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記者報導)近來有關浸大視藝院去留的討論,變成全城熱話。學生自發組織,興師討伐不義之舉,獲得社會普遍的掌聲。但,我們不能永遠依賴和等侯個別學生組織起義,「見招拆招」式地討論事情,而欠缺對政策與制度的整全瞭解。關注組近況容易得知,故下文不旨在追溯關注組的行動,而是透過敘述視藝院的來世今生,檢視此事的責任源由。
事情起始:倉促成立的視藝院
早在年頭,浸大視藝生已聽到傳聞,指他們將要遷出啟德校園。4月,一群浸大視藝生成立了「浸大視藝校園發展關注組」。在幾番要求下,終令校方於4月13在啟德校園展開了第一次諮詢會,校方並首次開腔承認啟德校園正面臨政府加租迫遷。惟學生認為校方只作姿態上的諮詢,而未積極處理問題,引發了學生連串運動作出持續反抗。於4月25日的浸大雷生春堂開幕禮中,一群視藝學生向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抗議,標誌著學生抗爭曝光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