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移民係問題根源?英國綠黨拗唔完

移民係問題根源?英國綠黨拗唔完

移民係問題根源?英國綠黨拗唔完

想像一下,如果香港有個旗幟鮮明的綠黨,它會如何回應新移民是房屋供應不足的指控呢?9,600公里外的英國,這幾個月正爭論類似議題。英國綠黨(正確一點說,是英格蘭和威爾士綠黨)成員之間就移民問題出現爭拗。香港社會討論的焦點是移民定居團聚是否正當,會否迫爆城市,和搶掉房屋和福利資源,以及造成溝淡滲透;英國綠黨的討論焦點在於資源,儘管當地執政聯盟討論範圍更廣。

有趣的是,他們鋪陳爭論在老牌左派報章《衛報》,相當透明。本文整理一下論點和論據。

火頭源於英國內政部在今年7月公布了一份關於移民對英國地區的社會及公共服務影響的報告。報告指出移民導致輪候手術時間延長,爭學位,爭房屋,房租上升,等等。

在7月12日,綠黨主席Natalie Bennett(見主題圖片)在一個討論國際文化外交場合發表的演說中,反對報告,認為移民是代罪羔羊。社會問題是前朝工黨造成,例如建屋不夠,醫療服務資源不足,等等。她斥責現任執政聯盟及前朝工黨針對移民,又用數據證明移民人口不如民眾想像的多,認同移民的工作和家庭貢獻。

她相信工作條件差是因為零散化,最低工資太低。英格蘭南部看來太多人,但英國有無數空屋。她關注英國的環境問題,重點是人們耗用太多地球資源。

她批評英國收緊移民政策,例如阻礙大批家庭團聚,因為英國居民要申請非歐盟配偶或/和兒女到英國定居,他們要證明家庭有相當收入才獲批准。伴侶或家庭的每年總收入必須至少是18,600英鎊,有子女的收入要求更高。綠黨反對政府為移民設上限,即在2015年減少淨移入人口至幾萬人。她重申「停止把非土生英國人看成問題」。幾天後,她在《衛報》重申立場,並指「英國的政治辯論正被兇狠而帶煽動性的,針對移民的語言毒害」。

很快,支持和反對Benett的成員在《衛報》筆戰。首先是3名綠黨成員在《衛報》批評Bennett正正掀起兇狠而帶煽動性的語言。他們認為,移民太多導致人口增長,的確引起社會問題,而不少綠黨支持者以及大眾,反映公共服務出現壓力,也是正當,絕非對移民有敵意。他們反指,二話不說,脫離事實地判斷移民是代罪羔羊,才是強化亂點怪責對象的思路。

002
(圖:《衛報》截圖

其後,有75位成員在同一份報章支持黨主席,指黨員對人口過多的憂慮,停留在1970年代那般,著重人數而忽略消費層面的不平等。反對者迅速否認,堅稱邁向90億的地球人口,對環境和氣候的傷害,確實而迫切。

綠黨在1990年成立,是細黨,但正冒起,在2010年國會選舉歷史性贏得一席。政黨以至黨員的言行,漸漸多人留意。

英國在1998年開始,淨移入人口不斷增加。在2004至2010年,數字介乎16.3萬至25.2萬不等。同期總人口由5,980萬升至6,230萬。現任政府上場後,減少學生簽證數目,要求移民人口不能靠納稅人金錢過活,又嚴格監測邊境活動。淨移入人口減至每年約15萬。首相卡梅倫認為是政策見效,期望數目在2015年大選減至每年10萬人

Tom Chance是一位蠻出名的綠黨成員。他在個人網誌延續討論。我們可以說他「各大五十大板」,因為他認為,過度生產和消費是問題,人口增長同樣是問題。他引用他自己的研究,指如果地球所有人也過著一個普通英國人的生活,那要3個地球的資源才能維持。即使過者一個西南倫敦工人階級的生活,也要2.6個地球的資源。

他認為,如果地球要維持養活所有人類,並且要過可持續的生活,要麼是科技能夠大幅減少污染排放,要麼是人類過非常簡樸的生活。過往幾十年科技進步,增加可養活的人口,但同時犧牲了熱帶雨林和生物多樣性。人口越多,對科技和政治的挑戰越大。如果沒有翻天覆地的新科技,人口會超越地球承載力。即使地球沒有淨增長人口,環境問題和資源不足仍然存在。

之後,Chance嘗試回答移民是否真問題:如果一個人長期也過著同樣的生活,移居哪裡不會影響氣候。有人問,如果那個人由較窮困的地方,移居至英國,他對環境的破壞應該會增加。他不同意為了保障我們過的豐饒的生活,而壓抑他人的生活方式。這是不公義的。

以上是他從地球和國家層面討論移民的影響,那麼在地方層面呢?他以倫敦的住戶數目舉例。他發現,新增住戶數目較消失的多,國外移入的住戶較移出的多,由倫敦移往英國其他地方的住戶,較由英國其他地方移往倫敦的多。總的來說,倫敦需要更多住房,還要計算食水、廢物處理和污染等的壓力。


