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工會抗爭](/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最近美國職籃正討論有關球員加盟NBA的年齡限制問題,而NBA總裁與球員工會各有分歧。但這並不算勞資雙方的糾紛,因為球員的老闆其實是各大球會的班主,並非NBA當局。而現在討論的概念就像香港的工會與政府倡議各方面的制度保障一樣。結果如何我們尚未知道,但提起NBA球員工會,就不得不提他們一直的強大力量。
NBA與球員經常會就球員的制度、待遇等去作出不同程度商討,意見分歧時工會絕不手軟,比較大件事的是1999年與2012年的NBA停擺:因為球隊的薪金制度問題,工會發起了罷工,直至NBA當局與工會談判成功,兩個賽季分別只打比50場及66場(正常是82場),99年還直接令全明星賽停辦了,可想當時對球會及NBA的收入影響多大。
而對球員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因為當時的薪資協議,令球會的工資帽(即工資支出的上限)提高,於是球員身價亦飛漲起來:90年代的米高佐敦平均年薪是400萬美金左右,但現在千萬年薪球員比比皆是,林書豪今年年薪1500萬,高比拜仁臨近退休還在討2500萬一年。先勿論薪金水平是否合理,但這的確是工會爭取的成果。這絕對是團結才能成的事,好像香港幾年前紮鐵罷工有句很深刻的說話:「如果忍不住開工,就會前功盡廢。」要是當時球員不下定決心罷工,薪金亦不會上升這麼多。而工會亦在大小事情上都立場堅定,小至上文提的年齡限制都會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