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的魅惑](/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有說打倒共產黨,要有實力,要以暴制暴。但實力為何指暴力呢?首先,現代國家的定義在於合法壟斷暴力。策略上,跟具備無限資源的國家機器,在暴力意義上比併強弱,實屬不智。
其次,暴力一旦稍有差池,以暴制暴可能就成了以暴養暴。因差池會引發民眾恐懼和治安需求,國家隨之獲得更大暴力的通行證,正當的反抗更遭污名化。
如果實力就是暴力,那政治將退化為原始衝突。因而,公民社會該以另一眼光看待自己的實力,並從對手最缺乏的東西來自我定位。這個政權不是虛偽、缺乏認受、時常訴諸強迫嗎?如是,公民社會更應反其道而行,以道德、非暴力和相互說服來自居。
例如,9‧28抗命者和平舉手,勇敢貼近防暴。這裏的人民,不是以暴易暴,而是以被動為主動,即以和平但不服從來展示強力的荒謬,以承受暴力來展現暴力。這力量來自道德,而非原始暴力。又說,甘地鬥爭奏效,因為對手是英國人而非共產黨。
可是英國殖民其實充滿暴力。先不說甘地及許多印度民族主義者,一生多次出入牢房。臭名昭著的莫過於1919年的廣場屠殺,英殖民者戴爾下令向和平集會的民眾開槍,死傷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