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更多有關香港家傭運動

Directed, shot & edited by:
Shawn Tse (Fallout Media).

Produced by:
Silvia Bonvini.
Tom Grundy.
Edwin Lee.
Venus Tjang.

Actors:
Jeff Floro.
Megumi Fukui Consolini.
Billy Leung.
Marcus Tsui.

Music:
Music for Manatees by Kevin MacLeod.

Timelapse:
Edwin Lee (Fallout Media).

攝:Rayman Cheuk@ USP 社媒

請容我再次說說商討日(三)投票日的情況,以證明保守民主派自作多情。

首先申報,我曾出席商討日(一),但遲到,沒參與商討;曾參與商討日(二)及其總結大會。在商討日(三)當天,我沒有商討,首先去投票支持人民力量方案,工作人員沒有問過我曾否商討,我只是重新簽署意向書便立即投票。投票後,我回到課室,希望著商討說服多些朋友支持公民提名方案。

我是A組,公民黨梁家傑、民主黨林卓廷、工黨譚亮英、工黨葉榮、民協任國棟等均與我同組,他們都可以證實我有沒有說謊。

我們組約二十多人。促導員和憲制專家(法律系學生)均不認識,我認為他們在商討過程都是持平的。一開始大家針對商討文件來說一些看法,我公開指出文件內提到「間接公民提名」括號「公民推薦」並不恰當,因為所謂間接公民推名,理應為議會提名、政黨提名或選舉人等操作,而非可以容讓提委會否決的「公民推薦」,我認為文件誤導群眾。

文:于靈歌

看過《華氏911》、《神經病人》等紀錄片的人一定對美國導演邁克‧摩爾印象深刻:這位因吐槽美國政府而赫赫有名的「釘子戶」,最拿手的就是通過拍攝紀錄片來給政府挑刺,揭露社會問題。在當今中國,雖然還沒有邁克·摩爾這樣的「紀錄片大拿」,但越來越多的中國公民選擇獨立紀錄片作為介入社會生活的表達方式。

近日,一篇發表在學術期刊《亞洲研究》的文章指出,中國的「影像行動主義」(Video Activism)正悄然興起。作者對2004到2010年的獨立紀錄片作品進行觀察,認為它作為一種「獨立媒體」,在與主流媒體、政府與社會的互動關係中,形塑著公民的身份觀念,日益推動著中國社會公共空間的建設與轉型。

新中國成立以來,紀錄片的話語風格隨著時代變遷和技術進步有所變動。曾經,毛時代的紀錄片有著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紀錄片實際成為政治宣傳片的代名詞。改革開放後,下崗、貧窮、教育缺失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受人關注,一部分職業、半職業電影人通過私人出資方式拍攝獨立紀錄片,關注弱勢群體,反映社會問題。他們的作品帶有一定批判色彩,於九十年代形成了「新紀錄片運動」。

網上截圖

文:泡泡

5月8日,北京公安局向中國媒體證實,自今年4月24日起失踪的資深記者高瑜,其實是被警方刑事拘留。不少人推測,70歲高齡的高瑜女士此次受捕與六四25週年紀念活動有關。此前中國律師浦志強因參加六四研討會,被以「尋釁滋事罪」刑拘。但著名媒體觀察人、泡泡網專欄作家北風指出,高瑜此次被冠以「涉嫌為境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罪」,當局的矛頭可能更直接地指向整頓互聯網洩密。

電視裡的懺悔

中央電視台星期四(5月8日)上午6點36分在《朝聞天下》欄目中播出了「警方提供畫面」的報導,畫面中被遮去樣貌的女性被公安帶往一個房間接受查問,女性說:「我認為,我做的是觸及法律的事,危害了國家的利益,我做的是非常錯誤的。我是誠心誠意接受教訓,而且要認罪。」這名無法辨識面容的女性被指是高瑜。

