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焦點文章

三跑「百無」闖城規會 監機會籲7月8日前入信反對作覆核理據

攝:關冠麒

聯署反對

赤鱲角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S/I-CLK/13(「草圖」)已於2015年5月8日刊憲,當中包含的修訂是關於機場管理局(機管局)就擬議的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發展所作的填海工程。

一直以來,機場管理局(「機管局」)未有作好負責任及專業的角色,向公眾清楚解釋如何從多個方案中選取「興建第三跑道」這個方案,又為何這是唯一方案。機管局未清楚解釋到底有否基於一套公眾認同的準則作為方案選取標準,以進行其可行性研究。公眾理應有權參與整個決策過程,可是一直被排諸門外。在以上前提下,我們強烈反對這次草圖的修訂,原因撮要如下:

1. 與司法覆核案有牴觸

現時正有兩宗司法覆核申請,要求推翻環保署署長就三跑發展批出環境許可的決定是次草圖修訂涉及就興建三跑而作的填海範圍,其環境影響仍有待商榷,可是城規文件(TPB Paper No. 9877)未有交待,而RNTPC Paper中亦僅以一註釋交代而,機管局有誤導城規會委員之嫌。

2. 與高鐵惡性競爭

我們心中的玉林市

中國廣西玉林在舉辦一年一度的狗肉節。夏至,原來是每年過萬隻狗狗的大限將至。

我相信全世界愛狗愛動物的朋友每年都會在這段期間感受到難以形容的傷痛!
眼淚和粗言都耗盡了。 由撰文評擊,到無數的簽名運動,到身體力行的到現場抗議示威,甚至營救,可說是幾乎都做過了,卻看似換來更激烈的反彈,有關單位及市民變本加厲,亦對反對者擺出一副敵對的態度,狗狗救不了,卻建立了仇恨。
對於我們來說,反狗肉節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是不折不扣的道德議題,殺狗吃狗就是錯,沒有半點討論空間。 在大部份國家都有立法,吃狗是犯法的。作為中國一部份的香港,吃狗肉是同時不為社會及法例所接受。 然而在中國的現實情況是,無論法律,還是道德,都沒有共識吃狗是「錯」的,而且更是「合法」的,狗在社會上依然具備寵物和食物的雙重身份。 玉林當地群眾大多對動保人士的激烈反應表示莫明其妙,甚至有當地市民表示,「我本來不吃狗肉的,你們罵我們玉林人罵得那麼兇,我今年偏要去過狗肉節。」

對於他們來說,狗肉節不算是一個道德議題,而是文化議題甚至經濟議題。
中國人食狗有幾千年的歷史,《周禮》記載:犬有三種,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可見中國人自古以功能來為狗隻分類,一是獵犬、次而看家犬,再次是食用犬。發展到今日其實已有點進步,社會存在不少伙伴犬。

DNA民族性論的反智和倒退 ——回陶傑

才子陶傑的小農DNA論,再次引起論爭。梁文道批評這論述未免不夠嚴謹。才子不忿,於是列出長長的書單反駁,以資證明所謂中國民族性的研究及討論,已超過一個世紀。

可是,這種回應的水平不過是說說知識界「古已有之」罷了,但卻沒有回應質疑,沒有說清楚這何以不是訴諸族群偏見。

是的,中國民族性的討論,19世紀已經出現,並受到魯迅一代五四文人的大力呼應。然而,不要混為一談的是,所謂民族性(或國民性格,national character)的討論,起碼可分兩個層次:一是來自19世紀歐洲民族國家理論,部分由傳教士書寫,這帶有殖民心態和種族的優越感;另一種則是五四文人的國民性論述,目的是拯救靈魂和自我批判,走向現代。

我的問題是,談劣根性也好,說DNA也罷,這到底是為了通過貶抑他人來滋養一種族群優越性,抑或是為公為民的自我改革?前者把他人的處境視為優越感的養分;而後者,則懷有哪怕是微小的改革希望(陶才子標榜自己從不憂國憂民)。可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其次,梁文道也指出了,從陶傑到陳雲背後那條族群主義演化線。如果小農DNA的說法,過去其實是指一種文化優越論(本土右翼崛起前,他經常以之批評香港人),那今天的陳雲就相當不同了,因他把優越論徹底政治化,使之作為敵我問題。進一步,他將共產政權的兇殘、自私,跟中國人的國民性掛鈎,啟動族群大戰(所謂匪國賊民)。

專訪普賢佛院劉建國:「寧願瞓街都要平反冤屈」

(獨媒特約報導)本月16日調景嶺普賢佛院遭地政署與民政署突襲收地,佛院負責人劉建國自焚燒手抗議逼遷,手臂受一級燒傷,事件引起社會關注。現時劉建國於伊利沙伯醫院留醫,日前完成植皮手術,情況良好。劉建國接受獨媒訪問,憶述當日事發經過。面對佛院被封閉,無家可歸,劉建國指多年來普賢佛院受盡逼害,今次「寧願瞓街都要平反冤屈」。

