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Manson Wong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在策劃機場第三條跑道的過程中,一直迴避公眾監察,除計劃繞過立法會自行融資外,亦多番拒絕正面回應立法會、傳媒及關注團體的問題。上週獨媒及多家媒體刊出前民航處處長林光宇,質疑機三跑建成後無空域可用的報導後,獨媒再發電郵跟進事件。然而香港民航處至今5日未回覆獨媒查詢,相反澳門民航局則在1日內回覆,並正面回應記者的查詢,揭發中港澳三地機場的三方會議自2012年6月起未再召開會議。
另看:《中港澳空管三方會議 近3年未召開會議》
攝:Manson Wong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在策劃機場第三條跑道的過程中,一直迴避公眾監察,除計劃繞過立法會自行融資外,亦多番拒絕正面回應立法會、傳媒及關注團體的問題。上週獨媒及多家媒體刊出前民航處處長林光宇,質疑機三跑建成後無空域可用的報導後,獨媒再發電郵跟進事件。然而香港民航處至今5日未回覆獨媒查詢,相反澳門民航局則在1日內回覆,並正面回應記者的查詢,揭發中港澳三地機場的三方會議自2012年6月起未再召開會議。
另看:《中港澳空管三方會議 近3年未召開會議》
攝:Manson Wong
(獨媒特約報導)機場第三條跑道有沒有足夠的空域供飛機升降,將是機三跑是否大白象的關鍵。上週多家傳媒刊出前民航處處長林光宇指,內地根本不會開放更多空域予本港的報導後,民航處仍沒正面回應,只重覆過去兩年來多來的答案,表示繼續透過內地民用航空局及澳門民航局組成的三方平台商討空域等機場空管問題,但民航處一直沒有交代任何三方平台的細節、文件及會議日期。然而,獨媒向澳門民航局查詢,澳門方面回覆指三方平台最後一次召開會議為2012年6月,換言之三地空管部門在梁振英上任後至今接近3年(2年9個月)沒有召開任何會議,或側面印證前民航航處長林光宇所指,內地根本無意開放更多空域予香港的說法。
港澳印尼移民工網絡 16/3日聲明
這城的冷漠, 殺人於暗角 印尼姊妹Elis不治離世
Innalilahi wainna ilaihi rojiun
釋勞歸主
Passed away today March 16, 2015 approximately at 6:18 PM at the hospital youth Nethersole hospital Chai Wan, friends and our friends Elis Kurniasih.
我們的姊妹,Elis Kurniasih,在今天,2015年3月16日約下午6時18分於東區尤德 夫人那打素醫院不治離世。
We are a large family of Hong Kong and Macau JBMI express its deepest condolences and hopefully late getting the best place beside Allah SWT. Hopefully the family left behind is always steadfast and be patience.
港澳印尼移民工網絡就此表達最深切的哀悼。祈望Elis可釋勞於主懷。寄望她的家 人可節哀順變,堅定面對。
馬寶寶社區農場 回應 發展局 2015.03.16 面書貼文
關於【東北四萬呎原址換地政策】
【原文連結】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換地申請】
近日網上媒體 有關在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內換地申請的報導與事實不符,發展局就此作出澄清以正視聽。
->馬寶寶回應:唔單只網上媒體呀,有線新聞、蘋果日報、明報等等主流媒體都有報道0架喎。為何故意只寫「網上媒體」0者?又玩分化?是怕得罪主流媒體嗎?
第一,報導指稱政府利用換地申請透過發展商進行迫遷,發展局嚴正聲明絕無其事。政府2013年7月公布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採用「加強版」的「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只限於在兩個新發展區內規劃作私營發展的用地,相關土地業權人方可提出換地申請。據了解,發布有關報導位於馬適路的馬寶寶農場 ,並不位於可供申請換地的範圍內。
->馬寶寶回應:喂,係「馬寶寶社區農場」呀。農場名稱中「社區」二字極重要,因為我們是對應政府摧毀社區的開發模式而來,以農耕建立和維繫社區關係。請發展局自重,別再連基本資料都寫錯。
圖:now新聞截圖
(獨媒特約報導)政府破壞常規,將25項涉31億未經立法會財委會批准的撥款申請,直接納入2015-2016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一旦財政預算案獲通過,這些項目便同時獲通過。泛民主派議員轟政府破壞常規,鑽程序的空子避過立法會監察。
(獨媒特約報導)以出版政論書籍為主的上書局指,自去年12月起,被三大書局「三中商」(三聯、中華、商務)的中資母公司聯合出版集團大批退書,「三中商」47間分店,就上書局有關佔領運動的新書《情與義──金鐘村民的生活實踐》亦只取貨24本。報導出街後上書局進行突擊開倉。總編輯鄺穎萱指,香港租金昂貴,令中小型出版商缺乏渠道賣書,她計劃組織中小型書商舉行「書市集」,把另類聲音帶出。
對於「三中商」大幅退書及少量入書,總編輯鄺穎萱表示書店有選擇出售什麼書的自由,不會揣測聯合出版集團的動機,但她不希望其決定含政治因素,否則是「香港的悲哀」。
如果,每個男人心目中都一個「沈佳宜」,那麼很多球迷心目中必定有一隊「列斯聯」。「列斯聯」不只是「一隊波」,也是「青春」、「活力」的代名詞,筆者本文的列斯聯,特指是2000年-2004年時期的「白玫瑰」,那支高舉「青春足球」旗幟的球隊,在我心目中始終佔據一個極重要的位置,浩氣長存!
坦白講,筆者起初愛上足球,其實是源於筆者的貪慕虛榮。我自幼家境貧困,莫講「麥當奴」,三餐也未得溫飽,自從小一接觸足球,我開始愛上「踢波」,因為每當我「入波」,隊友或者觀眾會鼓掌或者讚賞,對於一個自卑的「小學雞」,足球成為我自信的來源,只要我踏上足球場,我可以忘記父母離婚的傷痛,我可以忘記爺爺對我「藤條炆豬肉」後留下的傷疤,我可以幻想自己是球星,我可以享受眾人的歡呼,於是我甚是努力「踢波」,有時候也為博得異性的關注而「訓身」,無論前鋒還是後衛,我都成為眾人的焦點,就算「守龍」,我也100%勤力,每日我都「踢波」,就好似不知疲倦的「摩打」,時刻在球場上轉動。
近日許多人勸我執筆寫區議會,擬定題目時甚有一番味道,思量多時哀泛民之各自為政、各有計較,有龜縮怕事者畏手畏腳,有浪漫主義者無所事事,有個人主義者一意孤行,有人隨心所欲,有人隨波逐流,泛民之間如同散沙,這不單是立法會層面問題,雨傘運動後更多分歧浮現,區會、職員層面怎能避免。但民主路上除了面對建制派這恐龍巨口外,還要面對勇武狂熱分子的毒蛇獠牙,內憂外患。建制派的一鼓作氣,民主派的各自為政,民主路還可以堅持下去嗎?
後雨傘時代,聽到許多人要以「雨傘族」之名號出戰2015年的區議會選舉,矢志把民主理念植根於社區,但我怕大家把事情看得過於簡單,即使能夠當選,如果單打獨鬥,最後不過是扮演「街坊保母」,對於推進民主可謂長路漫漫,要前行實在需要同路人,而你也有必要成為別人的同路人,如果無這份心,路是沒法走下去的,更莫論需要奉上的時間、心力和青春。
地區工作就是建築「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