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今次來台灣參加動保研討會,最興奮的是有緣和幾位香港動保戰士一起越洋參與並暢談感受,亦一嘗在動保工作中難得的退修感覺。兩天的議程轉眼又過去了,沉殿下來後,總有一番感受。

對上一次參加動保護國際會議已是2008年的事,那次印尼荅里一行,帶我進入動保的核心世界,擴闊了眼界,看到很多人每天看而不見、聽而不聞、聞以不信的東西,在心中燃起了一把永不熄滅的浩火。八年後的今天參與台灣這個研討會,在技術範籌的認知上雖然沒有重大突破,卻強烈感受到動保運動這把火已不知不覺在社會蔓延起來。講者當中,Tom Regan教授的論述雖然早已在他的著作讀過,但今次由他親口、面對面說出來,他的氣度、那種平靜而澎湃的熱誠、那種對公義的零妥協,令我流下的淚化成酒精般噴灑在燃燒中的火盤上,熱血沸騰。錢永祥教授在總結時,也正好說出對動物權益運動一個逃不了的事實---動保已經不再是個人取向,而是一個影響所有人和所有生命的必經文明旅程,除了關係到公義外,對動保的不聞不問絶對可以帶來人類文明的滅亡。

六四和復活同被稱作「事件」。對於事件,有人不信,有人為之付上生死捍衛。事件被稱為事件,是因它與一般生活可預視之一切有所不同。就是因為它夠突兀,我們不能以一般理路來明白掌握。也因它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需要以信心來導引出新的知識以解釋它(faith seeks understanding)。

不信的人的不信,可能是因為收了錢,可能是無知,亦有可能是不能接受超越常理的事可以發生。他們可能是基於心血少,又或是,他們愛活在不思考的生活裏,被長久的教條馴順了。

事件的重要,要求信任以及投身,而不在於它有沒有被巨細無遺地記錄下來。歷史事實固然重要,但作為事件,其實與你如何確認及投入一種認信更加有關。六四、復活,共同分享的應是對穿越絕望的想像。

聖經馬太福音記載了耶穌被釘死之後,有猶太的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向彼拉多要求派人看守墳墓的片段。其中說到這些猶太宗教領袖記起耶穌曾說自己死後三天復活的事,他們恐怕耶穌的門徒把其屍首偷走,然後到處造謠,說耶穌已經復活,令往後的影響力比耶穌生前的更大。他們的疑慮被記載下來是十分有意思的事。因為耶穌死了,象徵著一場動盪的運動結束。而宗教領袖的顧慮,其實是政治性的,為使事情不再有後續。這是對運動之後的考量。

一切的運動之後,接著都是對運動的批判及定性。

(獨媒特約報導)1989年4月26日,《人民日報》的社評〈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將學生運動定性為動亂,激發20萬名北京市民示威抗議,是為民運的起點。在社評發表的25年後,支聯會籌備多年的永久六四紀念館在多番擾攘下,終能在4月26日正式宣佈開幕,並開放給公眾參與。多名泛民代表亦有到場支持,包括李枉銘、劉千石、梁國雄、何俊仁等。紀念館內八九民運的相片與文字重現當年北京學生反貪腐、爭民主,最終流血收場的歷史。

P1040262
圖:支聯會主席李卓人

堅持學生囑咐 完成未完的革命

自2000年起,課程發展議會將普通話教中國語文科作為長遠目標[1],愈來愈多學校實施「普教中」。筆者在2003至04年期間,在中一的時候也經歷過短短一年的「普教中」歲月。到底「普教中」推行的背後又有何因由,筆者將在本文中詳談。

香港「普教中」還是「粵教中」好?

推行「普教中」其中一個最大的「理由」是「普教中」有助學生學習中國語文,與及有助提升學生普通話能力以面對日益頻繁的中港交流。可是實際上這又是否真的是有理有據嗎?

