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不結婚 只同居——談平機會歧視條例檢討諮詢

由今年7月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平機會歧視條例檢討諮詢已經結束。仍記得平機會提議在《性別歧視條例》和《家庭崗位歧視條例》的修訂中引入「事實婚姻」,筆者最初在文件看到「事實婚姻」(de facto relationship)四個大字真是一頭霧水。

結婚就結婚,好端端為何要加「事實」二字在「婚姻」前頭?原來「事實婚姻」,通俗來說,意思就是一對情侶同居。兩人未有註冊結婚,但事實上已經過著如夫婦般的生活,在生活各種層面也有交集,例如經濟上互相支撐。近年同居伴侶為數不少,不過往往缺乏保障,因此平機會提議歧視條例加入「事實婚姻」,使「事實婚姻」與婚姻有相似的保障。下文將舉出歧視條例加入「事實婚姻」的重要性。另外,筆者亦嘗試回應反對「事實婚姻」的說法。

「事實婚姻」之重要

隨著時代變遷,同居的情況漸趨普遍,同居但不結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家庭模式。原因繁多,可能一對情侶同居已久,有一定感情基礎,但就是感情不足夠去到許諾對方終生的程度,因此不想結婚;可能是打從心底裡不認同婚姻制度,覺得無需一紙婚書來證明兩人的感情;可能是同性伴侶根本沒有辦法結婚等等——這些正是「事實婚姻」要保障的群體。

從生仔福利到香港勞工保障

圖:星島日報

立法會早前通過《2014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三讀,訂立三天有薪男士侍產假了。一經通過,大眾都放目光到工聯會如何出賣工人,與六大商會(在勞顧會之中)妥協後放棄爭取原定七日侍產假,同時也對條例中的限制感到意外。僱員放假期間只可取得每日平均工資的五分之四;而且條例中要求工人在公司打工超過40個星期,而且要一早通知僱主並交上所需文件。然而,究竟其他國家是否亦如政府所說要求多多?僱員與僱主的關係又是否如此不平等?此文正想探討這些問題。

爸爸放假的國際標準

香港政府口口聲聲指此做法是有根據,並參考了本地調查及國際做法。其實在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之中,我們見到79個國家之中有71個都定下侍產假,而且通常是全薪的,政府文件中特別提及的英國只是六個例外國家之中的其中一個,採用了90%薪金或單一百分比的衡量標則。政府在報告中用了亞洲國家做標準,卻無視其他已發展經濟體的標準:英國、澳洲、丹麥、法國、紐西蘭等都採用了近兩星期的假期,但當然其他國家只有一兩天:希臘、意大利、盧森堡、荷蘭等。而且,侍產假薪金的供款亦非全由僱主資助,可以由政府的社會保障制度供款。這無非都是政府有意識、有責任去照顧工人的生育大計。

文字生花開遍地 便條簿傳揚民主訊息

雨傘運動的集會在第七十五日宣告結束,但雨傘運動並未結束。離場之際,集會的眾人百感交集,在夏愨村內建立的情誼固然讓人留戀,然而我們真正不捨得的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不捨得香港逐漸成了一個極權無法無天的「中央直轄市」。雨傘運動期間,集會人士各司其職,在短時間內在金鐘建構了五臟俱全的小村落,藝術作品遍地開花。十月初建築設計系學生智豪與他的老師Carol製作印有民主訊息的便條簿,為雨傘運動的傳播出一分力。


Carol和智豪希望便條簿能如「號外」般打破資訊流通上的隔閡。

不一樣,又怎樣?

「媽咪,我係同性戀者...我同左一個女仔一齊...」

「恭喜你拍拖!同女仔一齊呀關菊英都係咁啦,幾好呀!」

呀君母親臨終前,接受了她「出櫃」。經過三年交往,呀Be向呀君求婚,兩人於今年十月在同性婚姻合法的紐西蘭結婚。

「好多人話兩個女仔拍拖冇好結果,我諗佢地所謂好結果係結婚!?其實我地兩個都可以結!」

香港同性婚姻未合法化,即使在外地結婚,在港沒有法律效力,明明已婚,法律文件均顯示為「單身」,傳統阻力重重,要大家接受絕非易事。

回港其一大事,昨晚,我很榮幸出席一對新人在港舉辦的wedding party,更有幸擔任主持人及部分攝影師工作。現場賓客眾多,「催淚彈」處處,由於良久沒當主持人,不專業的我一整晚在不斷拭淚。

「我們結婚是『出櫃』了,但同時我把家人『入櫃』了。」

呀君解釋,家人雖接受其取向,但他們還要跟親朋好友交代其同性戀取向,絕非簡單。

我,被她們的勇氣和愛所感動。

愛一個人是感覺。人海中碰到他,是一個約定。能找到跟你接軌的人難,能跟他好好相處更難,能願意跟你走下去難上加難。

如果,你愛他,他有天變醜了,你不愛?
如果,你愛他,他有天患病了,你不愛?
如果,你愛他,你發現他原來是她,你不愛?

