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社工出戰龍門 誓踢走民建聯廿年老鬼](/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scroll-down-logo](https://www.inmediahk.net/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logo-m-s2.png)
(獨媒特約報導)警方圍困理工大學進入第六日,今日凌晨,再有人步向警方防線,留守者人數進一步減少,並藏身於理大不同大樓內。由於理大內部房間密如蟻穴,目前已經非常難以確認具體留守者數字,保守估計約有30人。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留守者拒絕「自首」的決心更強。當然,尋求逃脫的難度亦同樣更大。
「死守」廚房,為抗爭者煮食的「廚房佬」今日一早便準備好早餐,但沒有多少人到來餐廳。「廚房佬」便和「助手」一起前往 Z core 尋找留守者,「有無人啊,早晨啊,開餐啦。」「廚房佬」尋遍了10層樓仍不見人影,只好悻悻然回到餐廳,「早上找不到人,食零雞蛋啦。」他對於尋找不到年輕人感到有點擔心,但期望他們是夜裡平安離開了理大。
在2019年10月4日,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引用香港法例第241章《緊急情況規例條例》 (下稱「《緊急條例》」 )第2條,在憲報上刊登《禁止蒙面規例》(下稱「《禁蒙面規例》」),《規例》隨即於翌日10月5日生效。據保安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稱,《禁蒙面規例》禁止蒙面,以阻嚇及方便警方調查暴力違法行為,「旨在處理現時危害公共安全的情況」,符合公共利益,「屬保障公共秩序及公共安全的合理措施」[1]。
《禁蒙面規例》的禁令,除了適用於「非法集結」和「未經批准集結」中阻止他人辨識自身身分的行為之外,亦禁止示威者於警方並未反對或禁止的公眾集結中蒙面以隱藏身份。雖然規例容許「合法辯解」作為辯護理由,但因舉證責任首先在於被告一方,市民難以於面對警務人員時援引爭辯,現實中往往只能屈服於警方的武力威嚇之下[2]。更甚者,即使市民並非身處任何集會之中,警務人員亦可在任何公眾地方命令市民移除相當可能阻止識辨身份的蒙面物品,違者除了同樣招致刑責,更可被施以武力對待,可見《禁蒙面規例》範圍之廣,對市民自由的潛在影響極其深遠。
(晚上11時,大批聲援者仍在法院外等待被告辦理保釋手續,以雨傘護送他們離開。繪圖︰Lily Lai)
(獨媒特約報導)11月20日的晚上11時,九龍城裁判法院外仍然人頭湧湧。約百多二百個戴口罩的年輕人手持雨傘,守候在地下的羈留室玻璃門出口,待被告辦理保釋手續後,離開法院大樓。
事情要追溯至「雙十一」。網民號召各區堵路及罷工行動,要求政府回應「五大訴求」和徹查周梓樂離奇墮樓事件,示威者與警方的衝突持續多天。中大、浸大、城大和理大校園對出的交通幹道,成為了學生重點佔據的地方。隨著警方施放的催淚彈長驅直入校園,激發起一眾學子更頑強地抵抗。
11月17日下午,警方開始封鎖理工大學附近一帶,並聲稱將以「暴動」罪名拘捕離開封鎖線的人,呼籲仍在理大校園內的人「棄械投降」。無論是用雙腳狂奔逃出,還是用游繩、爬渠等方法,驚心動魄的逃亡畫面都教我聯想起「脫北者」。
發展局剛公佈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的細節,當中提及為了「平衡發展與保育的需要」,一些生態敏感地帶會列為「禁區」,不符合參加先導計劃資格。這張清單,包括了大家十分關注的郊野公園、「十二個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自然保育區等,老實說,這些地方從來都應該保育優先,禁絕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事實是這樣的設定仍有不少漏網之魚,發展商要「偷雞」發展具生態價值地點,依然不難。
