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 av magazine 11-04-2014)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以下簡稱《紅Van 》)在香港引起哄動,陳果也有點意氣風發,在電影節文化中心放映後的答問,陳果說下集仍未有著落,一切視乎這片的反應,甚至連故事如何說下去也未有定案。
有觀眾問他「改動」了紅Van 上大帽山的路線(由走林錦公路改了經九龍前往)的用意,陳果說是有野心想離開大埔,拍拍無人的九龍。我覺得陳果是成竹在胸,下集必定會開拍,不然的話,他太不負責任了,這集的《紅Van 》完全不能獨立成章,放出去的線索,沒有一條被收回來,電影在眾多未解的疑團下結束,然後導演告訴我們,還未知有沒有下集。
觀眾們仍然對電影報以熱烈的掌聲,有自稱「高登fans」的現場觀眾叫陳果即管說要多少票房……一時之間,文化中心像變成了黑社會的聚會。觀眾愛《紅Van 》,無視它作為一部電影,結構上的殘缺,大概是出於愛護這個誕生及孕育於高登的原創故事。故事的橋段並不新穎,只是集合了我們慣看的驚悚片元素(末日危機、病毒、浩劫及政府陰謀等)於一個較為地道及市井的佈局中,片中的角色,性格雖然不連貫,但我們都可在生活中找到類似的原型。
《紅Van 》只是部奇情娛樂片罷了,說陳果有政治喻意是想得太多了,他只是延續了在《迷離夜》打小人式的口頭發洩而已。 總的來說,我是不討厭《紅Van 》的,原因是這個故事能抓住年輕觀眾的神經,他們很想這個故事能說下去,一個如此貼近觀眾,受到莫大關注的文本,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對陳果也有特別的期望(他過去的作品體現了「本土」精神–即使很多人對這個詞語有不同的理解,但陳果是很「香港的」相信大家都不反對),換了另外一些導演,我相信觀眾對《紅Van 》的關注也有所不同。
我是看完電影後才粗略地看原著,原著的結局也是含糊的,但作者 Pizza 寫了數篇名為 the facts 的外篇,基本上解釋了片中的多個疑團, 電影版本是有能力修補小說支離破碎的部分。
我覺得現在陳果是攪砸了半部《紅Van 》,特別令看過原著的觀眾很不滿。 原著也沒有明確解釋事端的起因。 電影的開局是流暢的:小巴到達大埔,神秘的事情發生,而好像有些微的線索,仍是有追看性的;但到了茶餐廳眾人用刀輪流刺「強姦犯」,劇本似乎轉向對「人性」的描寫,但卻又不然。
到了眾人決定驅車上山,陳果明顯地為了下集而「扣料」和「拖橋」,然後恣意地結束了整部戲。我希望《紅Van 》能繼續拍下去,也寄語陳果不要辜負觀眾對這個故事的寵愛 — 不是每個導演都有這份榮幸的,請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