政總署公佈屯門市廣場四樓平台為私人地方的公共休憩空間,信和才重新將四樓對外開放。重開後的平台大部份康樂設施已日久失修多年,長滿雜草,多項康樂設施長期圍鎖並貼上告示「請勿進入」。

調查發現正確回收物不足四成  回收箱淪為垃圾桶

(獨媒特約報導)「綠領行動」早前進行調查,針對路邊的4合1垃圾及廢物回收箱作審計,發現近1,300件物品中不足四成是正確的乾淨回收物,當中混雜蕉皮、紙巾和牙刷等垃圾。「綠領行動」批評回收箱的成效與原意背道而馳,要求政府在2019年實施垃圾徵費前先正視問題。

政府將於2019年下半年進行垃圾徵費,「綠領行動」高級項目主任王珮芝表示,政府在推行新政策下,全港將產生大量回收物,憂慮違例棄置在未來一年內會加劇,情況令人十分擔心。

「綠領行動」揀選了23個全港人流暢旺及路邊有4合1回收箱的地點,在三日內分別進行2小時觀察和統計。調查發現在金屬和塑膠格內特別多骯髒回收物,分別佔近44%和32%。王珮芝認為,結果反映市民缺乏要先清洗才棄置的意識。

【輕鐵重組】取消614、615綫 激嬲成個屯門區

(獨媒特約報導)輕鐵系統自1988年通車後一直備受批評,運輸及房屋局在6月公佈的《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提出的改善措施,激起更大的反對。報告提出取消往來屯門至元朗的614及615綫建議,結果令整個屯門區議會不分黨派分對,區內掛滿反對橫額,多名區議員向獨媒記者表示輕鐵「唔夠車」才是核心問題,而多年來港鐵一直拒絕區議會增加輕鐵班次、以拖卡行駛等建議。

《公共交通策略研究》中就輕鐵的長遠發展中,建議取消兩條往來屯門至元朗的614及615綫,指兩線與其他路線重疊、加重元朗大馬路負荷,中期則改善繁忙路口設計及修改元朗大馬路輕鐵走線。其中614及615綫方案引來屯門區議會反彈。7月28日,港鐵及運輸署代表出席屯門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數十名屯門居民及區議員在會前示威,最終區議會不分黨派全數反對削線方案。

活在蔚藍海岸相片展覽  反思連結漸失的城市生活

(獨媒特約報導)到西環碼頭走一趟,鄧宇航拿起手機拍攝,不時有貨船和客船緩緩駛過,劃破海邊的寧靜,煙囪噴出灰黑的廢氣,嗅到一陣油煙氣味。「看,在香港看海,總是有些我們擺脫不了的東西,繁忙的船、那些垃圾……」他再度憶起了法國南部的蔚藍海岸,「那邊的海,那種藍色,是我未曾在香港見過的……」

數年前,鄧宇航前往法國進修,每天放學踏單車,總會經過一望無際的海邊,名叫蔚藍海岸。有一天,他按下快門,拍下一位天天都坐在海邊釣魚的老伯,把那刻的孤獨與平靜定格。由此,他展開了拍攝計劃,像在沙灘上拾貝殼般,收集一個個與當地人相遇的故事。回來香港後,他舉辦了相展《活在蔚藍海岸》,把攝影作品懸掛在太子的咖啡館內,與店內客人分享相片背後的小故事及法國人的生活態度。

時光彰顯影像價值:小談《人在皇后》

文:應亮

「保衛皇后」過去了十年,當年的碼頭成了龍和道,愛丁堡廣場辦了「民意特首」集氣會,孤獨的社運青年有了「左膠」原罪,參與運動的團體之一「自治八樓」將可能失去活動空間……十年前,梁文道曾對林鄭說過一句:「時間站在我們這邊。」十年過去,香港社運的現狀也許頗有點詭異,比較難解,但至少我們還有一個可供討論的影像文本,名叫《人在皇后》。也許單從電影角度看,《人在皇后》並不理想,可除了備忘,其所具有的啟發價值,也不容忽視。

2011年尾,重慶獨立影展放了一部香港紀錄片,即《人在皇后》。映後問答時,一位上了些年歲的中國男觀眾對導演林森表達了如此的感想:你們拍的事,相較中國,其實都不算個「事兒」。此話一出,現場靜默,發言者是「零八憲章」的首批簽署人之一,我相信其無惡意,只是一句感慨帶出了太多背景,以致交流當機。諸如非暴力抗爭、司法覆核、警察抬人等香港社會的政治行為,與中國紅衛兵打死校長相比較,當然算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故事了。只是,我分明記得:不要說十年前,即便「反國教」、「雨傘」前,本土覺醒、八十後社運、公民抗命等概念,對多數香港市民(包括今天的「藍絲」)來說,難道不也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故事嗎?

選了一些「無聊」的畫面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