1. 綠化地帶
(獨媒特約報導)今屆區議會選舉,除現任民陣召集人岑子杰於沙田出選外,尚有另一名前民陣召集人轉換跑道出戰。10年前出任民陣召集人的韋少力,在東區「鯉景灣」選區出選。多年來活躍社運,如今轉到地區服務,韋少力坦言是因爲感到「有啲嘢唔work喇」,形容落區比在民陣擔任職務更困難。
指地區工作比擔任民陣召集人更難
韋少力是2008至2009年的民陣召集人,是今屆區議會選舉3名現任或曾任民陣的召集人參選,韋少力與岑子杰一樣,長年參與社會運動,至今屆才首次參選。
韋少力笑指自己性格溫和,喜歡對人多於對事,當年出任民陣召集人純屬「意外」,「民陣反而係個細組織,做地區先係大」。她指地區工作要取得區內持不同政見的過半居民共識,而民陣團體成員則相對理念接近,「其實做區議員真係好難」,「雖然角色換咗,但都要做好」。
一橋之隔鮮交流
(獨媒特約報導)警察圍封理大第五日(11月21日),烏蠅盤旋灑落四周的剩食,無人清理堆積成山的碗筷及垃圾,校園四處瀰漫著酸餿味。仿似同樣被丟棄的是城中所餘無幾的人,渾然與臭味成為一體,並不解記者為何要戴口罩。「落渠爬咗兩日,兩次都爬咗內渠入返理大⋯⋯你唔會明上返地面嗰一刻嘅絕望」,自嘲外號「坑渠人」的C即使在上星期中大一役負傷,仍果斷移師理大支援。連日來C不願投降,除不忿「運物資都有罪?」,更不想留案底影響追尋成為消防員的夢想。
「尋日瞓醒,隔離就有把?刀,就想自殺。」滯留五日期間,C除爬過兩日地下渠外,跑路軌、跑馬路、游繩統統做齊,每次總是功虧一簣,絕望油然而生。朋友得悉後轟炸訊息一整天阻止,C最終暫時放棄自殺念頭:「以前出去,覺得唔需要考慮埋人哋擔憂緊自己嘅安危——如果個個都咁諗,咁仲有邊個行出嚟?但可能因為困住咗咁多日,開始覺得係會對唔住佢哋。」
如能成功逃出,他會做什麼?C毫不猶豫地說:「返屋企、沖涼,然後繼續出去」。
(獨媒特約報導)社福界昨晚(11月21日)宣佈成立「社福界罷工委員會」,於12月17至19日發起警告式罷工行動,盼起牽頭作用,亦會於12月15日發起罷工前哨大遊行。社總理事暨委員會發言人陳虹秀指,連日來的堵路、「塞鐵」行動是「細路盼令大人覺醒」,冀各界積極參與罷工,讓孩子知道有大人與他們同行。
若政府不回應 將發動無限期罷工
陳虹秀表示,已與34個社福機構作出積極聯繫,罷工期間只會維持最基本及緊急的服務。她指出,不少年青人犧牲自己,利用堵路方式令一眾「大人」罷工,是「細路盼令大人覺醒」。她期望今次的罷工可以讓年青人知道社會上有人與他們同行。她表示,現時警察的行為亦已超出底線,罷工是為了「喺前線衝緊嘅兩代孩子」,沒有人會喜歡上街擋子彈,只是在沒有選擇下才有現時的情況發生。
陳虹秀再指,如果政府繼續不回應「五大訴求」,社福界將會發動無限期罷工,令社會出現經濟損失,「幾咁衝擊都冇用,唯有經濟癱瘓先有用」。她認為,過去幾星期的情況已令市民明白到經濟癱瘓的重要性及成效。她指,今次罷工針對的是政府,並非自身利益,亦並非針對機構。而她亦嘗試聯絡其他界別,包括醫護界等,得到正面回應,她希望全港各個界別都會參與今次罷工。
(獨媒特約報導)新任警務處處長鄧炳強中午見記者,有被捕人士昨日提堂,在庭上稱被捕後仍遭警察毆打,鄧炳強處之泰然,稱這已不是新鮮事物,「成日都有被人拉咗、犯罪嘅人宣稱被警務人員襲擊。我哋有機制公平、公正調查。」
此外,記者同追問,多名警員在制服示威者後仍對其拳打腳踢。鄧炳強回應稱,拘捕應直至有效控制,即鎖上手扣,「拉一個人唔係咁容易,你會發現有三、四個人㩒住佢,看似係地下但都不停掙扎,仲會有人搶犯,有同事受傷,又一城就有同事頭破血流。」
政府新聞處在十一時零四分發採訪通知,指鄧炳強十二時在太子警察體育遊樂見傳媒,時間不足一小時。鄧炳強指,在理大執勤的警員工作艱辛,包括連續工作30小時,並要面對惡劣的工作環境,如遭數以百計的汽油彈、大量磚頭和彈珠攻擊,「我嚟係要探訪同事同作出致敬。」
針對理大事件,鄧炳強呼籲校內的示威者立刻離去,重申警方已承諾18歲以下人士不會即時拘捕,18歲以上人士則會「一如概往」得到公平處理。他強調,警方沒有對理大任何死線,希望能和平解決。「你哋都唔想家人擔心,唔想朋友擔心,唔想探你嘅人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