斥收地人員行事如黑社會

劉建國憶述當日早上,首先是二哥劉建民發現大門鐵閘人聲嘈雜,當劉建國出去一看,「整個門口都是人」。劉建國走上前斥喝對方停止闖入,又問他們的身份,但那群人從無回應,更加快步伐燒鐵閘。破門後收地人員闖入,當時劉建國直覺那群人是黑社會,但他爬上屋頂一看,見到有警察,也有政府人員,才知道是政府的土地管制行動。

「被一群陌生人包圍,他們又闖進佛院翻箱倒櫃,有種大限將至的感覺。」劉建國形容當時心情一片混亂,一群身份不明的人闖入,之後一班防暴裝備的警察進入,抓住二哥劉建民與二嫂,劉建國指他們三人是普通市民,又已經上了年紀,二嫂更在被抬走的過程中暈倒,劉建國質問他們是否須受如此對待,亦批評收地人員未經同意下搜屋,尊嚴與私隱同受侵犯。

主客制是要用心經營的

看到數年前的新聞,到了今天竟又再度成為新聞,我開始懷疑,是我們香港真的停滯不前,不思進取,還是歷史果真不斷重演?

說的不是政改爭議,又或是土地不足問題,而是香港足球的主客制問題。大約三年前,曾撰文談及港甲的主客制,原因是東方不想以城門谷運動場為主場,欲以旺角場作主場而不果,而愉園亦拒絕用小西灣作主場,寧願落戶大埔。事隔數年,歷史重演,一向以港島為根據地的南華,竟未能以大球場作主場,最終名義上以將軍澳作主場,但盡可能把大部分主場賽事安排於大球場進行,簡直就是對主客制最大的諷刺。

記得當年我是這樣寫的:

「現在興講主場,選舉論壇有主場,新聞有主場,天水圍儼然成為梁特及其禁衛軍的主場,連足球聯賽也實行起主客制來。」

「然而,主客制真的那麼重要,以至非要強制各隊實行不可嗎?顯而易見,主客制是以英國和歐陸聯賽為藍本,著眼點是提高市民對地方的歸屬感,從而吸引球迷入場支持所屬地區的球隊,可惜足總諸公只見樹木不見林,看不到歐洲大部分球隊都歷史悠久,且大多由地區體育組織發展出來,與地方的關係既密切又長久,但香港的球隊,除了屯門、南區及元朗(大埔剛剛降班了)外,其他球隊都與地區沒有聯繫,夾硬分配主場,猶如盲婚啞嫁,歸屬感卻不可能憑空而生。」

郭榮鏗動議實踐一國兩制原意

法律界郭榮鏗

(獨媒特約報導)法律界郭榮鏗於立法會動議「本會要求特區政府敦請中央政府按一國兩制的原意,在港實踐和延續一國兩制的國策」,郭認為應由《基本法》開始討論一國兩制,是否按鄧小平的原意執行「一國兩制」。他警告,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跌到谷底,無非是見到北京干預愈來愈厲害。建制派紛紛指「一國兩制」一直實行,新民黨葉劉淑儀稱「一個飛彈先叫解放軍出手」是搞「孤島主義」,而經民聯梁美芬指《基本法》有中國法及普通法兩種基因。署理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劉江華促請議員投下反對票,辯論於今日立法會會議繼續。

泛民重申一國兩制重要性

郭榮鏗指有論者此時提出「一國兩制」是否反其道而行,他回應指,2012年前首席大法官李國能及港大前法律學院陳文敏早已提出要檢討《基本法》的條文,比起到2047年才挽回它,現時或可及時作檢討及修補。他重申,現在是要改善、修補它,而非破壞它。

教育界葉建源則擔心現時北京高度干預,在陳文敏事件,到昨天港大捐款事件及邵家臻被勸退,都令人擔心在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兩方面中,有否政治考慮及操作。

玉林狗肉節殘暴 市民聲明斥「偽文化傳統商業行為」

(路透社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廣西「玉林荔枝狗肉節」日前(6月22日)再度舉辦,儘管社會各界事前不斷指摘當地群眾大肆屠宰、販賣及進食狗肉,但當地市民仍以「文化傳統」為由,保持吃狗肉的所謂節日風俗。近日,更有支持玉林狗肉節的Facebook專頁成立,進一步掀起激烈討論。「動物地球」幹事張婉雯指,當地高調虐殺狗隻的態度,正是被大肆抨擊的原因,更形容當地狗販如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先捉去狗隻,後向動物義工開天殺價,牟取暴利。一群關注動物權益的市民亦於網上發表聲明,指狗肉節是「偽文化傳統的商業行為」,要求立即永久停辦。