倫敦住戶數目變遷。(圖:Tom Chance部落格

他的結論是,移民的問題,確實出現在地方層面;在世界層面,未必。那邊廂,他反對限制移民,因為移民改善人的生活。

文章刊載後,撰寫《衛報》75人聯署文章的黨員Adam Ramsay回覆Chance,承認移民削弱倫敦居住空間,而綠黨有時會犯錯(the party is sometimes on the wrong side of that),意味著主席說話去得太盡。即使如此,Ramsay仍強調,過份突顯人口是問題根源,不符事實。一來,窮國人口的污染物排放,遠較富國人口少。二來,移民人口多來自窮國,他們受污染遺害較富國多。

此外,Chance提出了社會科學圈子的百年問題:即群體應否受怪責。他問:「過度消費的責任,是否由全英國人承受,還是市場學和社會心理學的思想令我們的減少著重道德,難以抗拒消費?」可惜,討論未見深入。

Ramsay認為,發言者即使在意不去怪責任何人,但一般人會轉化複雜的政策建議為個人道德判斷,例如貧窮問題是窮國人民有太多子女(他認為只要有選擇,女性就會少生一點)。這是他的擔心。

------------------------------------------------------

綠黨論爭的整理就寫到這兒。但移民議題仍然是重點議題。政府內政部在今年7月找來兩架貨車在倫敦周圍駕駛,呼籲非法移民「回家」。縱然標語沒有種族主義含意,行動隨即引起大量投訴,一周後便取消。執政聯盟內,自由民主黨國會議員Sarah Teather稱,宣傳品不會收效,反而困擾地方居民。這位議員早前踢爆政府成立一個工作小組,目標是制訂政策,驅使移民人口的生活變差,然後離開英國。政府最初命名這個小組為「敵意環境工作小組」(Hostile Environment Working Group),後來改名。


叫英國非法移民「回家」的貨車。(圖:africasacountry

內政部似乎屢敗屢戰。在10月,不少手機用戶投訴收到短訊,內容是他們沒有權利留在英國,包括一些英國公民。

儘管卡梅倫日前表示,來到英國工作的移民不該受到指責,但表示如果英國工人想要從經濟復蘇中獲益,福利和教育系統就要配合收緊移民政策。另外,面對經濟持續不振,恐怖主義仍然高漲的背景,加上主張脫離歐盟,阻止移民,在地方政府選舉取得近四分之一選票的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進迫,執政聯盟的移民政策看來保持嚴格。如果綠黨回應移民問題時,要守著可持續性、平等和公義等原則,難度更大。

英國綠黨的人口政策原則節錄

  • 所有綠黨的政策也根據生態可持續性、平等和公義的原則。
  • 地球承受的生態影響有限。人類數目,其消費程度,以及在地方和全球的影響,是決定地球有沒有能力補充資源,以及支持所有生命的因素。即使在這個限度以下,高速人口增長或人口減少,也會損害可持續性、平等和公義。
  • 承載力一詞是形容一個地方能夠可持續支持的人口。這不是一個固定數字,而決定於消費模式。
  • 我們有需要考慮人口,否則,度耗用自然資源的風險增加,導致衝突,最終減少承載力。
  • 人口增長的原因很多,部分原因需要正視,以避免人口過多。這些原因可以簡單至缺乏家庭計劃的資訊和避孕工具。不平等和缺乏機會,能夠導致家庭出現不願意擁有的小孩。在戰爭,社會矛盾及環境災害後,人口通常會增加。
  • 總的來說,綠黨倡議減少不平等,不論在全球和地方層次,以及人人也有教育和工作機會。綠黨致力避免社會和環境震盪,以致刺激人口增長。
  • 綠黨認為人應可擇擁有多少子女。
  • 公共討論和政府政策應考慮長遠的人口數目,以計劃房屋、衛生、教育和其他需要。
  • 綠黨注意到,英國人耗用多於國內能夠持續生產的資源,以及多於全球資源的份額。這損害生產地的人口和環境。
  • 生態足印是量度人類影響的方法。綠黨相信要減少英國總體生態足印,包括減少資源耗用,盡用可再生資源,以減少人均消費。
  • 綠黨採用自由的移民政策,追求更大的公球公義和平等。因此,人可以自主遷移,而受經濟困境驅動。
  • 我們需要區域性的經濟和土地運用政策,能夠讓穩定或下降的人口維持,需非依靠英國其他地方或者國外的(被剝削的)勞工。
  • 英國是世界其中一個最富裕的國家,虧欠世界其他國家的東西,多於付出的。綠黨政府應幫助窮國發展其經濟,而且是可持續的,因此移民是基於選擇而非追求更好經濟生活。
  • 女性必須對生育健康有更大控制。通常在發展機構的協助下,世界很多窮國有政策實踐這目標,因此能令人口穩定下來。綠黨認為減少貧窮和教育是讓窮國女性掌控生育權,以及決定家庭計劃。英國和其他富國應加強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