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2009年港府在一片爭議聲中「霸王硬上弓」,倉促上馬造價高達669億港幣的高鐵工程。當時曾蔭權政府信誓旦旦工程規劃已經「高瞻遠矚」,不會浪費香港納稅人一毛錢。現在問題已經浮出水面,從高鐵上馬之日起,《蘋果日報》一直都在爆料高鐵工程中存在問題:施工滯後、預算超支、以及未來的營運管理都考慮欠缺。

港鐵和港府一直是鴨子死了嘴巴硬,死不承認,終於四月十六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出來稱:獲港鐵通知,高鐵將無法在2015年完工,對此感到驚訝及意外,已責成路政署署長就事件作獨立評估報告。《蘋果日報》最新的證據爆料表明,高鐵超支148億港元,工程設計和施工技術都存在嚴重問題,而且實際要到2017年才能真正完工交付使用。

將環保、工程技術等這些「高端」問題放在一邊不談,僅僅用常識的探究一下,就可以發現香港高鐵工程就是一個跟風的「大躍進」工程。一段26公里長的鐵路,列車以350公里運行,幾乎是剛剛啟動就要剎車,高鐵相比現有的香港鐵路系統,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除此以外,如果不實施「一地兩檢」制度,過關需要的時間幾乎可以將高鐵優勢全部抵消,甚至要多花時間,因為高鐵站都遠離市中心。在深圳灣口岸設置「一地兩檢」的可行性港府沒有明確答復,具體操作方案港府也從未公佈,「一地兩檢」還涉及到港陸制度和法律相抵觸問題。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紅Van在路上

(原刊 av magazine 11-04-2014)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以下簡稱《紅Van 》)在香港引起哄動,陳果也有點意氣風發,在電影節文化中心放映後的答問,陳果說下集仍未有著落,一切視乎這片的反應,甚至連故事如何說下去也未有定案。

有觀眾問他「改動」了紅Van 上大帽山的路線(由走林錦公路改了經九龍前往)的用意,陳果說是有野心想離開大埔,拍拍無人的九龍。我覺得陳果是成竹在胸,下集必定會開拍,不然的話,他太不負責任了,這集的《紅Van 》完全不能獨立成章,放出去的線索,沒有一條被收回來,電影在眾多未解的疑團下結束,然後導演告訴我們,還未知有沒有下集。

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發起默站行動撐新聞自由

文:沙雷氏(澳門新聞人)

一個社會越是公義不彰,越是官商勾結,新聞自由越是脆弱,越需要全民守護。筆者的記者生命由2009年開始,此前的澳門新聞自由狀況,未經嚴謹考證,實在不能述說。然而,入行以後,曾見證多次守護新聞自由的行動,關於這方面,則可以在本文簡要回顧,並作出預測。

反對箝制新聞自由的法律

2010年,行政長官崔世安上任三個月,便宣布修改《出版法》和《視聽廣播法》。種種跡象顯示,法律規定的「出版委員會」勢要成立,合理的預測是,這個機構將被建新聞機構管理層佔領,從而,透過發放記者證的權力,限制「不聽話」的記者,也透過處理投訴的職能,懲戒「不隨主旋律起舞」的新聞機構。

2011年,新聞局啟動修法的諮詢工作,並選用了商議式民調。「一群前線記者」發出公開信指控,該民調極具引導性,政府有意狹民意來損害新聞自由,這群記者也呼籲新聞人抵制。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則清晰表明:強烈反對設立具審查效力的法定委員會,可惜,這立場僅得少數新聞機構的認同。

The Unbearable “SEX” of Being ──Lars von Trier驚喜之作《性上癮》

《性上癮》在電影界引起大量爭議,毀譽參半,性癮熱浪捲至香港,又將是如何一個光景?“Sex”,一個我們很少質疑定義的詞語,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在《性上癮》中替我們將之解碼再編碼,向一眾大師──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福柯Michel Fouault──尋求對話,以女主角向男學究盡訴性史來告訴觀眾,何謂「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性」。

2

解構性/器奇觀

埋藏在《性上癮》那些滿佈高潮眼的海報之下,是拉斯.馮.提爾的滿腔野心。他知道,入場的觀眾大半都是為了電影裡的「性奇觀」,於是,一套分上下集的色情電影,不下十數條陽具在銀幕上,正正式式“尻fing fing”俾你睇;再加上女主角祖兒(Joe)陰部特寫,夠奇觀吧?然而這些性徵被拍得毫無美感可言之餘,甚至有意令觀眾感到不安。

張曼玉在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通過將香港近現代的歷史、新聞畫面與相關的電影片段進行剪輯,來呼應今屆「時代光影」的主題。

但如Terence在《張曼玉剪去了一段香港歷史》此文中所述,「整個片段有不少香港的電影而來去記敘香港的歷史片段,包括六七暴動、葛柏貪污、香港前途問題等,但如果以時序計,是應該到八九六四這時段,但是卻沒有提到,一跳便到了九七回歸、沙士。」

