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土瓜灣社區達人」 用藝術保護社區

「土瓜灣社區達人」 用藝術保護社區

〈紅蘋果有落——土瓜灣社區藝術收成展〉開幕。

(獨媒特約報導)土瓜灣曾經是香港的輕工業發展重鎮,各種製衣廠、山寨廠林立;如今,土瓜灣成為了南亞裔、新移民、基層街坊輪候公屋的中轉站。因為人口流動率高,土瓜灣成了無甚社區凝聚力的舊區,隨著沙中線的興建,她即將失去僅餘的社區文化。有見及此,社區文化關注(CCC)於去年開始在土瓜灣做社區營造的工作,推行「土瓜灣社區達人計劃」,希望培養街坊對社區的歸屬感,從而保護土瓜灣的社區文化,並將在6月21日至7月4日舉行〈紅蘋果有落——土瓜灣社區藝術收成展〉。

組織街坊 凝聚社區共識

CCC項目統籌陳楚思指,土瓜灣的年青人比較重視舊區文化,但很多上一輩或新移民街坊都未有意識到舊區的變化,所以CCC想早點開始組織街坊,為他們充權,凝聚社區共識,預備有可能因重建而來的抗爭運動。CCC向何鴻毅家族基金申請資助,推行為期一年的「土瓜灣社區達人計劃」,專門招募年青的藝文工作者和學生,走進社區,接觸街坊,然後進行社區藝術的創作。楚思說,「社區達人」的意思就是在社區中深藏不露的「勁人」,除了指參加者之外,也指土瓜灣的街坊,他們在社區重建更新的巨輪下,盡其力量保留土瓜灣的社區文化。

計劃長達一年,是希望期和深入地做社區藝術,在這一年內,參加者會接受不同方面的訓練。

少數族裔在「土瓜灣好.少.友藝墟」中跟本地的街坊分享Henna(紋身)手藝。(土瓜灣社區達人facebook專頁提供)
少數族裔在「土瓜灣好.少.友藝墟」中跟本地的街坊分享Henna(紋身)手藝。(土瓜灣社區達人facebook專頁提供)

一年三階段 強調「人本」

「達人計劃」共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由去年6月開始,先舉辦一系列的講座,由不同藝文工作者分享其社區藝術的實踐經驗,讓參加者了解藝術與社區的關係。例如邀請了周綺薇談如何用藝術介入深水埗重建的議題;以及請了「新界東北Style」攝影師分享他們怎樣用鏡頭回應新界東北議題。

楚思強調:「我們與一般藝術計劃不同,有一點社工元素。讓參加者有和人接觸的機會,再由人的生活出發,令藝術品有『人本』的元素。」在參加者對土瓜灣有初步認識後,計劃的下一階段便是走進社區。CCC的成員帶領各「達人」組成導賞團,一起拜訪土瓜灣小商店,認識土瓜灣歷史。楚思指,即使是居民,都不一定對自己生活的地方瞭如指掌。她記得曾經有參加導賞團的街坊,在仔細走遍土瓜灣之後感嘆:「原來土瓜灣有咁多嘢我都唔知!」

除導賞團之外,還有「洗樓」環節,即各「達人」逐家逐戶探訪街坊,與他們溝通,並了解其生活情況。之前楚思「洗樓」時認識了一些難民和少數族裔,彼此建立了很好的關係, 他們在「達人計劃」籌辦的「土瓜灣好.少.友藝墟」中也有幫忙。

另外,參加者還會跟土瓜灣街坊做口述歷史,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到大歷史以外的小故事。曾經有參加者想以「車房佬」的愛情故事為創作靈感,於是問「車房佬」會不會常常與太太去「遊車河」,怎料原來「車房佬」的車子壞了,夫婦倆會到九龍城碼頭租艇仔「遊船河」。楚思指,這些小故事往往被大歷史掩埋,但也最為珍貴。

經過第一、二階段,參加者對土瓜灣社區有較深的認知後,第三階段就是以自己對這個地方的理解去創作藝術,因為沒有限制創作方式,所以藝術形式包羅萬有,有圖畫、相片圖輯、資訊圖表(infographics)等,都是環繞著土瓜灣獨特的生活文化。

〈紅蘋果有落——土瓜灣社區藝術收成展〉

CCC舉辦的〈紅蘋果有落——土瓜灣社區藝術收成展〉在6月21日至7月4日舉行,共有11位「達人」參展。展覽名稱中的「紅蘋果有落」源於土瓜灣的地道文化,話說「紅蘋果」是土瓜灣市政大廈的別名,在土瓜灣無人不曉,街坊要回家,都會在小巴上講一聲:「司機,紅蘋果有落!」。

batch_martin2
Martin

參展者:「計劃令我重新認識土瓜灣」

Martin的參展作品是一輯以強烈的光暗對比展現土瓜灣後巷的相片,名為《距離》。他說在這個地方住了十多年,走遍所有街道,卻從來沒有走進後巷,透過這次創作,他發現街坊平日都在後巷下棋、聊天等,後巷其實就是他們的小天地,可說是重新認識了土瓜灣。

batch_Miss Fat
Miss Fat

Miss Fat的參展作品是一幅名為《土瓜灣浮世十八層》的繪畫作品。她指自己和土瓜灣的關係是由在facebook上載一幅「土瓜灣貴記嘆豆腐花」的相片開始。她媽媽看見相片後認出了該店舖,一聊之下,發現原來母親曾在土瓜灣居住了廿多年。於是Miss Fat跟母親做了口述歷史,而透過她對土瓜灣的回憶,加入自己對這地的幻想,最終創作了這幅畫作。她說,透過創作,彷彿像媽媽般於土瓜灣活過一次,也與母親建立了更強的聯繫。

batch_Jessica
Jessica

Jessica的作品也是相片輯,名為《春田街/崇志街重建日誌》。她是報章港聞版記者,前年採訪了觀塘重建項目後了解到重建戶需要面對生活突變,才明白重建最重要的是人,不是賠償。參加了「達人計劃」之後,家住屯門的她,用了半年時間記下土瓜灣每一條街的街名,聽街坊的故事,嘗試從第一身去了解土瓜灣市區更新對人帶來的影響。期間,她結交了不少街坊朋友,包括茶餐廳老闆娘郭太。Jessica說她的目的不只是影相,而是希望用文字和相片為街坊留下紀錄,因此她也把照片沖曬了一份出來送給郭太,以留作紀念。

【活動詳情: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33855690109158/