2014年香港運輸大事回顧

2014年將過,本專頁第一次撰寫香港年度運輸大事回顧,過去一年香港政局風起雲湧,而運輸方面亦發生了不了影響深遠的大事,值得我們回顧一下。

申訴專員調查運輸署對巴士班次的監察機制

對於乘客長期投訴巴士公司班次不準,運輸署沒有辦法令巴士公司改善情況,其處理手法也為人詬病,因而令申訴專員主動調查。1月,申訴專員發表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多項問題,例如運輸署對脫班的定義與市民理解有異、未有深入了解巴士營運數據、以及對巴士公司的懲處不當等,亦對運輸署的處理手法提出了多項建議。

政府擱置海隧紅加東減

2月18日,政府以紅隧汽車流量意外地下跌而東隧流量急升為由,決暫時擱置紅加東減計劃,到2017年再考慮,也就等於放棄了自2008年開始的研究和公眾諮詢工作,直到2016年政府收由東隧前不會再有紓緩過海擠塞的措施。

交通習慣調查公佈

我們沒有分化的本錢

作為《魔戒》的忠實粉絲,喜見電影完結後,導演Peter Jackson接拍《魔戒》的前傳《哈比人》系列,電影保持一貫水準,這系列電影相伴了我多年的聖誕日,而今年看《哈比人》系列的最後一集《哈比人:五軍之戰》,感受尤深,特別是雨傘運動被清場後,看見近日學聯周永康接受《有線新聞》訪問後被熱血公民猛烈抨擊、蔡東豪的《立場新聞》復活後被各方多番嘲諷,令我想起雨傘運動的同路人,有如《哈比人:五軍之戰》中,盟友之間互相攻擊,而最大的敵人-半獸人在背後整裝待發,等待將我們一舉殲滅。

《哈比人:五軍之戰》說的是矮人國王索林奪回家園後,卻被一股黑暗勢力迷惑其心智,為了守住黃金財寶,背信棄義,不惜與人類、精靈開戰,精靈也為了取回屬於他們的珍寶,決意與矮人爭戰,戰事一觸即發。

對照周永康接受《有線新聞》訪問時,談及雙學在佔領第64天,呼籲同路人前來金鐘包圍政總,最終失敗,參與者被警察暴力鎮壓,他表示,「讓期望升級為主的人看到,這種行動未如理想,反證運動方向需要多元,不能單以升級作為主軸」,訪問一出,即時引來熱血公民與陳雲派的連環抨擊,指學聯以包圍者的人生安全作為反證衝的無用,出賣當日流血支持學聯的群眾,更出post呼籲大家退出學聯,其後周永康即時澄清他的言論,是對當日事件結果作出的反省,並非以此作為測試激進無用的手段,他為引起大家的誤會致歉。

越窮越買,越買越窮。

由當初在facebook 辦二手衫領養,到後來的 Go Green Hong Kong 網頁,這幾年來,我們一直鼓勵大家善用資源,惜物惜福,不作無謂的消費。因為,天然資源有限,人的欲望無窮,假若大家都因試圖滿足欲望(而不是基於需要)而去消費,資源耗盡指日可待,後果不堪設想。我們以為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道理,坐言起行的話不止能拯救地球,對自己的荷包亦只有百利而無一害。可是,環顧四周,沉醉於無謂消費的人畢竟還是大多數。

見過有中環OL因為不停買名牌手袋導致最終破產收場。

見過有舊同學在面書上展示新購的平治房車並「抱怨」車身太高以致上落不便。

試過抵受不住熱烈邀請而出席了一個不相熟朋友舉辦的把酒談心活動,到達後才發現活動主要目的是讓那位朋友展示其未婚夫送給她的巨型鑽石戒指(而我則被逼對著鑽戒做出羨慕表情)。

如何解釋上述這些畸形現象?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時,在公共圖書館借到這本名為 The Spirit Level – Why More Equal Societies Almost Always Do Better 的書,茅塞頓開。