張婉雯:反對吃狗肉只是開始

對於有人質疑為何反對吃狗肉,卻不反對吃豬肉、牛肉等其他肉類,動物地球幹事張婉雯坦言「反對食狗肉係一個起點」。她表示真正關注動物權益的人都不會同意吃任何的肉類,但她亦明白社會上吃肉的文化長遠,根深蒂固,不可能一朝一日就改變,所以建議社會先從熟悉的動物開始,例如貓及狗等與人有特殊感情的動物,逐步推廣禁食肉類的理念。

動保義工處於兩難

房署奸計誘狗吠,扭曲倫理價值

(圖:經濟日報)

文:謝曉陽

近日,公共屋邨風聲鶴唳,房屋署瘋狂驅趕屋邨內沒有登記的狗隻,在臉書「爭取公屋居屋合法飼養狗隻」群組留言可見,公屋住戶為避房署查狗或將狗隻暫托親友家,或寄養於寵物店,這是留回頭路的做法,另一些不公開說的,很可能是含淚送到漁護署,讓犬隻在鐵窗下等死……動物是家庭成員。房署此等手法,與奪人子女拆人家庭並無二置。公屋應否允許養狗?這問題非常複雜,牽涉以人為本還是動物權益優先的價值判斷。這裡,不探討此問題,但房署新一波公屋驅狗手段之卑鄙,在社會造成之破壞力,遠遠超出狗隻造成的噪音及衛生問題,這些官僚目前做的,是扭曲一代人的價值,一代人和動物的倫理關係。

根據五月二十八日《蘋果日報》報導,沙田及天水圍居民指出,從五月初開始,房署開始嚴打居民養狗,「除了逐層洗樓外,更加播放狗吠聲引誘狗隻現身」,報導更引述居民批評房署這種捉狗方式:「如果佢哋(房署)要查,點解唔用正常手法,要用賤招」。播放狗吠錄音,想刺激單位內狗隻吠叫,使動物行藏畢露,屋主無所逃遁。於是,房署職員便可以馬上敲門、警告、發信,應該還拍下不少罪證。

團體促UNIQLO生產商回應絕食工人訴求

(獨媒特約報導)深圳慶盛服飾皮具廠工潮自去年12月至今尚未平息,300名工人抗議;部分更發起絕食行動。職工盟、SACOM等香港勞工團體和工會,今早到利華成衣集團辦事處抗議,要求利華盡快就遣散費賠償和薪酬福利等問題,與旗下慶盛工人展開對話,作出合理賠償。

辦事處職員指對事件及公司內部運作不清楚,又指高層職員不在辦公室,未能即時回應事件。職工盟隨後遞交抗議信予辦公室職員,呼籲利華需盡顧主的責任,對工人的權益負責;又促請利華於明天前回覆。職工盟幹事王宇來稱,若利華仍然對工人訴求不問不聞,一定會追究到底。

工潮去年12月始 至今仍未平息

去年12月,約1,000名慶盛工人因不滿工廠欠繳社保金和住房公積金,發起罷工抗議,要求公司足額補繳,惟慶盛一直採取強硬態度,拒絕談判;抗議工人更遭警察暴力鎮壓,多名工人被毆打受傷及被捕。事件發生後,工人被廠方強迫復工。

「土瓜灣社區達人」 用藝術保護社區

〈紅蘋果有落——土瓜灣社區藝術收成展〉開幕。

(獨媒特約報導)土瓜灣曾經是香港的輕工業發展重鎮,各種製衣廠、山寨廠林立;如今,土瓜灣成為了南亞裔、新移民、基層街坊輪候公屋的中轉站。因為人口流動率高,土瓜灣成了無甚社區凝聚力的舊區,隨著沙中線的興建,她即將失去僅餘的社區文化。有見及此,社區文化關注(CCC)於去年開始在土瓜灣做社區營造的工作,推行「土瓜灣社區達人計劃」,希望培養街坊對社區的歸屬感,從而保護土瓜灣的社區文化,並將在6月21日至7月4日舉行〈紅蘋果有落——土瓜灣社區藝術收成展〉。

組織街坊 凝聚社區共識

CCC項目統籌陳楚思指,土瓜灣的年青人比較重視舊區文化,但很多上一輩或新移民街坊都未有意識到舊區的變化,所以CCC想早點開始組織街坊,為他們充權,凝聚社區共識,預備有可能因重建而來的抗爭運動。CCC向何鴻毅家族基金申請資助,推行為期一年的「土瓜灣社區達人計劃」,專門招募年青的藝文工作者和學生,走進社區,接觸街坊,然後進行社區藝術的創作。楚思說,「社區達人」的意思就是在社區中深藏不露的「勁人」,除了指參加者之外,也指土瓜灣的街坊,他們在社區重建更新的巨輪下,盡其力量保留土瓜灣的社區文化。

頁面

  •  « 第一頁
  •  ‹ 上一頁
  •  2345
  •  2346
  •  2347
  •  2348
  • 2349
  •  2350
  •  2351
  •  2352
  •  2353
  •  下一頁 ›
  •  最後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