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逃犯
二十年前,我在紐約百老滙看《孤星淚》,那時剛過了六四不久,作為香港學生,感覺就如同逃犯一般。北京學生早已飄泊四散,自己卻在美國紙醉金迷之地,大模斯樣地享受著「自由」行的快感。1992年剛好也是鄧小平南巡,歴史的鮮血竟化作遍地黃金,香港人在移民浪花過後,迅即牽起一陣北上掘金潮。也虧周旭明想得出,《天與地》中的三個人吃了家明,才會孕育出20年後的中年中產。但歴史的包袱並沒有退去,電影《孤星淚》把一切的罪與罰, 如生地再度重現香港人眼前──倒未知會有幾多個鼓佬或黑仔,還會購票進場回首自己的半生?
2. 學運
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實年紀更加接近電影中的冉阿讓。久未經歴學運和社運的我,最近又和年青人走在一起,再次喚起那彷彿早已煙沒塵封的青春和熱情。雖然未至於把他/她們看成子女,但在年齡上作為契仔契女也差不多!就在聖誕日那天,大夥兒營火、音樂、跳舞、大吃、大喝,把八鄉冰冷的田野都舞得火熱;在深夜潻黑一片的荒地上,禾草和火光把百來人的臉龐都照得通紅。和年青人一起彷彿世界總有希望,現實中的一切困厄鬱悶都可暫時拋諸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