一言以蔽之,貧富越懸殊的社會,消費主義越盛行;消費主義越盛行,永續、低碳生活就越無從談起。

香港的貧富懸殊日益惡化, 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於2011年創下四十年新高:

獻媚與自限(我必須正義二之一)

一個朋友最近被叫去開會,開一場官方色彩濃厚的會,討論「文化產業與國家軟實力的構建」。與會者全都有備而來,講稿文件一應俱全。那些文稿的開頭都很類似,無非是「堅持政策開放的旗幟」,「深化『三個代表』的原則」,「弘揚『科學發展觀』的精神」,以及「實現『中國夢』」,與「絕不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類的言詞,依序造句而已。大家都覺得這麼一來,肯定沒問題了吧。不料一位與會「專家」提出了意見,說當天發表的十幾篇文稿當中,竟有三篇漏掉了兩三個月前習近平在文藝座談會上傳達的重大指示,非常地「沒有覺悟」,「認識很不全面」。接下來,另一個專家附合,並且開始稱讚習近平的英明。再下去,又有專家補充:「我甚至覺得習近平就像毛澤東那麼偉大」。於是整場會議漸漸變成了習近平思想的探討,甚麼「天驕」、「盛世」,種種諛詞全部到齊。

朋友越聽越沉默,越看越驚訝,說這些話的人可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怎麼個個拍起馬屁來都臉不紅氣不喘,而且顯得十分真誠?更重要的是習近平又不在現場,一伙同行有必要如此賣力地對着彼此表達自己對一個不在場的領導人的忠誠嗎?而且這些人一兩年前是不會這麼講話的,當時大家還會講究點文人品味士人氣節,再媚上也不至於露骨至此。這到底是怎麼了?

獨角秀:傘後的價值「立場」重組

(圖片來自《立場新聞》

《立場新聞》於聖誕前宣告成立,並啟動Facebook頁面。社交媒體上,沸沸揚揚的在聲討與支持,一夜間幾十個場:情場、歡場、賭場、戰場、球場、磁場等等瞬間成立,褒貶喧嘩,毁了大好的節日。

大部份的論爭都落在蔡東豪沒有交待如何克服恐懼的問題,尤其是在雨傘革命後,秋後算賬勢成,恐懼氣氛更肅殺。而《立場》在革命之時的缺席,亦被視為某種原罪。

不過吵鬧中,尚未看到《立場》作為後雨傘革命年代政治定位的分析。

要有「立場」,要先有定位;從《立場》官方刊詞,他們是立足香港這個「主場」,但誰不身處香港?建制愛港力等,何嘗不是宣稱香港為他們的主場?

《立場》的定位,更見於它的董事會,一半是原來的班底,他們是經營者,一半是新增的吳靄儀、方敏生、何韻詩、練乙錚。

《信長協奏曲》:生於亂世,有種責任

日本戰國名將織田信長的歷史,似乎真的很受日本人愛戴,這段歷史曾多次被改編成電玩、動漫和影視作品。在日劇作品方面,除了NHK大河劇之外,還有天馬行空的《女信長》和《信長的主廚》。而最近在日本播映完畢的《信長協奏曲》,就是一套改編自同名的漫畫作品,以織田信長為主題的歷史穿越劇。

(劇透慎入)

坦白說,相比起歷史穿越劇經典作品《仁醫》,《信長協奏曲》其實拍得一般,因為裡頭有很多瑕疵和犯駁位,但筆者仍然很喜歡它的戲軌。故事講述高中生三郎(小栗旬 飾)因為機玄巧合的關係,穿越時空回到日本戰國時代(公元1549年),遇上了正在逃離織田家、體弱膽怯的織田信長(小栗旬 飾)。由於兩人樣貌極相似,所以織田信長拜託三郎代替他的身份繼續生活下去。自此,三郎便以「織田信長」的身份,帶領織田家朝著統一天下的目標進發……

戲軌精彩但說服力不足

歷史穿越劇大部份都具有追看性,因為觀眾想知道究竟歷史有沒有以及如何被改寫。對日本戰國歷史有認識的朋友,就會知道織田信長是一個非常接受西方思想的人,經常做出一些打破舊體制的行為。在即將要統一天下之際,在「本能寺之變」中,織田信長被家臣明智光秀所陷害,然後織田信長在火海裡自殺……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482
  •  2483
  •  2484
  •  2485
  • 2486
  •  2487
  •  2488
  •  2489
  •  2490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