按照新華社的報導,高瑜女士承認於2013年6月,通過他人獲得一份中央機密文件的複印件後,將內容逐字錄入成電子版保存,隨後將該電子版通過互聯網提供給某境外網站負責人。該網站於2013年8月將文件進行了全文刊登,引發多家網站轉載。

9號文件

一直認為唐先生除了幾齣為「仙鳳鳴」編撰的名劇外,仍有不少情韻動人的佳作。儘管這些劇目的演出次數較少,仍無損其百看不厭的吸引力,《六月雪》便是一例。若由不同的演員陣容擔綱,也更增新鮮感。所以早前興沖沖的跑去看文華與楚令欣合演此劇,看看能否擦出新的火花。

《六月雪》唱段繁多、做工細膩、人物情緒起伏較大,對演技、唱功和體力要求甚高,不易應付。正印花旦飾演含冤幾死的竇娥,從頭到尾擔戲極重,本來還有一場文武生擔綱的〈龍樓拒婚〉可以稍作休息,如今常見演出本已遭刪去,自然更為吃力。幸而是次演出保留了這一折,既加強了蔡昌宗溫厚重情的性格,亦讓文武生有充分的表演機會。文武生所飾演的蔡昌宗出場較少,但身分多變,心理轉折的繁複也不遜於女主角。他從布衣書生鯉躍龍門,高中殿試狀元,為顧念糟糠之情而力拒皇帝賜婚,再成為剛直不阿、儆惡懲奸的欽點御史,無論神態、舉止、聲線均須按劇情調節,以符合人物的身分與心境。猶幸文華和楚令欣兩位盡心盡力,演來燙貼自然、感情充沛,默契也不錯,可謂已臻專業水準。〈刑場認妻〉那一折的表現尤其出色,眼神精確細膩、七情上面,說白和演唱的節奏寸步不讓,把蔡昌宗與竇娥從相見不相識、略加審問後疑雲驟起,到最後夫妻相認卻已地位懸殊,甚至差點兒陰陽相隔的千鈞劇力,發揮得淋漓盡致。

圖:禁止熊膽製品輸入香港 Ban Bear Bile Imports to Hong Kong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動物團體發起「立法禁止熊膽製品輸入香港」集會遊行已經有兩年多了,近月,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去信特區政府追問相關情況,但政府繼續怠懶處理。當年集會發起人之一的動物地球總幹事黃繼仁對政府態度表示極度失望,他指出,熊膽製品市場大多在內地,要有效爭取取締熊膽製品,需與內地動保人士裡應外合。

01
圖:「立法禁止熊膽製品輸入香港」集會遊行

圖:特首、高官們,於無聲或黑暗的環境下,你能生活下去嗎?

文:曾春旭(殘疾人士住屋關注組)

在香港,住屋問題一直是香港基層市民面對的基本問題。面對租金昂貴及不斷上升,基層市民要安居越來越難。公屋輪候冊超過二十四萬人,梁振英競選政綱承諾,『確保家庭申請者及 35 歲以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同為 3 年;並縮短 35 歲以下「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可恥地,梁振英上任一年多,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三年上樓目標或難以維持』、『在計分制下,非長者單身申請人就沒有三年的目標』。有關競選承諾早已不了了知。筆者就認識多位殘疾單身青年,自2005年實施公屋計分制下,一直輪候公屋至今,輪候時間超過八年。輪候期間一直被迫居住劏房或套房。一般健全人士居住舊區劏房、套房或工廠大廈,已經感到困難,生活環境惡劣,何況對於殘疾人士來說,就更加吃力。

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簡稱「新傳系」)一反常態,報導有關社團元老的內幕。文章刊登幾小時,已吸引逾六千人觀看。有人大讚學生厲害,亦有人直斥採訪黑社會是「痴線」行為。究竟,大學生報道「黃賭毒」新聞是否有問題?

