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中學生組成,反對政府推行國民教育的學民思潮,成為傳媒追訪對象。社會對學民思潮的認識,焦點比較集中於召集人黃之鋒身上。對於這一個組織,大家了解幾多呢?身為成員的中學生又如何看同齡既朋友呢?過往的中學組織跟現在的學民思潮又有何分別?究竟佢地既運動模式同方向,有冇一些值得討論既地方?
近幾個月,不少面書上的社運份子和鍵盤戰士,被面書禁言,引起一陣起哄;但明刀明槍的查禁,其實比起暗箭難防式的起底揭私,相對還算易於處理,大部份面書的用戶都沒想到,每天在面書的一舉一動、喜好與私語,甚至一些自己已刪除的訊息,都被紀錄在案,而且更可能在你啟動某一個應用程式時,被第三方拿去檢視與分析。當面書正積極準備發展中國大陸市場時,我們的私隱紀錄,更可能全暴露亦專政者手上。
上星期,去肯尼亞的 Nairobi 出席 Globalvoicesonline.org 的公民媒體高峯會,最令我感到驚心動魄的報告來自澳地利亞的一名法律學生 Max Schrems。
Max 在去年因為一份有關歐洲私隱法與互聯網發展的功課而向面書索取自己存放在面書上的數據。結果,揭發面書的私隱漏洞多多,現在準備控告面書。
(最新消息)陳克勤校董謊稱「捍衛學術自由」議案有國民教育的字眼而投反對票,昨在《頭條日報》跟進下,承認「記錯」,表示自己的專責範圍在環保及醫療,因此沒在學術範疇上提修訂。中大學生會已去信立法會全體議員,要求陳克勤盡快辭任校董,並向中大全體成員致歉。此外學生會又促請立法會遴選校董時,須確保校董承諾維護學術自由。
(獨媒特約報導)每年七一遊行,總有大量公民團體參與,希望透過此平台宣揚理念,爭取公眾支持及認同。今年七一適逢《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條例》)正進行第二輪諮詢,同志組織女同學社到場設置街站,反對色情查禁,以及倡議反校園同志欺凌。他們向遊行人士派發單張,對有興趣的途人講解詳情,希望引起公眾對事件的關注。
1940年,Charles Chaplin在《The Great Dictator》(下稱《TGD》)徹徹底底的將以希特拉為首的獨裁者惡搞了一番;2012年,Larry Charles選了相同的題材,在現今獨裁者已經幾乎完全消失的時代,再一次揶揄獨裁者。同樣的題材,放在兩個Charles手裡,一個成了經典,另一個則不值一提。
雖然兩齣電影都同樣是以嘲笑獨裁者為主題,同樣有大量惹笑場面,但兩者惹笑的級數卻差天共地。
在《TGD》的時代,獨裁者在現實中仍然存在,在這樣的情況下開獨裁者的玩笑,實際上並非玩笑,而是冒著極大的險對抗獨裁者的行為。(更有傳言說當希特拉看完《TGD》後,揚言若成功入侵美國,第一時間會殺掉Charles Chaplin,可見當著獨裁者的面取笑他們是何等危險。)而片中大量對獨裁者開的玩笑,並非單純的想揶揄獨裁者,或藉電影發洩對獨裁者的不滿,同時亦是在揭露獨裁者的幼稚與愚蠢。
而《The Dictator》(下稱《TD》)則只是純粹的滑稽,整部戲就是以一個有著滑稽造形的獨裁者在各種滑稽的情形下做著各種滑稽的事,毫無意義,從頭至尾都只有形體上的惹笑。這些滑稽並非獨裁者獨有的,更可能出現在任何人身上。
今年七一遊行人數民陣說有四十萬,警方說有六萬,大部份人相信應該起碼數以十萬計了。十五年過去了,民憤大,人人心裡有團火,這不用我多說了。可是,在澎湃的行動力之中,我隱隱然感到一絲沮喪。許多人心中都泛起疑問:上街、衝擊、發洩過後又如何?香港不是仍然變得愈來愈壞嗎?
我無法提供簡便的答案,即使有人拍心口說有,你也要打幾個問號。但找答案是重要的,否則會沉溺在不斷失敗之中,而且,處處找尋敵人。找答案之前,我們無疑要認清形勢,而形勢又分很多種,宏觀的政經結構及力量對比,大家可以參考黎則奮的長文,繼續發揮及辯論。但有一種形勢,一直是我們忽略的,就是我們到底成就了多少,我們未有認真盤點。每位市民都懂得數一下香港倒退了甚麼,但回歸以來民主鬥爭創造了多少有利條件,卻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我這裡提出一點自己的觀察,引發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