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向立法會提交議案,提出把現屬於東區的天后和維園改撥灣仔區。這看似只有地區影響的議案,其實反映了香港政府管治理性的徹底敗壞。如果立法會只作橡皮圖章式的通過,則等於默認了管治理性的再一次失守,香港又再向人治社會走近一大步。
首先說明,區議會的劃界更動極少發生。香港分18個區議會,每個區議會再細分為若干個小選區。這些小選區的界線雖然時有改變,但18個區議會之間的界線卻基本不變,不因城市發展而有所更動。最明顯的例子是將軍澳,儘管近20年來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和九龍的往來已遠遠比西貢為多,卻仍然隸屬西貢區議會。又例如位於大嶼山竹篙灣的迪欣湖,原來隸屬荃灣區議會,只因當年劃界的時候沒有想過這兒會填海興建迪士尼樂園。凡此種種,從社區完整的角度都值得探討是否該重新劃界,但政府多年來都不為所動,可見更改區界的門檻理應甚高。
更改區議會的劃界,無論是日常生活或是學術研究都會帶來很多影響。一旦東區和灣仔之間的界線改變,所有東區和灣仔的統計數據都要重新做一遍,以往數十年的數據則因為覆蓋的範圍不同而變得不可比較。如果有灣仔居民想藉灣仔過去30年的人口變遷提出政策倡議,在更改區界之後將不可以靠自己翻查紀錄來進行研究,因為所有歷史數據都會在改界的一刻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