數年前,樹仁新傳系亦曾在實習刊物《仁聞報》實行爆內幕,內容雖然吸引,但因校內外均有聲音抨擊,結果內幕報導不了了之。當時反對聲音主要指,大學生不應報道「踩界」新聞。如今,樹仁新傳系重開「黃賭毒」新聞,又是否一條可取之路?

筆者感謝各界對大學生的關注,此文亦無批評之意,只希望透過文章抒發己見,嘗試分析報道「黃賭毒」新聞的議題。

黃賭毒為社會一部分

首先,作為新聞系的學生,我們的責任是揭開黑紗,將市民大眾看不見的事情報道出來,故衍生出內幕新聞。總有人會問:黑社會事務,與大眾何干?報道理據何在?筆者理解如下。

縱然黑社會非大眾所願意看見,但畢竟它是存在的,亦是構成香港社會的部分,不得忽視。正如法庭新聞一樣,看似與大眾無關,但實際上是反映某部分的文化、政策等。例如每日可見的交通案,就反映香港的交通問題,例如政策上的「法例執行難」、「發牌制度過於寬鬆」等,以及文化上的「部分港人不重視駕駛安全」、「駕駛躁狂症」等議題。

第一輪的政改咨詢快將完結,社會上不同的持份者大多均提出了初步方案,某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個的百家爭鳴的良好局面。然而,在大家就政改問題上各抒自己見、舒暢所欲言的同時,部份的目光比較集中於公民提名或公民推薦等的議題上,對於提委會各方面的討論相對較少。故此,希望與大家談談提委會的可塑性。

政府在咨詢文件上對提委會的組成提出了不是討論的方向,例如提名委員會的人數和組成、提名委員會的產生辦法及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程序等等,但根據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2007年的說法,提名委員會可參照基選舉委員會的現行規定組成。言而,現時選舉委員會劃一選民與議席比例的缺憾甚多,其中最為人咎病的是委員容易脫離了群眾的利益,或是向某部分人傾斜,成為小圈子選舉,以致代表性受到懷疑。在追溯下,發現成為選舉委員的資格與功能界別選民資格相。因此,選委會的缺陷源於功能界別,換言之討論提委會的組成或改變選舉委員會的結構,先要處理功能界別的組成。要改善選委會容易脫離了群眾的利益的問題可以從二方面討論。

題為編輯所擬。

立法會議員陳恆鑌企街派花,四處同人講「母親節快樂」。有班女街坊幫手做義工,大家一齊派得好開心咁。

民建聯點解咁疊水,一般街坊好少深究。人地籌款賣幅畫就收到過千萬現金喎,唔好計平日林林總總既捐獻。點解香港咁多大白象工程,次次撥款都暢通無阻,出左事追究起來又次次大步檻過?唔好話好似石禮謙呢D建制派議員咁直接有利益衝突,作為咁有米既第一大黨,點會無大水喉?除左阿爺,點少得D大地主和大建築商呢?大建築商有大工程,要融資,搵銀行及金融機構幫手,有大茶飯齊齊吔,當然亦會照住第一大黨咯。

咁D大茶飯點可以不斷有得食?如果真係好似D經濟學者咁講,但凡資金持有者對經濟都有好大貢獻,識得化腐朽為神奇,咁銀行水浸咁耐,香港就唔會百業俱疲,獨獨炒業興旺啦!(註)揸鑊剷最搵到食,都要有野炒至得,上市公司都要有業務架嘛,咁在産業空洞化左多年既香港,有乜生意畀地産和大興土木更好賺呢?所以香港豆腐潤咁大D鐵路呀公路呀不斷咁起,交通係方便左,但亦要係咁收地、收D舊樓和小店,拆晒佢起D豪宅和豪華商場出黎賣錢咯,原來土地既使用者就被強拆、迫遷。撈唔番本行?是妳/你無與時並進,無提升競爭力,係自己攞黎衰,與人無尤架!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683
  •  2684
  •  2685
  •  2686
  • 2687
  •  2688
  •  2689
  •  2690
  •  2691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