香港十分重視教學的成效,尤期是公開試成績。在香港教育學院的研究計劃 [2]指出,用「普教中」和「粵教中」的成績差異其實並不明顯,可是普教中甚至比粵教中差。選擇普教中,錯誤地假設普通話有助學習書面語其實並不合理。事實上,普通話實際上也夾雜不少北方的方言或詞彙,而且學習句子結構排序通順與否與普通話教學並無必然關係,對學習書面話並不見得有多大幫助,加上坊間以普通話考公開試的教材及支援並不足夠和全面,能否在公開試中取得佳績成疑。故此,不少學校皆如筆者母校,以一段短時間以「普教中」,再在高中或公開試來臨前轉回「粵教中」。

任何人成為球迷之前,都係一個勝利球迷。

點解你會鍾意一支球隊?可能因為佢地不敗奪冠,可能因為佢地入波夠靚,又或傳送獨到,又或者防守嚴密,甚至只係因為碧咸靚仔。人總係會因為某d「勝利元素」先鍾意一隊波。冇人會因為隊波輸得夠核突,或者夠晒茅,又或者年年降班所以鍾意,話會果d 你千祈唔好同佢踢波。

而所謂「真球迷」,就係當你鍾意左一隊波之後,會去了解佢地,會去研究佢地,然後好似變左一家人,慢慢就由一時衝動,變成細水長流,之後就算隊波再冇奪冠,甚至踢到護級,你都以身為 XX 隊球迷而自豪。其實幾傻仔,但如果我同你講我係諾定咸森林既球迷,你應該要用一份既尊敬又憐憫既眼光望住我,然後對我講聲「加油」,等於十年前同人講你係曼城球迷,因為你鍾意孫繼海,情況差唔多。

講左咁耐,其實都係想講,我幾鍾意謝拉特。我知你實話我係 Glory Hunter 見利物浦今年好有機會首奪英超,所以拿拿林出黎認屎認屁。而事實上我都唔算真球迷,例如當年「伊斯坦布爾之夜」,我果晚較左鬧鐘諗住起身睇,點知鬧鐘響完到我真係開著電腦連到線睇果陣,岩岩上半場完,落後 3 比 0 ,所以我就訓返,第二朝先知利物浦居然反勝,可惜果陣唔識得上高登開 po 問「訓左冇睇」。

圖片來源︰GOOGLE

文:鄭明軒(寫於2014年4月25日葡萄牙鮮花革命紀念日)

1974年4月25日,在地球另一端爆發一場不流血革命,號稱「新體制」的葡萄牙獨裁政府倒台。老帝國的瓦解帶來殖民地各自獨立新生。

遠在天邊的澳門,在123事件被徹底鬥敗之後政府無心戀戰,尚有博彩專營制度維持財政自足,而社會治理已經全面由愛國愛澳勢力接管。古老殖民地上有幾個人理解「祖家」革命軍人們的理想,有誰知道自己有幸站在所謂第三波民主化的浪尖上?

也無所謂,接著共和國宣布澳門不是殖民地了。倒也不是獨立,乃是葡國管治的中國領土,還從天上掉下一部《澳門組織章程》。此章程影響之大,到今天仍然能看得到。多謝大西洋恩賜,澳門立法會有了「民選」議席,與社團把持的「間選」及總督指派的「官委」鼎足而立。四十年後我們的議會仍是如此結構,距離全面民選遙遙無期。

澳門民選議員原來比香港還來得早,可是後來被港台超越、拋離。怎麼回事?香港社會爭取立法會88年直選,終在91年實現。台灣經過長年黨外運動,80年代末解嚴;92年國會全面民選。每一次進步都是社會運動、群眾參與的產物。相反澳門一直享用「天下掉下來的」餡餅,由《章程》首設民選、84年開放非葡籍選民、91年增額,都不能說是社會廣泛要求的產物。

反核之眾426行動聲明
核電歸零!
——支持全台廢核 全球廢核
  毋忘切爾諾貝爾核災百萬亡魂
  立即關閉大亞灣嶺澳陽江核電廠 反對中國核電大躍進
  反對政府能源組合方案假諮詢 要求落實節能
  爭取能源自主 開拓再生能源

今天是特別的日子。

今天是切爾諾貝爾核災28週年,在台灣的林義雄先生的反核絕食行動亦已步入第五天、全台灣正開展大規模的反核行動,在中國大陸,毗鄰地震帶、世上最大規模的陽江核電廠則剛好運作了一個月,在香港,核能問題沒有得到太多注視,但一場「爛燈與爛蘋果之爭」的能源組合方案假諮詢已悄悄進行了一半,擴核方案正暗渡陳倉。

如是,反核之眾,與一眾參與今天反核行動的朋友,只想帶出一個整體信息,就是要求核電歸零。

(一)全台灣廢核,全球廢核!

