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藍
訪問:謝天燊、鄭詠甄、彭嘉穎
自由野辦了兩年,受到不少文青歡迎,同時亦受到不少人批評、質疑它為政府「粉飾太平」。佔領運動出現後,自由野就更顯尷尬。佔領區馬路寬闊,而其中的藝術創作各有特色。佔領區亦無限定開放時間。留守的人們以「村民」自稱,日常都市難以發生的對話,可以輕易在這裡開展。那麼今年的自由野該如何是好?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它呢?筆者訪問了西九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西九藝術發展主管(戲劇)劉祺豐及文化評論人小西,談談他們的看法[1]。
自由野的轉向
茹國烈笑指,「最大的自由野已經有三個在外面,還搞第四個?幸好的是,今年我們也轉變了方向。」為甚麼呢?他說,「 前幾年我們想在西九處理公共空間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和MaD、草原地圖合作。但到今年,公共空間這個議題也在香港遍地開花了,西九再做的意義在哪裡?今年是自由野最後一年,之後西九動工起碼要停兩年。我們想像之後的西九公園都是開放讓大家來草地閒hea的,像是上年自由野那樣。於是我們想趁今年試多樣東西,做一個戶外藝術節。我們希望人們是抱著看演出的心態來這裡的,所以今年也在節目安排方面下了功夫,嘗試在西九凝聚一個藝術節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