而在合拍片潮流衝擊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早已變成「合拍片」電影頒獎典禮。內地演員、內地公司老闆走進來了,連CCTV也在前幾年開始轉播金像獎。雖然這地方仍是「香港的主場」,可也同時被更多內地元素滲入,台上說普通話的人(不只是台灣人)愈來愈多,有些東西、有些意識已悄然發生了改變。

「在黑暗的時代,我們唱歌。我們歌唱那黑暗的時代」

這句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的詩句,成為本地一群劇場工作者的箴言。

上周日,「劇場自由行動」在藝術中心前空地以讀劇形式表演《六刀:在黑暗前盛開的遍地紅花》(下簡稱《六刀》)。劇本由11位本地編劇以「六刀」為題,利用「接龍」方式創作劇本(chain play),每位編劇只有24小時創作。雖然各篇章風格不同,卻盡是表達他們捍衛言論自由的決心。值得留意是,劇本採用共享創意方式(Creative Commons)授權。組織將把全劇上載網上,歡迎任何團體或機構自行排演。據悉,現時已有澳門組織及本地學生會對計劃表示興趣。

圖:港人港地

政府在近日討論人口政策的文件當中,多次提出香港有需要輸入外勞。近年香港經濟復甦,香港失業率長期處於大約3%,即近乎全民就業的水平。不得不承認,從數字上,香港的經濟發展,在沒有額外的勞動力投入巿場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發展的瓶頸。在我們擔心在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經濟發展出現瓶頸之際,我們又是否需要檢討現時的產業結構?

近日政府在不同渠道不斷出招,提出在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勞工短缺。本來,勞工政策並非公共運輸研究組的關注範疇。但近來其中一個出招要求輸入外勞的行業,我們不得不關注。

親政府網上平台「港人港地」最近發表了第二代小巴大王馬僑生的文章,建議政府考慮輸入司機,稱之可保小巴服務價廉物美。專線小巴自1972年政府對「白牌車」作出規範,一直發揮着補充公共交通服務不足的角色,但隨着公共運輸系統完善,小巴的角色亦有所不同。在我們思考小巴服務是否需要考慮引入外勞之時,我們有絕對的需要,思考小巴服務的可續性。

海洋公園在每年四月和五月都會以「親親動物月」為主題,公開動物表演後台飼養的地,讓遊客盡情參觀。2013年度最為矚目是海洋研究中心導賞,視察海豚研究員的日常研究工作,結果讓我目睹15歲海豚媽媽 Pinky 撞牆的事件。今年海洋公園以海馬為題,增設海馬探知館至八月,引進14款不同種類海馬,當中還包括侏儒海馬,這種野生動物又怎能馴養在魚缸呢?還有每日一連串「親親動物」活動,是「嚇」親動物為實。還是好像宣傳海報所言「見證真愛復活」,我希望八月收館的那一天,所有海馬館的海馬能「見證真愛存活下去」,不致被嚇死。

侏儒海馬難馴養做展覽

圖:蘋果日報

(獨媒特約報導)在過去大約三個禮拜,香港竟發生了9宗嚴重或懷疑虐待動物事件,即平均隔天就有動物被人為傷害或虐殺,其中5宗案件獲警方受理調查。荃灣區情況極為嚴重,接連發生3宗兇殘虐殺事件。十八區動保專員召集人麥志豪指兇徒行為已超越挑釁地步,實為事無忌憚,他呼籲市民以「一人一電郵」方式向警方施壓,要求嚴肅處理、認真執法。他指現時警方根本無能為力,促請政府成立動物警察。

多宗殘酷虐殺 荃灣成重災區

圖片說明:耕種多年的農夫馮伯希望發展能保留耕地

錦上路西鐵站是整條西鐵中破壞最多農地的路段,車廠、車站以及周邊的連接路,都是以農田和魚塘換來的。如今每天大量居民出入西鐵站,卻沒有多少人留意到,西鐵站東匯路的樹木後面,還剩一片面積十多公頃的耕地,裏面還有一位馮錦賢伯伯從事有機耕種。他種自己抽的煙和喝的咖啡,也跟七十多個熟客把農場變成「養生飲食俱樂部」。


馮伯的農田位於西鐵站旁邊

八十出頭的馮伯之前做建築,十多年前參與西鐵項目時,認識了錦田鄧氏的地主,開始借些農地和工人們一起在閒時種植。二○○六年退休後,馮伯再回到那塊已經成馬路邊的農地繼續有機耕種。馮伯種菜,志在養生──養自己的,也養人家的。除了堅持「不時不種」的原則,馮伯也專門種有療效的菜,例如可抗癌的耙齒蘿蔔和降血壓的白矮瓜。「種芥菜和白菜等寒涼菜時,我也會加入辣椒粉中和一下,減低對客人身體的影響。」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703
  •  2704
  •  2705
  •  2706
  • 2707
  •  2708
  •  2709
  •  2710
  •  2711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