圖:自由黨職員接收悔過書。

(獨媒特約報導)近日港鐵表示原定明年竣工的高鐵項目需要延誤九個月,作為近年十大基建之一,高鐵成本高達600億,延期令項目嚴重超支。2010年社會對工程的種種疑慮未釋,高鐵在立法會建制派護航下強行上馬。工程進行至今問題一一湧現,面對超支及延誤為香港帶來的惡果,由一眾年青人及學生組成的「青年重奪未來」勢要建制派為當日決定負上責任,繼早前衝擊民建聯後,昨日(4月25日)再到自由黨總部示威,示威者帶同悔過書及象徵牆頭草的道具,要求自由黨為當年決定道歉並簽署悔過書。

高鐵惡果自由黨需負責
 
最近自由黨在城市論壇中指斥政府在高鐵工程中監管不力,但事實上該黨有份在2010年推高鐵工程上馬,其中包括自由黨榮譽主席劉健儀、副主席方剛以及張宇人,當時屬自由黨的田北俊及自由黨青年團李梓敬亦收集簽名支持高鐵,並反對拉布。「青年重奪未來」成員Alex認為當年因為包括自由黨在內的建制派支持工程,造成今日高鐵工程錯漏百出,經濟及環境惡果卻由市民承擔,這是不可原諒的,自由黨亦責無旁貸。

原文刊於此

文:吉暝水

今年年初,一群在「明報星期日生活」發表作品的創作人,發起「一人一作品守護明報」,鼓勵做圖像創作的朋友,藉著作品捍衛言論及新聞自由。或者你覺得「一人一XX」太過個人,太過孤單,不如看一部「接龍」創作的話劇。這一場「接龍」有十一位玩家,每人限時廿四小時,完稿下一位接續。一個多小時的演出,十一節選段,保留了編劇個人特色,同時拼湊出一幅完整的故事。人物來了又去,事情接連發生又斷裂。在段落之間尋找邏輯,似乎有點緣木求魚。在零碎的片段之中,卻又能找到一些對話、一些場景,觸動一點回憶、一絲神經……

「咁根據你嘅講法,就算全世界嘅記者被人殺死晒,都同新聞自由無關啦,係咪?咁到底要有幾個記者遇襲,幾個記者被殺,你先肯承認新聞自由受到威脅呢?」

當日警方拘捕九名涉案人士,召開記者會,警務處處長表示初步調查,與新聞工作無關。無關?與私怨無關,工作無關,難道是「點錯相」?香港、大陸、外國,多少記者為了尋真,而付上了性命?

「出面啲人根本無需要唉口號,影象勝過千言萬語,無傷口,就無痛楚。」

「沙田友去書店,行多幾步路啦!」

編按:2017年,商務印書館在希爾頓中心再開設一間分店

香港地被稱為「文化沙漠」,並非浪得虛名。無他的,只因這裡是「亞洲國際都會」,金融地產旅遊業是香港的命脈,甚麼文化工業讀書之類的,佔不到GDP的一小百分比而已。

今時今日的沙田市中心,已經變成了中國旅客的超級市場,金舖藥房開到成行成市,已經不是新聞。當你從沙田港鐵站出來,就會即時見到謝瑞麟和周大福,以及FANCL和SK-II;但是從沙田站行去書店,卻比登天更難。

以前的日子,新城市有兩間書店,它們雖然位處在不同的樓層,卻在同一位置。我還是中學生的時候,一出沙田站,就這樣直行到近羅馬廣場的電梯位,上一層右行就可到大眾,落一層就到商務,既方便又快捷。

因為位置相近的緣故,通常我在大眾逛完,就乘電梯落兩層到商務。但凡有心水的圖書,都會習慣在這兩間格價,哪裡較便宜的去哪裡。家中不少藏書,都是從那兩間買的。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694
  •  2695
  •  2696
  •  2697
  • 2698
  •  2699
  •  2700
  •  2701
  •  2702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